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社区儿童家长对常规疫苗接种知晓率的差异分析
叶静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叶静丽,. 不同社区儿童家长对常规疫苗接种知晓率的差异分析[J]. 中国儿科杂志,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4.
摘要:
探讨与分析不同社区儿童家长对常规疫苗接种知晓率的差异。方法:2019年2月到2022年9月选择在A社区(A社区组)与B社区(B社区组)儿童家长各300例作为研究对象,A社区组在疫苗接种中给予常规社区管理,B社区组在疫苗接种中给予积极的优质管理服务,调查与判定疫苗接种知晓率、疫苗接种率与满意度情况。结果:B社区组儿童的卡介苗、麻疹、流脑疫苗、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百日破、乙肝等常规疫苗接种率为100.00%、93.33%、94.33%、94.33%、93.67%、99.67%、84.67%,与A社区组的99.67%、92.67%、93.67%、94.67%、92.67%、98.00%、83.33%相比无明显差异,都超过了85.00%(P<0.05)。B社区组儿童家长的接种疫苗种类、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接种疫苗次数等疫苗接种知晓评分与A社区组对比有显著提高(P<0.05)。B社区组儿童家长对于常规疫苗接种的满意度为98.00%,与A社区组的93.33%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不同社区儿童家长的常规疫苗接种率基本都达到了要求,但是疫苗接种知晓率存在差异,使得疫苗接种满意度也存在差异,因此要积极加强针对性服务管理。
关键词: 社区儿童家长常规疫苗接种知晓满意度
DOI:10.12721/ccn.2023.157034
基金资助:

常规疫苗接种是当前我国免疫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在特定人群或指定人群中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从而可以有效对传染疾病进行控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1]。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有效建立了完善的免疫屏障,尤其是儿童已经享受到了多种疫苗接种计划,使得儿童可获得和维持高度免疫水平,可有效控制传染性的流行[2-3]。家长在在疫苗接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儿童健康、智力发展的主要源泉,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家庭,特别是家长的接种知识知晓率可直接影响到儿童接种的状况。为此在儿童保健知识宣传中,应该以儿童家长作为重点宣传对象,鼓励其参与到家庭疫苗接种中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过疫苗接种知识的积累是循序渐进的,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家长,更善于主动学习和积极寻找科学疫苗接种相关知识,而且有更多的接触和汲取儿童疫苗接种知识的机会。本文具体探讨与对比了不同社区儿童家长对常规疫苗接种知晓率的差异性,希望为促进儿童家长养成正确的接种知晓理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2月到2022年9月选择在A社区(A社区组)与B社区(B社区组)儿童家长各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一儿童配一个主要家长(儿童父母,以受教育水平最高作为判断标准);儿童家长年龄22岁-40岁;儿童年龄0岁-7岁;儿童家长依从性良好;儿童家长都知情同意本次课题研究。排除标准:对疫苗接种存在过敏禁忌的人群;没有直系亲属照顾的儿童。

A社区组与B社区组儿童家长的性别与儿童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儿童家长的年龄、主要职业与是否流动儿童等一般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儿童家长与儿童的一般资料对比

截图1741752884.png1.2 疫苗接种社区管理方法

A社区组:在疫苗接种中给予常规社区管理,社区医务人员为儿童建立接种档案,在通知儿童家长进行疫苗接种的同时,及时向儿童家长说明疫苗接种期间的注意事项。提供疫苗接种宣教手册,让儿童家长自行阅读,帮助家长认识完成相关疫苗接种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B社区组:在疫苗接种中给予积极的优质管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1)在社区成立由相关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参与的管理服务机构,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牵头,保持相互沟通与配合。(2)积极收集相关信息,完善社区的儿童信息,并获取准确有效的家长联系方式与联系地址,对儿童疫苗接种时间与后续管理工作积极进行规划。(2)社区针对儿童家长与儿童的相关特殊情况进行特殊服务,在每次疫苗接种前3天及时与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于接种前一日再次以短信方式进行提醒,接种前注意事项,并在特殊情况可预约进行补种。(3)积极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方式,不断提高儿童家长接种意识。还需要积极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三级预防保健管理网络,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卡转介制度。(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在社区内举办线下与线上的的儿童疫苗接种知识讲座,积极邀请儿童家长进行参与学习,可动态调整讲座内容,尤其是可针对家长提出的疑问以及建议确定下一次讲座内容。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与记录两组儿童的常规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涉及的常规疫苗类型包括卡介苗、麻疹、流脑疫苗、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百日破、乙肝等。(2)调查与记录两组儿童家长对于疫苗接种的知晓率情况,涉及到接种疫苗种类、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接种疫苗次数等维度,每个维度分为0分-16分评分,分数越高,疫苗接种知晓情况越好。(3)对两组儿童家长进行常规疫苗接种的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同时分为非常满意(≥90分)、一般(70分-80分)、较满意(80分-90分)、不满意(小于70分)等四个级别,(非常满意+较满意)/组内例数×100.0%=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本次统计软件为SPSS25.00,计量数据比如疫苗接种知晓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满意度等计数数据以%表示,涉及的对比方法为t检验与卡方χ2检验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疫苗接种率对比

