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分析
胡云 简清勇 刘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胡云 简清勇 刘云,. 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儿科杂志,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6.
摘要:
探究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治疗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05例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患儿SCIT治疗过程中有无全身不良反应(SR)的发生将其分为SR阳性组和SR阴性组,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总IgE 6级、尘螨sIgE 6级以及同时合并吸入及食物过敏原均为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S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86例患儿(86/105,81.90%)发生了局部不良反应(LR),14例(14/105,13.33)患儿共发生了24次SR,有9例(9/14,64.29%)仅发生1次SR,3例(3/14,21.43%)发生2次SR,2例(2/14,14.28%)发生3次及以上SR。12例(12/14,85.71%)SR发生在注射后30min的观察期内,最短的为注射后10min,仅有2例(2/14,14.29%)为迟发反应。SR分级0级、Ⅰ级、Ⅱ级SR分别有3例(3/14,21.43%)、9例(9/14,64.29%)、2例(2/14,14.28%),Ⅰ级SR最多。SR中,有12例次(12/24,50.00%)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12例(12/24,50.00%)发生在维持治疗阶段。Logistic回归发现总IgE 6级、尘螨sIgE 6级以及同时合并吸入及食物过敏原均为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S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关键词: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鼻炎不良反应儿童
DOI:10.12721/ccn.2023.157036
基金资助:

临床实践发现,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两类疾患具有关联性[1]。据统计,2010年3~14岁儿童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约为3.02%,2011年6~13岁儿童变应性鼻炎平均发病率约为9.8%[2]。有学者指出,过敏性哮喘、鼻炎的发病与年龄、空气污染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3]。当前临床对于呼吸道过敏类疾患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并辅以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4],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现阶段在临床中的应用频次较高。但SCIT在逐步诱导免疫耐受、产生疗效的过程中,由于患儿个人体质、疾病状态的影响,SCIT也可能诱发过敏症状,产生不良反应[5],因此SCIT的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问题是当前临床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特对SCTI治疗的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05例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5例,女4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过敏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②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验均确定为屋尘螨过敏;③均接受SCIT治疗,且治疗过程符合规程,未脱失。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②接受β阻滞剂治疗;③无法耐受尘螨提取液。

1.2  SCIT治疗方法  注射前评估患者基础状况。采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丹麦,安脱达,Alutard SQ),在上臂远端1/3处行皮下注射。注射液依据不同浓度将其分为1号瓶(50TU/mL)、2号瓶(500TU/mL)、3号瓶(5000TU/mL),依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实施治疗,初始阶段从1号瓶0.1mL起始注射,1次/周,每周增加1次剂量,1号瓶为0.1mL、0.2mL、0.4mL、0.8mL,2号瓶0.1mL、0.2mL、0.4mL、0.8mL,3号瓶0.1mL、0.2mL、0.4mL、0.6mL、0.8mL、1mL、1mL,维持阶段在开始时,每2周1次,分别取3号瓶注射液以0.5mL、0.75mL、1mL进行注射,最后取3号瓶注射液1mL,每4~6周注射1次,注射后留观30min。

1.3  不良反应  局部不良反应(LR):注射部位皮肤瘙痒、红晕、肿胀、硬结、坏死等。全身不良反应(SR):无症状或症状与SCTI治疗无关(0级),局部荨麻疹、鼻炎或轻度哮喘(Ⅰ级),发生时间>15min,出现全身性荨麻疹和(或)中度哮喘(Ⅱ级),发生迅速<15min,血管性水肿或严重哮喘(Ⅲ级),过敏性休克,哮喘发作、低血压休克(Ⅳ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SR发生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105例患儿接受了SCIT治疗,共计2206例次SCIT注射数,其中男1346例次,女860例次。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2.1  LR  86例患儿(86/105,81.90%)发生了LR,发生LR的注射次数共618次,占总注射次数的28.01%,LR的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风团、红晕或硬结。

2.2.2  SR  14例(14/105,13.33%)患儿共发生了24次SR,有9例(9/14,64.29%)仅发生1次SR,3例(3/14,21.43%)发生2次SR,2例(2/14,14.28%)发生3次及以上SR。12例(12/14,85.71%)SR发生在注射后30min的观察期内,最短的为注射后10min,仅有2例(2/14,14.29%)为迟发反应,分别发生在注射后3h(面部风团水肿伴胸闷)和8h(哮喘发作)。SR均为0~Ⅱ级,无严重过敏反应或危及生命的情况,0级、Ⅰ级、Ⅱ级SR分别有3例(3/14,21.43%)、9例(9/14,64.29%)、2例(2/14,14.28%),Ⅰ级SR最多。SR中,有12例次(12/24,50.00%)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12例(12/24,50.00%)发生在维持治疗阶段。

