1、引言
目前,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心血管疾病诱因复杂,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此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也存在较多风险隐患,对预后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择 2017 年4月~2019 年 4 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 140 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均无较大差异(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
2.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且住院治疗时间均不少于3d;(2)患者及家属均享有知情权,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2)意识不清晰的患者;(3)伴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2.3、方法
调取对照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以及原因。结果表明,患者面临的风险包括压疮、血栓、跌倒、坠床、感染等并发症,也包括因护理不到位导致的纠纷和投诉,据此拟定重点预防、人员培训和反馈检查三项措施,并推行于观察组工作中。
①重点预防。将患者分为两个等级,年龄超过 65 岁、合并症多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重点患者,选取具有3年以上护理经验的人员作为责任护士。日间辅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更、床周运动,预防压疮、血栓。鼓励患者自我练习,并酌情进行室内活动。夜间加强巡房管理,创设病房内无障碍空间,保持地面清洁无水渍,避免患者跌倒。结合患者病情准备硝酸甘油、葡萄糖等应对突发症状。周期消毒、保持病房通风,控制感染、获取性肺炎等问题。其他患者为一般患者,常规进行风险预防。②人员培训。加强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将心血管内科患者普遍护理需求、特殊护理需求等分别传递给护理人员,要求其首先掌握理论。之后采用模拟练习的方式,提神护理人员实践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推行老带新模式,由护龄较长的护理人员,指正低年资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问题,帮助其快速提升能力。③反馈检查。以一个月为周期,请护理人员、患者反馈护理工作相关信息,包括护理风险预防效果、工作中的问题、患者诉求等,作为下一阶段工作改进的依托。如年龄较大的患者希望护理人员能够提供更多专业疾病知识、书籍,以强化自身护理能力、控制风险,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予以满足,向患者提供纸质书籍、向患者家属提供数字化资源提升其对应能力。
2.4、观察指标
①护理风险事件。统计 2 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护患纠纷、跌倒、坠床、输液问题、送检错误等。②护理满意度。拟调查问卷,含 10 个条目,条目按照满意程度进行计 0~3 分,总分 30 分,21~30分表示满意,11~20 分表示较满意,0~10 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 =(满意 + 较满意)/ 总例数×100%。
2.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SPS20.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 χ2 检验,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差异较大(χ2=4.834,P=0.028<0.05)。见表2。
表 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3.2、两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SAS、SDS 评分对比(x̄±s,分)
3.3、两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 4 两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x̄±s,分)
4、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一项核心事务,在反映医院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护理风险的防控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研究热点。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成为各级医院关注的重点。
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病等。作为高护理风险科室,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快且有突发性,诱因较多,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受风险因素影响,护理工作开展受限,成为引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需要加强对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防控。
而在本文的护理风险管理中,通过风险评估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预判与分析,并结合治疗进度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 且通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对其专业技能、服务素质、风险意识以及应急能力进行了系统的强化; 此外给予患者充分的健康教育及情绪护理,增强其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在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保证巡视的强度及质量,并在管理制度上进行了相关的优化,以此来降低临床的护理风险。
本文结果显示,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仅常规护理下的患者,且护理风险管理下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更高,此组结果充分说明了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风险的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开展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晓娟.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人人健康,2020(02):169.
[2]刘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方法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9):119+122.
[3]王素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方法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