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是指在孕37周以前出生的新生儿,此时新生儿的身体功能发育不健全,难以适应外部的生活环境,导致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早产儿在出生后需要给予更为特殊和更为全面的护理,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出现,并促进新生儿身体功能的恢复[2]。在对早产儿实施护理时,需要注重其行为上和情感上的呵护,并要注重对生活环境对早产儿的影响,因此合理的护理措施更为重要[3]。本文主要研究发育性全程照护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的满意度影响,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病房收治的早产儿,共纳入68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4例早产儿。对照组中,男性早产儿为19例、女性早产儿为15例;孕周为28+3-36+5周,平均孕周为(32.03±2.31)周;体重为920g-1930g,平均体重为(1370.24±100.36)g。观察组中,男性早产儿为17例、女性早产儿为17例;孕周为28-36周,平均孕周为(32.11±2.33)周;体重为880g-1890g,平均体重为(1350.53±100.39)g。两组资料对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照护,方法为:加强对早产儿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了解早产儿身体的生长发育情况;为早产儿家属实施健康指导,说明早产儿喂养、护理等知识。
观察组接受发育性全程照护,方法为:(1)环境照护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孕周和体重,设置合理的暖箱温度和湿度,在早产儿的暖箱上覆盖深色被单,减少光线和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在36.5℃-37.0摄氏度之间;护理人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保证病房的光线柔和;在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时,需要将工作音量和报警音量调整到合适的分贝,在工作时不要大声喧哗,减少开门和关门的次数,在走路时要控制音量;病房的温度控制在24℃-26℃之间,并将湿度调整为55%-65%,以使新生儿有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需要每天的清扫病房,定时开窗通风。
(2)“鸟巢”式、“蝶形枕”式护理:在护理时给予早产儿“鸟巢”式宫外生命岛,自制鸟巢和蝶形枕,使早产儿保持裸体或者穿着单衣的方式在暖箱内,然后将早产儿卧在鸟巢内,让其躯干和四肢均有支撑和衣服,使早产儿保持合理的体位,让其手放在嘴边安慰,发展早产儿的手、嘴能力;每隔三小时为早产儿变换一次体位;当早产儿达到孕37周后,则使用蝶形枕护理,使早产儿的肩部、躯干和上臂放置于蝶形枕凹槽内,使其有安全感,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后,可以过渡到正常足月儿出生后的环境。
(3)非营养性吮吸护理:吮吸是新生儿的基本生理反射,非营养性吮吸可以缓解新生儿的紧张情绪,促使新生儿生长、成熟,并促进其胃肠功能的发育,能够为营养性吮吸提供积极的准备,提高早产儿吮吸乳头的能力,并可以通过他对早产儿的口腔进行固定,给予较深的触觉刺激,给予早产儿镇静作用。
(4)减轻疼痛照护:为了减少早产儿的疼痛,需要减少对早产儿的反复静脉穿刺,并减少呼吸机操作时动脉血的频繁抽取;在对早产儿实施侵入性或刺激性操作后,需要给予其足够的安抚,避免持续的刺激,在实施跟中护理操作时,需要保持动作娴熟、轻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观察早产儿的各种症状,尽量的缩短操作时间,减少疼痛刺激时间。
(5)抚触护理:通过抚触,能够促进早产儿体格和行为功能的发育,特别是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临床研究表明抚触能够改善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食物吸收和排泄,促使早产儿的适量增加,促进体重过快增长;抚触可以促进淋巴系统的发育,有效提高免疫力和应激能力;在抚触前需要涂抹润肤油,然后使用轻柔的动作对早产儿头面部、胸腹部、四肢等进行按摩,同时实施语言、眼神的交流,每天实施1-2次,每次10-15min。
(6)早产儿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早产儿的情绪反应和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与早产儿交流,实施温柔体贴的搂抱和触摸,满足早产儿的需求,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同时温柔的语言、轻轻的呼唤,能够刺激早产儿的情感中枢,促进早产儿心理得到满足。
(7)袋鼠式护理:早产儿在出生后生命体征平稳体重达到1500g时开始与母亲进行一段时间的皮肤接触,以弥补早产儿未成熟的功能状态,并且坚持到胎龄为40周;通过袋鼠式护理,能够稳定早产儿的生理功能,促进氧合,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起到了良好的安抚作用,同时可以提供母乳喂养的机会,增加了早产儿的睡眠;通过此种护理可以减轻双亲照顾早产儿的压力和焦虑,增加了亲子关系。
(8)出院后的发育性照护:早产儿的照护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在出院时给予家长一定的健康指导,是促进发育性照护的重要举措,护理人员向早产儿家属讲解发育性照护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在出院后对早产儿实施感知、视听、语言等早期教育,坚持做婴儿抚触护理和被动做操护理;当早产儿睡醒时,让其观看鲜艳的、会发声的玩具;随着早产儿的生长,不断的进行嘴、眼、手能力的探索,并加强语言功能的训练;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每周进行电话回访和门诊随访,直至纠正胎龄44周,让家长填写早产儿的出院后情况,门诊医生需要测量早产儿的头围、胸围和体质量、身高等数据。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早产儿家属的满意度,并对比。
1.4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明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家属的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两组早产儿家属的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导致女性妊娠期间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早产的现象[4]。早产儿的各项身体功能发育不健全,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此时需要将早产儿放置的暖箱中进行照护,促进其生长发育。早产儿的照护是一项操作较为全面、系统的工作,为了保证新生儿生命安全,减少疾病的出现,并促进积极的发育,需要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5]。
本次研究对早产儿实施发育性全程照护,经过研究得出,观察组早产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家属的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发育性全程照护具有显著的效果,此种护理方式能够从多方面为早产儿开展护理,能够减少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并可以提升早产儿的舒适度,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使得早产儿家属对护理有较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实施发育性全程照护,可以提升早产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霞、丁美宏、钟艳玲、刘彦彦、杨佳. 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1(21):2.
[2]李妙仙, 赖灵巧, 钟芬赛,等. 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4):4.
[3]赵宏, 钟春霞, 宋霞梅,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NICU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3):5.
[4]杨莎, 徐慧, 凌园园,等. 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对早产儿18月龄生长发育及母亲紧张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8, 33(11):5.
[5]石永言. 胎龄23~25周的早产儿在新生儿期所患的重大疾病对青少年期的影响[J].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 45(11):86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