2.3  LR与SR的关系  依据是否发生SR将患儿分为SR阳性组(n=14)和SR阴性组(n=91),SR阳性组总IgE 6级率为92.86%,高于SR阴性组的65.93%(P<0.05);SR阳性组尘螨sIgE 6级率为57.14%,高于SR阴性组的19.78%(P<0.05);SR阳性组同时合并吸入及食物过敏原的比率为35.72%,高于SR阴性组的10.99%(P<0.05)。见表1。

表1 SR阳性组与SR阴性组基线资料比较

截图1741753514.png2.4  SR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发生SR作为因变量,总IgE、尘螨sIgE、合并吸入及食物过敏原作为自变量,因变量赋值:SR阳性=1,SR阴性=0;自变量赋值,总IgE:6级=1,<6级=0;尘螨sIgE:6级=1,<6级=0;同时合并吸入及食物过敏原:有=1,无=0。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IgE 6级、尘螨sIgE 6级以及同时合并吸入及食物过敏原均为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S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SR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截图1741753555.png3  讨论

变应原暴露和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是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基本发病机制[6],因此避免接触变应原及环境控制为治疗该类疾患的重中之重[7]。SCTI是现阶段WHO推荐的变应性疾病对因治疗的唯一手段,其通过将特定的变应疫苗作用于患者群体中,以免疫调节和诱导免疫耐受来改善患者的过敏症状[8-9],但SCTI治疗为一把双刃剑,在诱导免疫耐受以及发挥效果的同时还会诱发过敏症状,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安全性是临床中应用SCTI治疗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10],临床需要明确SCTI治疗的安全系数,以便于开展患者后续的治疗。

本研究纳入进行SCTI治疗的患儿中,LR较为多见,有81.90%的患儿至少出现过1次局部反应,且所有的SR均不会危及生命且对应处置后缓解,因此对于出现SR的患儿,临床上应该帮助患儿家属正确认识SR在SCTI治疗中的常见性以及处理方法。本研究中14例患儿发生SR,发生率为13.33%,相较于LR的发生力较低,其中发生2次及以上的患儿5例,说明SR存在反复发生的可能性,临床需要警惕有SR病史的患儿。14例SR中症状轻重不等,本研究中SR均为0~Ⅱ级,无严重过敏反应或危及生命的情况,其中以Ⅰ级SR最多。从SR发生的注射阶段来看,本研究中SR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的比例为50.00%,与维持治疗阶段的50.00%持平,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数量较小,存在偏倚有关。本研究还发现,总IgE 6级、尘螨sIgE 6级以及同时合并吸入及食物过敏原均为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儿S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说明临床在开展SCTI治疗中需要对高致敏状态以及多重致敏患儿加强观察,防止其发生SR。究其原因,食物与吸入过敏原之间存在有交叉反应,当过敏原浓度过高而与肥大、嗜酸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后,即可在短时间内触发预先形成的介质进行释放,继而诱导过敏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SCIT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不良反应以LR为主,SR的发生率较低,但临床在SCTI的治疗中还需重视总IgE 6级、尘螨sIgE 6级以及同时合并吸入及食物过敏原的儿童,该类群体发生SR的风险较大,临床应早期识别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举措。

参考文献

[1]张会娟,张明强,李建英,等.奥马珠单抗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47(9):1057-1061,1071.

[2]钟志娟,王灵,冯小伟,等.奥马珠单抗对儿童难治性过敏性哮喘伴鼻炎的疗效及其外周血tIgE和EOS计数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4):469-473.

[3]Bousquet J,Schünemann HJ,Togias A,et al.Next-generation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guidelines for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 and real-world evidence[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20,145(1):70-80.e3.

[4]刘璐,许翀,黄荷花,等.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伴哮喘远期疗效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1,29(6):440-445.

[5]廖旺,陈亮,白珺.经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支气管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患儿全身不良反应观察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1204-1208.

[6]皇惠杰,侯晓玲,任亦欣,等.儿童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稳定控制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21(7):668-674.

[7]王德兵,唐玉红,翟传华,等.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干预[J]. 现代医学,2022,50(10):1338-1342.

[8]李论,尹佳,杜志荣,等.应用协和变应原制剂皮下免疫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疗效及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1,15(5):489-499.

[9]曹原,郅莉莉,王倩,等.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致全身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防控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22):2334-2337.

[10]褚旭丽,龚晓莉,李雁.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儿童免疫性抗体和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4):3266-326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