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是我国发病率位居前列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男性患者数量多于女性,南部地区多于北部[1]。该病以鼻塞、耳鸣、头痛、面麻、颈部疼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以放疗作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案,一方面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方面可能造成口干、口腔炎、张口受限等不良反应,患者在接受放疗前后的心理状态也更为敏感,因此需要比以往更为细致周全的护理方案进行辅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2022年12月实行常规护理期间在我院接受放疗的8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23年1月-2023年3月实行延续护理期间在我院接受放疗的80例鼻咽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27-75(42.37±12.56)岁;观察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26-77(42.98±13.41)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接近,P年龄=0.766,P性别=0.749,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80例):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情绪疏导,病情监测等,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电话随访或网络沟通。
延续护理(观察组,80例):①进一步完善患者档案,制定随访计划及登记表,规范执行并填写每次随访内容;②首次随访尽可能采取入户形式,面对面与患者沟通,提供院外护理手册,并进一步强调疾病相关知识、康复阶段注意事项、自护方法等重点知识;为患者量身定制饮食方案,保障营养全面、无刺激性,一定程度满足患者饮食偏好,尊重患者饮食习惯;提供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并争取患者家属配合,对患者康复训练进行日常监督;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并耐心解答;③妥善利用网络,及时回复患者在社交平台提出的问题,不定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更新;鼓励患者表达负面情绪,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情绪疏导,可适当给予正向评价或奖励;④定期与患者家属沟通,全面了解患者康复进程,及时予以表扬、调整,或纠错。
1.3观察指标
①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放射性鼻炎、鼻腔黏膜反应等;②心理状态:定期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SPSS22.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x̄±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不良反应
观察组总发生率(1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P=0.009,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不良反应(例/%)
2.2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接近,P≥0.581,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两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心理状态
3讨论
现阶段,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最佳方案,主要是因为该病发病位置特殊,侵犯范围较广,一般的手术治疗无法达到治疗目的[2]。实际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对放疗存在一定的敏感性,一方面来自生理,一方面来自心理,为此我院于2023年1月开始实行延续护理方案,并收获了理想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80例患者经延续护理干预后,放疗不良反应及焦虑、抑郁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09),证明延续护理比常规护理更符合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需求。邢霄和苗晶等人的研究结论与本研一致,可以提供更多数据支持[3、4]。笔者认为延续护理能够获得理想效果,主要原因如下:①延续护理制度更细致、规范,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②更为有效的随访可以增进护患交流,更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真实情况,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依从性;③患者可以不断更新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医疗技术进步程度,从而提高康复信心;④家属参与可以进一步保障患者用药及康复训练的准确度,提高自护有效性;⑤恰当的情绪发泄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积累,避免心理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鼻咽癌放疗患者接受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放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负面情绪,从而进一步提高放疗效果,改善预后,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有娴,蓝艳秋,马俊刚等.鼻咽癌放疗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情况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07):994-998.
[2]吴秋梅,卢碧芬,郭月燕.延续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9):2.
[3]邢霄,王捷,石偏.延续护理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心理干预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5):209-210.
[4]苗晶,刘鹏,孙静巍等.延续护理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情况[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04):190-19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