B社区组儿童的卡介苗、麻疹、流脑疫苗、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百日破、乙肝等常规疫苗接种率为100.00%、93.33%、94.33%、94.33%、93.67%、99.67%、84.67%,与A社区组的99.67%、92.67%、93.67%、94.67%、92.67%、98.00%、83.33%相比无明显差异,都超过了85.00%(P<0.05)。见表2。

表2:两组儿童常规疫苗接种率对比(n)

截图1741752925.png2.2 疫苗接种知晓评分对比

B社区组儿童家长的接种疫苗种类、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接种疫苗次数等疫苗接种知晓评分与A社区组对比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3。

表3:两组儿童家长疫苗接种知晓评分对比(分,均数±标准差)

截图1741752965.png2.3 满意度对比

B社区组儿童家长对于常规疫苗接种的满意度为98.00%,与A社区组的93.33%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4。

表4:两组儿童家长疫苗接种满意度对比(n)

截图1741752991.png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计划免疫政策的广泛普及,我国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4]。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家庭,儿童家长的疫苗接种知识储备直接关系到儿童保健质量,儿童保健体系的完善必须重视家长的作用[5]。本研究显示B社区组儿童的卡介苗、麻疹、流脑疫苗、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百日破、乙肝等常规疫苗接种率为100.00%、93.33%、94.33%、94.33%、93.67%、99.67%、84.67%,与A社区组的99.67%、92.67%、93.67%、94.67%、92.67%、98.00%、83.33%相比无明显差异,都超过了85.00%(P<0.05);B社区组儿童家长的接种疫苗种类、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接种疫苗次数等疫苗接种知晓评分与A社区组对比有显著提高(P<0.05)。从机制上分析,特别是A社区儿童家长多为离开原户籍地后于本社区居住,具有流动性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人员构成复杂、职业特点不明特点,因此部分地区与社区的儿童家长常规疫苗接种知识有待提高。从原因上分析,A社区儿童家长的对相关疫苗接种知识知晓度不足,易发生漏接种现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A社区的儿童疾病情况了解不足,难以进行疫苗接种规划管理。为为此需要加强对A社区人口的管理,管理人员定期在所管理流动人口居住区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加强疫苗接种服务能力及技术水平[6]。并在疫苗接种前及时进行提醒,接种后了解接种情况,可有效缓解流动儿童家长时间紧张的问题,帮助儿童家长提前做好接种准备,保证接种进展顺利[7]

常规疫苗接种计划、规划和策略,可以加强对感染源的控制度,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病几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A社区儿童家长的存在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差、经常更换居住地与联系方式等情况,自身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掌握率低下。有调查显示,某某地区儿童家长对儿童疫苗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只有不到1/4的儿童家长完全清楚或部分清楚疫苗接种时间[8]。本研究显示B社区组儿童家长对于常规疫苗接种的满意度为98.00%,与A社区组的93.33%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特别是A社区的疫苗接种服务有待提高,一些儿童家长容易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在规定接种时间范围内陪同儿童进行接种,从而导致接种满意度下降。为此需要采取多部门联合合作等方式,共同监督、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常规疫苗接种知识宣传。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让预防免疫接种观念深入人心。结合家长需要,做好疫苗接种服务调整,为特殊情况的儿童制订专属管理计划。相关管理部门加大摸底调查工作力度,多渠道收集流动儿童信息,建立健康保健意识,促使家长及时给予儿童进行疫苗接种。不过本次研究调查的社区数量比较少,纳入的儿童家长与儿童数量也比较少,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不同社区儿童家长的常规疫苗接种率基本都得到了要求,但是疫苗接种知晓率存在差异,使得疫苗接种满意度也存在差异,要积极加强针对性服务管理。

参考文献:

[1]贾雯迪,荆慧霞,赵月霞.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流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1):115-116.

[2]陈丽,杨丽妍,陈国英,等.全程护理干预在接种流感疫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研究,2023,32(1):88-90.

[3]崔军,李辉,叶莉霞,等.医务人员接种和推荐接种流感疫苗意愿调查[J].预防医学,2017,29(10):1062-1066.

[4]黄倩,闫雅洁,蒲丽冰,等.基于TOPSIS法与RSR法结合的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综合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3):447-450,455.

[5]李超群,孙会军,张勇.长葛市18~45岁女性HPV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预防医学,2022,28(2):150-152.

[6]赵永花,胡生芳.儿童预防接种中应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妇幼护理,2022,2(22):5135-5137,5141.

[7]陆芳芳,徐斌,孙杨青,等.深圳市宝安区3~5岁托幼儿童家长EV71疫苗接种意愿调查[J].职业与健康,2022,38(6):772-776.

[8]王路.上海市宝山区居民2018—2021年传染病防治素养变化情况[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2,17(5):455-45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