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罗莎 李越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罗莎 李越,.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神经科学研究,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610.
摘要: 目的:为了研究姿势控制训练和NEMS治疗相联合的效果对于脑卒中偏瘫的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了中医院康复科5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人。在对照组中,采取传统康复方式,在观察组中,我们要在传统康复的基础上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姿势控制训练的治疗对患者的影响,两组病人均连续治疗6周。结果:在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数评分没有显著差异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Berg平衡量表评分有所提高(P<0.05)、步行能力分级级别均有所提高(P<0.05),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即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疗效更明显。结论:姿势控制训练与NEMS相结合治疗,提高了自身的协调平衡功能、下肢功能恢复的速度、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患者基本实现生活自理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效率。
关键词: 脑卒中;神经肌肉电刺激;姿势控制
DOI:10.12721/ccn.2023.157610
基金资助:

一、前言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75%-80%的脑卒中幸存者在此之后将出现某种形式的动能障碍,如卒中后可能会造成病人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肢体麻木、智力障碍等[1]。所以也说脑卒中是人类第一健康杀手。虽然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来说最好的治疗手段其实是预防,因为不发生脑卒中就是最好的治愈。但是影响脑卒中的发病因素还有许多是不可控的并不是说我们知道脑卒中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预防后就能百分之百的保证自己或他人不患上脑卒中这个疾病,那么研究脑卒中发病后康复的有效治疗手段就成了必然[2-3]

二、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到2023年2月在某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对这5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5名患者年龄(37.80±5.51),观察组25名(40.48±4.52)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和性别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一)对照组实验方法

将50个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5人和对照组25人,在对照组中我们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有超声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等,总治疗时间每次为30min,具体训练内容有:超声波疗法、关节被动活动、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肌力训练等。

(二)观察组实验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姿势控制训练的训练内容有:①睁闭站立训练:在睁开眼睛、闭着眼睛的情况下分别使患者用患脚站立25秒,然后休息10秒,该动作15次为组,每次训练2组。②睁闭平衡站立训练:在睁开眼睛、闭着眼睛的情况下分别使患者用患脚站立在平衡木上25秒,接着休息10秒,此行为10次为1组,每次训练2组。③上下台阶练习:用20-25厘米的台阶,上台阶时使用先患脚后健脚的方法,下台阶的时候使用先患脚后健脚方法,该动作练习10次时为1组,每次训练两组。④台阶跳跃练习,采用15-25厘米的台阶,嘱咐患者用患侧足在台阶上进行上下跳跃,连续上下跳动10次为1组,每次训练两组。⑤跳跃稳定性练习,病人在原地跳起,康复师向各个方向施加推力,嘱咐病人单脚着地并保持姿势稳定10秒及以上,该动作练习10次为1组,每次训练两组。⑥侧方迈步,原地迈步,令患者背靠墙,左右侧向交替进行重心和迈步训练,10次为一组,重复训练2组。⑦双桥:患者躺在床上屈膝90度,双足平踏在床面,向上抬起臀部。每次保持3-5秒,10次为一组,重复练习2组。

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时同步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采用美国Wireless Professional无线神经肌肉电刺激器。电极片可以粘贴在患者需要治疗的区域,而电刺激通道能够固定于电极片上,所以主机能够使无线信号控制电刺激通道,从而能对患者的肌肉进行训练。在此套设备中有触电笔,该工具的专用的程序能够寻找到放置电极片的最佳位置。治疗前,病人应得到关于注意事项的详尽解释,并应保持仰卧姿势,首先选择“运动点”程序,即臀大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骨肌、腓肠肌等肌肉为电刺激的靶肌。用触电笔确定最优运动点,在明确最优的 “运动点”后即可将电极片贴于肌肉对应的运动点上。接下来在选择“肌肉建设”选项,使用 40Hz 训练频率和 4Hz 恢复频率进行交替循环电刺激。另外要注意的是,电刺激的强度取决于病人肌肉的耐受性和收缩能力。最后在将设备调整好后开始进行电刺激治疗的时候同步进行姿势控制训练,如在进行双桥训练时可以将电极片贴在臀大肌的运动点上在进行训练,以上其余姿势控制训练也如同双桥训练一样与NMES治疗训练同步进行,每日进行1次治疗 ,每周治疗6天,持续治疗时间为6周。

三、评定方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 Berg平衡量表、步行能力分级(Holden)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四、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ugl-Meyer量表的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能力分级(Holden)均较低(P>0.05),无数据分析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再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的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能力分级(Holden)均高于治疗前评分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性差异,通过两组之间的组间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2、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比较(x̄±s,分)

截图1741749525.png

注:a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b两组治疗后对比,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erg 评分比较(x̄±s,分)

截图1741749537.png

注:a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b两组治疗后对比,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能力(Holden)分级比较

截图1741749547.png

注:z值为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结果

六、结论

研究通过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姿势控制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与常规康复两种手段的比较。发现观察组各项评定指标中的整体评分均要更胜于对照组。这个结果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可以提升病人的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功能,以致能更快速的达到帮助病人实现生活基本自理和重返社会目的。因此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姿势控制训练相结合治疗,对功能恢复有更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邱志茹,王军杰,张晓艳,等.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下肢瘫痪患者肌电图、下肢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20):3729-3732.

[2] 陈鹏.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6):14-15.

[3] 舒馨馨,应羽洲,俞红,周思薇,陈健尔.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态姿势控制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姿势控制障碍的作用影响[J].中国康复,2022,37(12):751-75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