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辨证治疗外感发热即刻退热的临床效果观察
栗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栗舰,. 中药辨证治疗外感发热即刻退热的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中医药,2023.10. DOI:10.12721/ccn.2023.157092.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辨证治疗用于外感发热即刻退热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2月-2023年2月本科接诊外感发热病人(n=100)。试验组采取中药辨证疗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疗效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6.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2.0%,相比较下,试验组疗效更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低至(4.16±0.57)分,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7.09±0.64)分,相比较下,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结论:外感发热即刻退热用中药辨证疗法,病人的疗效提升更加明显,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更为迅速。
关键词: 外感发热价值中药辨证治疗即刻退热
DOI:10.12721/ccn.2023.157092
基金资助:

临床上,外感发热十分常见,以烦躁、发热、面赤与恶寒等为主症,可损害病人健康,降低病人生活质量,需积极干预[1]。本文选取100名外感发热病人(2022年12月-2023年2月),着重分析中药辨证治疗用于外感发热即刻退热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2年12月-2023年2月本科接诊外感发热病人(n=10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50人中:女性24人,男性26人,年纪范围15-72岁,均值达到(40.38±10.92)岁。对照组50人中:女性23人,男性27人,年纪范围14-71岁,均值达到(40.02±10.46)岁。纳入标准:(1)病人意识清楚;(2)病人对研究知情;(3)病人资料齐全;(4)排除孕妇、癌症、精神病与依从性极差者。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采取中药辨证疗法,详细如下:(1)组方。连翘,15g;桔梗,9g;芦根,20g;牛蒡子,9g;生甘草,6g;荆芥,9g;双花,15g;竹叶,9g;薄荷(后下),6g;淡豆豉,9g。咳嗽严重者,加菊花和桑叶各9g。咳痰稠黄者,加瓜蒌20g、知母及黄芩各9g。痰多者,加杏仁与浙贝母各9g。(2)用法。水煎,留取药汤约400ml,于早晚餐后30min服用,1剂/d,疗程是3d。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详细如下: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单次用药量2ml,肌注给药,若病人无汗,体温≥38.5℃,需在用药后的4-6h再次重复给药1次或使用退热栓剂量、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1d内用药在药物极量内。

1.3 评价指标[2]

1.3.1 参照下述标准评估疗效:(1)无效,烦躁与发热等症状未缓解,病情未得到控制。(2)好转,烦躁与发热等症状有所缓解,病情得到控制。(3)显效,烦躁与发热等症状消失,病情稳定。计算总有效率参考:(好转+显效)/n*100%。

1.3.2 评估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有恶寒、发热、烦躁与面赤等症状,总分15。中医证候积分和症状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的作用:处理数据。t作用:检验计量资料,也就是(x̄±s)。χ2作用:检验计数资料,也就是[n(%)]。而P<0.05的含义是: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经评估,可知:从总有效率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6.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2.0%。相比较下,试验组疗效更高(P<0.05)。如表1。

表1 疗效数据罗列表 [n,(%)]

image.png

2.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经评估,可知:从中医证候积分这项指标上分析,尚未治疗时:2组数据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如表2。

表2 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数据罗列表 (x̄±s)

image.png

3 讨论

目前,外感发热作为医院中的一种常见病,通常是由感受温热疫毒之气与六淫之邪所致,可引起脏腑阴阳失衡与营卫失和等问题,本病具有病程短、发病急与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可损害病人健康,危害性极大[3]。尽管,通过常规治疗能够抑制外感发热的进展,但总体疗效欠佳。而中药辨证治疗则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不仅能够促进病人相关症状的缓解,还能提高疾病控制的效果,且不会引起诸多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极高[4]。本研究,经评估,可知:从疗效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从中医证候积分这项指标上分析: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外感发热即刻退热用中药辨证疗法,病人的疗效更高,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也更加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宏丽,别海燕. 中药辨证治疗外感发热即刻退热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2015,28(46):291.

[2] 何力,沈艳莉. 中药辨证治疗外感发热即刻退热效果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76-178.

[3] 许灶林. 小儿外感发热基于中医辨证中药药浴治疗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72-73.

[4] 王萌萌,王静洁,桑杲,等. 基于"和稳论"学术思想的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3):247-24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