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在癌性疼痛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胡菲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胡菲,. 腕踝针在癌性疼痛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 肿瘤研究,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2.
摘要:
癌性疼痛在临床中极为常见,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癌性疼痛的缓解和治疗方式为临床所重点关注。目前依然以药物镇痛为主要手段,但药物镇痛剂的副作用、耐药性、成瘾性的存在,使得单纯西医治疗癌痛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对癌性疼痛治疗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腕踝针应用于癌性疼痛的护理效果现状。
关键词: 腕踝针;癌性疼痛;护理;研究进展
DOI:10.12721/ccn.2023.157012
基金资助:

癌性疼痛是由癌症本身或与癌症相关因素(包括肿瘤诊断性检查与治疗、肿瘤侵犯神经、抗肿瘤治疗以及肿瘤合并疾病或并发症)导致的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包括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大部分癌症患者会随着病情发展而疼痛加剧,如何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以缓解癌性疼痛,成了目前临床护理关注重点。以下主要对癌性疼痛护理现状、腕踝针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并对腕踝针应用于癌性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详细叙述。

1. 癌性疼痛护理现状分析

1.1 癌性疼痛现状及影响

癌症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多种疾病可发生癌变。患者往往经历手术治疗、长时间的放疗或化疗,严重者发生癌症转移、肢体功能障碍导致自理能力缺陷等严重后果。这对患者造成严重身心痛苦、家庭负担和经济压力。癌痛长期的折磨导致患者出现躁狂、焦虑、抑郁、精神异常现象;而患者本人及家属对心身疾病缺乏认识,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疏导情绪或进行专业的心理康复治疗,导致癌性疼痛更加得不到缓解,甚至发生自残或自杀行为。

1.2 西医癌性疼痛护理

目前癌性疼痛以药物治疗为主,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三阶梯镇痛原则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的规定。 采取镇痛、抗抑郁药物并联合心理干预等方式来缓解癌痛。而长期的药物服用其副作用也较为明显,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幻觉、抽搐、肌肉痉挛等,还会造成患者对药物产生成瘾性、依赖性。由于长时间服药、癌症造成身体器质功能损害,容易发生病情变化。

1.3 中医癌性疼痛护理

近年来中医护理在临床中镇痛效果较佳,受到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广泛关注,中药外敷、针刺疗法、灸法、穴位注射等方法联合三阶梯用药,对癌性疼痛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中医一般认为疼痛的病因病机分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大类,在《丹溪心法》中道:“痰因气滞而聚,既聚则碍其路,道不得运,故痛作也。”,湿邪困脾致脾阳不整振,运化无权,发为痰饮,痰湿停聚,气血不畅,导致疼痛。而不荣则痛则表现为气、血、阴、阳不足导致机体失养作痛。疼痛分虚实两种,实则为气机、寒邪、热毒、瘀血、痰湿阻滞,虚为脏器虚衰,失于濡养。临床癌痛通常由于多症互相夹杂而诱发,护治法则主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阴阳调和为主,从而达到镇痛、止痛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癌症患者多久病体虚,虚为本、标为实,治疗时要注意标本缓急,选择适合的方法。

2. 腕踝针的临床应用

腕踝针是20世纪70年代,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创立的一种简便易操作、镇痛疗效显著的特殊针刺疗法。腕踝针疗法结合了皮部理论、经络学说、体液学说、神经系统学说及生物力学理论。腕踝针具有无痛苦、无副作用、操作简单、见效快、治疗范围广的技术优势,在骨科疼痛、急性扭伤、术后疼痛、痛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方面均可应用,开展科室包括内科、外科、肿瘤科、皮肤科等。

3. 腕踝针应用于癌性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3.1 腕踝针镇痛机制

腕踝针通过刺激皮部和络脉之经气,从而推动气血运行,而疼痛最主要的病机就是“不通则痛”,因此从中医理论来看,腕踝针通过调理气血运行可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灵枢·本藏》:“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 肥腠理, 司开阖者也。”腕踝针为皮下浅刺,针刺部位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即“皮肤”与“分肉”之间。现代研究发现腕踝针的针刺作用于皮下神经富集区,末梢神经受到针灸刺激,产生电信号经A类和C类纤维传入脊髓背角,再经脊髓腹外侧束上传至大脑中枢,启动内源性痛觉调制,β-内啡肽和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作用于中枢及外周相应受体,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

3.2 腕踝针癌痛镇痛

在病种涉及肝癌、胃癌、前列腺癌、骨转移癌、肺癌等的癌性疼痛患者中,腕踝针对癌性疼痛具有良好的缓解、镇痛效果,采用腕踝针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其镇痛疗效中,NRS评分、KPS评分、镇痛起效、镇痛持续时间、爆发镇痛次数、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均优于无联合实行腕踝针的患者,明确表示腕踝针应用于癌痛的治疗效果良好。

小结

目前公认依然以药物治疗癌性疼痛为主,但腕踝针对药物镇痛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可以减少药物用量、药物副作用、延长用药间隔时间。患者由于个体情况不同,应用时还需根据患者诊查情况辨证施护。科室应做好中医护理技术分级管理,高风险技术由对应高能级护士执行,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稳,樊碧发.癌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志,2021;27(8):616-618.

[2]周进,卢俊,石莉,等.癌性疼痛规范化治疗共识解读[J].中国医刊,2015;50(9):18-2

[4]程海波,吴勉华.癌性疼痛的中医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50-52.

[5]高萍,李芝秀.癌痛的中医药治疗[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5;20(3):235-237.

[6]张心曙.实用腕踝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7]张春鹏,周庆辉.腕踝针镇痛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02):74-7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