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在诊断耳鼻喉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魏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魏琨,. CT检查在诊断耳鼻喉肿瘤中的临床价值[J]. 临床医学杂志,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016.
摘要: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耳鼻喉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收治的85例耳鼻咽喉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T诊断的检出率。结果:CT诊断发现34例咽喉肿瘤、28例鼻肿瘤、18例耳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4.1%,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在诊断耳鼻喉肿瘤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具有较高准确率,且操作简单,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CT检查;耳鼻喉肿瘤;临床价值
DOI:10.12721/ccn.2022.157016
基金资助:

耳鼻喉肿瘤是一种头颈部肿瘤性疾病,该类疾病的的病理多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多发于男性群体。而该类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及其自身体质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放射或抗肿瘤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而疾病的检查情况是患者进行治疗的前提条件,因此一个好的检查方式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在耳鼻喉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CT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对85例该类疾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收治的85例耳鼻咽喉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5例,女性30例,年龄35岁-78岁,平均年龄为(55.68±5.25)岁。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中途退出实验者,排除同时参与多处研究者;本次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实施。

1.2研究方法

采用西门子64/128CT扫描仪,准直宽度19.2,螺距1.0625,旋转时间0.7s,最小层厚1.0mm,重建层厚1.25mm,对原始图像进行MPR及VR后处理成像,扫描管电流200mA,扫描管电压120kV,矩阵为512×512,扫描范围为患者头部至颈部,扫描前除去患者所携带的金属物体:如金属首饰、硬币、腰带和金属钥匙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均由2名主治医师级进行回顾性的独立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5例患者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CT诊断发现34例咽喉肿瘤、28例鼻肿瘤、18例耳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4.1%,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85例患者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1.png

3讨论

肿瘤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致病原因具有多样性,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系。恶性肿瘤在外界坏境因素及患者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患者的DNA分子结构形成不良影响,即把人体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而癌细胞具有无限增值的特点,可对机体其他器官形成浸润和转移。耳鼻咽喉肿瘤是发生于耳鼻咽喉部位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种类复杂、繁多、年龄分布广泛等特点,且其发生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多发生于广东福建一带,一旦发病,可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过去临床主要采用内窥镜进行诊断,但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内窥镜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漏诊、误诊的概率较大,故寻找一种可靠有效的方式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的完善,在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普遍采用CT检查的方式来诊断病情,它能够精准利用X射线、Y射线、超声波等方式进行扫描,并通过探测器将扫面信息转变为可见光,再由光电转换成为电信号,经数字转换将其处理转为数字矩阵,最后通过将每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形成CT图像,该方式具有诊断速度快、图像清晰等特点。本次研究对85例耳鼻咽喉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发现34例咽喉肿瘤、28例鼻肿瘤、18例耳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4.1%,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可有效减少漏诊及误诊,能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信息。相关学者以76例经病理确诊的耳鼻咽喉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CT诊断准确率为92.11%,与病理学诊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与其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是由于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且扫描速度快,一次扫描即可获得清晰图像;且通过工作站及多平面重建,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耳鼻咽喉的全貌进行仔细观察,包括肿瘤大小、形态、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等,此外还能有效防止伪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从而帮助临床更加准确有效的判断病变的性质,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耳鼻喉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CT检查能够提高患者的检查准确率,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增强治理的时效性,但极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调节。而从总来看,CT检查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娄可心,罗守华,张园,顾宁,刘方舟.建立裸鼠FaDu喉咽癌原位种植瘤模型及其CT和病理研究[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8,10(05):311-314.

[2]李峰.耳鼻喉肿瘤的病理特点、发病规律及发病趋势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04):399-402.

[3]白尚杰.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耳鼻喉肿瘤82例[J].实用肿瘤杂志,2016,31(01):75-78.

[4]孙宝珠,朱永翠.CT检查在诊断耳鼻咽喉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构架和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3):62-6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