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视角下图像的符号美学
张哲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哲笑,. 传统艺术视角下图像的符号美学[J]. 中国艺术研究,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3.
摘要: 在工业、科技、艺术、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却被挤压到一角。中国传统艺术不仅在国际社会中缺少广泛的认知,甚至一些比较少见的文化艺术在国内也鲜有人知。相较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传统文化不仅得到了保护和延续,更是将自己的传统文化转化成为代表自己国家的文化符号,使之成为人们了解本国文化的窗口。东亚地区的文化艺术,大都受我国文化的影响,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相似性,因此在国际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非常容易被错认成韩国文化或日本文化。因此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普及与传播刻不容缓。本文从图像符号出发,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探寻传统文化艺术的本质与内核,把握传统文化艺术的图像符号,从而加强传统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传播。
关键词: 传统文化艺术;图像学;符号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13
基金资助:

一、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大宝库,面对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中国的传统艺术并没有向世人展现她完整的面貌。但并不是所有的亚洲国家的传统文化都被西方文化艺术挤压。例如在设计领域中大量的“日式风格”设计,在国际上拥有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又由于日本传统文化艺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许多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的人会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错当成日本的文化。甚至有一些中国传统技艺文化等被我们逐渐遗忘,却在日本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图像符号的特点,探寻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符号化路径,从而达到交流情感传播文化的目的。

二、语言符号学与图像语言    

(一)语言符号学

“符号是对某一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另外一种事物的东西”这是皮尔斯对于符号的定义。符号的形成与特定的文化、历史、时代、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对于同一个符号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异性。符号学涉及的范围十分的广泛,涵盖所有交流沟通的工具,如文字、语言、密码、手势、音乐、绘画等。

“语言”是我们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从广义上来说,“语言”是使用共有的规则来进行表达与沟通的指令。文字与图像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形式,因此,也是人类语言最为基本的符号系统。也就是说,图像语言是视觉形式所特有的语言系统。

(二)图像语言

图像是理解和把握现代世界的基本路径,图像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表现。相比较于文字,在直观感受方面图像更具有直接现实性。通过已知的或未知的符号形象构成新的图像符号系统,并将新的图像符号形象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情感传达的媒介,从而使作品与观者产生共鸣。达到将传统艺术文化中的文学艺术进行转化并最终成为图像语言的目的。

我们根据图像语言的特性,剖析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内容意义以及时代背景等要素并分析归纳他的脉络,并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在意义,指出其背后的符号含义,通过转化为图像,从而将传统艺术文化进行符号化。下面将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三、传统艺术的符号表达

中国传统人物画大师戴敦邦为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绘制的《戴敦邦新绘<红楼梦>》插画。对应原书中的章节标题,对书中每回人物、场景进行了细腻丰满的描绘,成功的将文字语言进行了图像语言的转化。下面将从图像的可识别性、直观性、表现性、语义和语素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图像的直观性

图像相较于语言文字图像能够突破语言与文字的界限直接传递所需要表达的信息与内容。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逝”直观的描写了秋桐倚靠在一棵梧桐树上,插手扭腰朝着尤二姐窗口破口大骂的场面,画面中园子的一角门洞里一群丫鬟、婆子幸灾乐祸的探头观望。直观的表现了尤二姐进了大观园后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也呼应了最后尤二姐吞金而死的悲惨下场。

(二)图像的表现性

图像能直接与人的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第三回的“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的两幅插图,第一幅描绘了林黛玉即将出发前往金陵外祖家拜别父亲的画面,凄凉的场景表现了林黛玉即将离家的不舍,和林如海由于女儿无人照料只能送去外祖家的无可奈何。船头的贾雨村抬头朝天,则表现了他对未来仕途生涯的无限期待与向往。到达外祖家后并见到未曾谋面的各位亲戚的热闹场面,此幅与前幅拜别父亲时的色调大不相同。拜见祖母时的色调更为鲜艳华丽,通过色采的对比表现出两种场合截然不同的气氛。虽然见到了外祖母,但林黛玉面上并未见过多的喜色,这也体现出了林黛玉寄人篱下,谨小慎微的心理过程。

(三)图像的语义

图像的语义既明具体有极具抽象意义,例如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共识等。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画家通过民俗想象,对袭人家的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将当时那个朝代的民俗场景完整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例如墙上贴着的“福”字、下面的“五福临门”年画、供桌上的蒸糕水饺等元素。这些家喻户晓的风俗习惯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过年的热闹气氛。

(四)图像的语素

图像的语素具有双层的含义:1是“点、线、面、造型色彩”等属于视觉表层形式的内容;2是“对比、节奏、虚实、明暗”等深层形式的艺术构成语言。整个作品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绘画。

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极为频繁使用的,中国传统绘画遵从“骨法用笔”,意在使用不同形式的线条,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戴敦邦老师更是将传统的线墨技法与色彩晕染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使整个作品张弛有度,达到了线条与色彩的高度统一,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

在塑造书中的女眷等形象时主要采用的是相对细长、柔和、圆润、流畅的线条,也表现了前期贾府正处于兴盛时期的富贵生活;后半部分则多使用简短有力的枣核描和钉头鼠尾描以此衬托后期衰败后众人物的复杂心情。

在色彩运用方面,书中除了“白事”之外,遇到重大事件时大都大面积使用红色,例如“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宁国府出席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等。其他大都仅仅是小面积使用。但六十一回之后所使用的红色不再如之前那么艳丽,整体色调饱和度偏低。这也潜在的预示了贾府的荣光已逐渐衰落。通过色调的对比,展现出人物前后不同心境,交代了故事情节的前后转折并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发展。

四、结语

在我国悠长的历史中,传统的艺术文化与历史一起被传承了下来。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艺术需要被重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艺术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了解与认识。我们尤其是艺术创作者必须勇敢尝试着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解构与重组,创作的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视觉艺术类。诗歌、小说、历史等文化传承都可以作为创作的灵感。大胆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视角注入其中。在保留传统文化艺术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促进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

作者简介:张哲笑(1998-),女,汉,籍贯:江苏无锡,学历:本科,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