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即脑性瘫痪,指的患儿在母体及婴儿时期,因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而造成的综合征。脑瘫患儿的表现多以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听觉、运动及语言障碍为主,其中以语言障碍最为常见,发生比率最高可达到65%以上。不仅会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其社交能力[1]。通常情况下,脑瘫儿童的症状表现也会随其生长发育而不断发生变化。严重者在出生后半年以内即可出现明显症状,轻者则会持续到出生1年以后发现症状。近年来,针对脑瘫患儿治疗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对脑瘫患儿及时确诊并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是避免病情进一步加剧,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康复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积极意义,因此,多种拥有先进理念的疗法接踵而至,常见的包括引导式语言教育,口部运动治疗等,均成为促进脑瘫儿童语言康复的有效助力。尤其以口部运动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其能够在有效调整口部异常运动的同时,逐步构建口部的正常运动模式,从而有助于患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应用口部运动治疗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起到的重要作用展开探讨,旨在为今后的相关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与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20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为本次研究时间,筛选此时段内,由我院接收并实施诊疗的脑瘫患儿78例作为本次研究参与者。分组标准以掷骰子方式为准,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中包含女童17例,男童22例,年龄介于2.5周岁与6周岁之间,平均为(4.78±0.61)岁,病症分型:11例痉挛型,8例不随意运动型,7例强直型,4例共济失调型,其余9例为混合型,为其实施传统语言康复治疗模式;观察组中包含女童16例,男童23例,年龄介于2.5周岁与6.5周岁之间,平均为(4.69±0.58)岁,病症分型:12例痉挛型,6例不随意运动型,9例强直型,5例共济失调型,其余7例为混合型,为其在上一组基础上加用口部运动治疗进行干预。所有参与患儿的资料均由相关研究人员负责整理、登记,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均与脑瘫的诊断标准一致。②具备研究所需完整资料的患儿。③患儿家长已对本次研究实施详细了解,包括研究方向与治疗方法等方面,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性疾病或者先天性疾病的患儿。②缺乏完整的临床资料。③因自身原因,无法坚持到本次研究结束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实施传统语言康复治疗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为家长实施必要的知识宣教,提升其对脑瘫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鼓励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同时还要在家长的配合下,为患儿实施科学的进食训练与构音训练,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其异常姿势进行纠正等。
1.3.2观察组
在上一组基础上加用口部运动治疗干预模式,传统语言康复治疗模式同对照组。口部运动治疗:(1)准备一间安静、整洁的独立治疗室,由专业言语治疗师负责治疗工作,并采用一对一的治疗方式。治疗时间每次约为40min为宜,4次/周,连续治疗2个疗程,3个月/1疗程。(2)制定口部运动治疗的科学方案:①口部感知觉障碍治疗可分为感知觉弱敏及超敏治疗。主要选用食物刺激的方法,包括选择棒棒冰、棒棒糖、饮用柠檬水。②下颌运动治疗:选用弹力带加压抗阻训练,同时还要在训练下颌静止动作保持以及侧向控制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张口、闭口与咬合等多方面训练。③唇运动治疗:通常先对唇部进行刺激和拉伸,并实施口型保持训练,随后在借助棒棒糖、哨子等,训练唇部的吮吸、鼓吹等功能,并不断练习对唇部进行放松。④舌运动的治疗:先对舌部展开刺激训练,并在训练舌部助力运动及被动运动的基础上,引发构建舌的马蹄形上抬模式、舌根 ( 后部 ) 上抬模式、舌两侧缘上抬模式、舌独立上抬和下降模式、舌叶上抬模式等。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家长配合医护人员对患儿展开饮食疗法,如为患儿准备固体或者糊状食物,并选用勺子喂食。(3)刺激面部感知神经:①在对食物性状进行改变的基础上,增强口腔的敏感度。②针对口腔周围及内部采用振动、牙刷、冷热交替等方式进行刺激,以增强口腔内部及周围的感知能力。③对下颌、唇部及面部实施适度按摩,以此缓解口唇不肌肉的张力。④对下颌及咬肌实施敲打与抵抗运动等,并通过牵拉、振动唇舌肌的方式对口部器官形成刺激,增强其感知能力。(4)出院指导:康复护理人员应为即将出院患儿的家长实施必要的知识与健康宣教,并教会其如何鼓励患儿实施正确的康复训练。同时还应让其明确口部运动治疗对患儿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提醒其按规定带患儿定时来院复查。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的语言康复效果,显效:康复治疗后,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均有显著改善,且构音障碍及口涎情况明显消退,构音器官运动范围、速度以及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均明显提升;有效:康复治疗后,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均有所好转,且构音障碍及口涎情况明显减轻,构音器官运动范围、速度以及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均有一定的提高;无效:未达到上述效果,或有加重迹象。
(2)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水平评分,以Gesell [3]量表作为评分标准,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水平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获得分值越高,代表发育水平越理想。
