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实践活动中礼仪的渗透研究
黄薪晓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薪晓 ,. 幼儿社会实践活动中礼仪的渗透研究[J]. 交叉科学研究,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009.
摘要:
幼儿阶段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此时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中帮助幼儿塑造品格可以在他们未来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中的礼仪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礼仪品格教育是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核心教学内容,而任何良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的文明礼仪、道德品质培养同样是需要长期坚持努力才能实现的。幼儿时期的礼仪以及品格教育能够促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未来的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礼仪品格渗透
DOI:10.12721/ccn.2022.157009
基金资助:

在计划生育的观念下,很多孩子是家中的唯一,从小便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因此他们存在个性强、抗挫能力弱等普遍问题,这些问题能够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在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快速运行的今天,礼仪品格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只有人们都具备了良好的品格,才能不断地促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升。在幼儿时期培养人们的礼仪品格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促使人们从幼儿时期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人们的综合素养。本文就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礼仪品格教育的渗透路径进行分析。

一、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人生中学习做人最基础的时期,幼儿的礼仪品格教育已经成了人们不断的探讨、关注的话题之一。幼儿的教育中包含了礼仪品格教育,并且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能够直接影响一个人人生观的形成。礼仪品格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而且能够通过礼仪品格教育让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并且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地指出了三个儿童发展目标:能与幼儿友好相处、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关心尊重他人。因此,在幼儿园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时期便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继承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民族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品格教育

幼儿园开展礼仪品格教育时,教师需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渐地渗透礼仪品格教育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潜移默默地促使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品格。比如,教师在学生吃午饭时,向学生讲述水稻种植、蔬菜水果种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每一种食物的来之不易,同时引导学生去了解食堂的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从而促使孩子体会到劳作的辛苦,之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在吃饭时不能浪费粮食。这样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并且引导孩子掌握餐桌的基本礼仪。其次,在幼儿玩完玩具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将所有的玩具摆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在幼儿归位玩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保证幼儿能够将玩具合理规整。最后,在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监督身边的小伙伴或者家人们的用餐习惯、生活用品使用习惯情况,然后给予幼儿时间让幼儿分享自己监督的结果,教师需要给完成任务的幼儿给予礼物表扬,在学期末时总结哪位学生获得的礼物最多,可以评为班级中的优秀榜样,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还促使学生能够去监督他人,潜移默默地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

三、传统文化节日中渗透礼仪品格教育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我国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传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内容之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渗透礼仪品格的教育,这样不仅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文化基础,也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手段。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非常的丰富,幼儿园教师可以基于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比如,教师能够在一些传统节日中引入礼仪品格的教育。依据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以我国的端午节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同时为幼儿讲述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由于在幼儿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讲述传统节日时往往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师以屈原的故事为主要的课程内容,向幼儿讲述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端午节的相关背景介绍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探讨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在端午节会做些什么,然后让幼儿谈谈对于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看法,屈原身上的优点值得幼儿进行学习,借用这些问题逐步地引导幼儿感受历史人物的优秀品格,并培养幼儿形成相应的判断能力,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浓浓端午情”的主题活动。教师指导幼儿去制作设计香包,让幼儿自己设计图案,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成精美的香包,送给自己的长辈或者小伙伴。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恩、友爱的优秀道德品质。

四、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加强合作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对幼儿进行礼仪品格教育需要幼儿园加强与家庭之间的紧密结合,改变家长只关注幼儿在幼儿园学到多少知识的误区。需要引导家长们多关注幼儿的礼仪品格教育。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人老师,家长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时需要与家长们联系,从家庭、幼儿园这两个方面来规范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比如,在幼儿园内,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幼儿的成长档案,要求家长与教师一起,记录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依据学生的表现与幼儿园教师一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定期地交换档案,这样不仅帮助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在家时的行为习惯以及学生的具体校外情况,也能够让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内的生活以及成长更加清晰地掌握。教师对孩子的表现进行打分,然后定期考核学生,依据学生的表现来建立奖励机制,对于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促使学生能够在良性的竞争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规范自己的行为,家长在家中也要关注自己行为的规范性,这样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并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中培养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想要促使幼儿养成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家长的合作必不可少,由于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因此家庭中家长的行为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家长的一些错误言行会使得幼儿效仿。因此,幼儿园需要通过家长会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的教育。其次,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需要做到亲情化,在日常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够让幼儿逐渐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家庭幼儿园的共同教育。

五、结束语

总之,我国自古便有礼仪之邦的美名,这一项内容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每个中华儿女来说,都要能够学礼、懂礼以及守礼,这是一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素养要求。相应的也是教育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点。

参考文献

[1]岑岚.“一理念三步骤”在幼儿园礼仪品格教育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0):1145.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9):108-10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