(3)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的构音功能精准及口部运动功能评分,以上海泰亿格公司儿童构音功能口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4]作为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获得分值越高,代表功能恢复的越理想。
1.5统计学处理
以本次研究具体情况为依据,设置与之对应的数据库,并将所得数据进行汇总运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予以分析,方差值以(`x±s)表示,概率值[例(%)]代表,以t值及卡方值(χ2)分别检验,p值在0.05以内,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的语言康复效果
对照组的康复有效率为79.49%(31例),观察组则为94.87%(37例)组间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更高,康复效果更为理想,(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儿的语言康复效果[例(%)]
2.2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水平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水平评分(`x±s,分)
注,*代表与治疗前相比,(p<0.05)。
2.3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的构音功能精准及口部运动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构音功能精准及口部运动功能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的构音功能精准及口部运动功能评分(`x±s,分)
注,*代表与治疗前相比,(p<0.05)。
3讨论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是基于发音器官的基础上,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而产生。脑瘫儿童的语言障碍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功能较为落后,还体现在对口腔的感知功能较为迟钝或异常敏感方面,部分患儿甚至还会在吮吸、咀嚼、吞咽等方面呈现程度不一的障碍[5]。脑瘫主要是指胎儿在母体到婴儿阶段由各种因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部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功功能及姿势异常,且大概率会出现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指的是脑瘫儿童在口语、手语及书面语等方面的语言表达及交流存在功能缺陷。语言障碍的发生会给脑瘫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除了会导致其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低下以外,还会影响患儿的心理发育,从而造成孤僻、恐惧、自卑等性格的养成,不利于患儿的声场发育。通常脑瘫儿童是在多种因素的干扰下而产生的语言障碍,但主要为脑组织损伤,其次为语言环境。
临床对于脑瘫儿童的语言障碍情况,通常会采用传统的治疗与干预方式,如对患儿展开听、看、读、说等方面的训练,通过刺激患儿的脑补中枢神经,而促使其语言功能有所恢复,其可在锻炼脑瘫儿童语言功能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从而促进其能够早日融入社会。尽管传统语言康复治疗模式在语言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有效性均已得到证实,且已成为临床较为常用的干预手段,但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这种传统方式在促进患儿语言功能恢复的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仍有一些患儿在此类模式的干预下,无法获得理想效果。因此,寻找一种更为切实有效的康复治疗已成为现阶段相关研究人员不断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有研究提示,在脑瘫儿童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口部运动治疗可极大促进患儿语言水平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从而使临床疗效得到提升。本次研究中,为观察组的脑瘫儿童,在实施传统语言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口部运动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79.49%)明显高于对照组(94.87%),康复效果更为理想;同时,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评分、构音功能精准及口部运动功能评分未见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语言发育商(60.31±4.97)分、总发育商(62.63±4.99)分、构音功能精准(82.19±4.75)分、口部运动功能(83.65±4.99)。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的口部运动治疗的有效性。口部运动治疗是在基于触觉与感觉刺激,以及运动控制等技术之上,以运动发育技能原理作为治疗原则,通过促进下颌、唇、舌等口部器官感知能力的恢复,从而达到抑制口部运动障碍,改善语言功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脑瘫患儿的治疗中,口部运动治疗的应用对其语言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为患儿在改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范围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玲,吴浪龙,康怀鑫,徐高红.口部定位疗法联合引导式教育治疗言语语言障碍儿童的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3,31(01):26-30.
[2]张玉霞,李柯,闫慧玲.多媒体感统训练结合口肌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1,13(04):321-324.
[3]丁忠冰. 游戏式实时重读治疗法在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中的临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1.
[4]孙国荣,王文英,李雪琦.面部按摩联合口肌训练治疗脑瘫运动性构音障碍患儿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7):67-69.
[5]王玉娟.探讨表面肌电监测在评估脑瘫儿童口部运动训练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3):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