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 及帮助相关人群的APP设计研究
林泽园 赵颖琳 容树媚 陈佳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林泽园 赵颖琳 容树媚 陈佳嘉 ,. 针对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 及帮助相关人群的APP设计研究[J]. 中国儿科杂志,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8079.
摘要: 针对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及帮助相关人群的APP开展设计研究 方法 结合国内自闭症患者现状,研究自闭症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儿童教育心理学,调查分析国内现有自闭症干预治疗APP实例,总结优缺点并在其基础上提出针对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及为相关人群提供帮助的APP设计改进建议 结论 在设计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APP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自闭症儿童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切实了解患者及相关人群的困境,每一个设计的环节紧扣自闭症儿童家庭干预需求,以做出对应的整改。能让更多的自闭症患者更便捷更低门槛地接受到专业的干预治疗,是APP设计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APP设计;干预治疗
DOI:10.12721/ccn.2023.158079
基金资助:

1 研究背景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孤独性障碍,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根据2017 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保守估计在我国将近 14 亿的人口中自闭症人数至少超过 1000 万,其中有 200 万是儿童[2]。根据《中国自闭症家庭情况调研白皮书》显示,超6成患者家庭需要父母其中一方放弃工作全职陪护治疗,耗费巨大的康复费用及照料成本的过程,让许多家庭因病返贫[3]。且大部分自闭症家庭存在干预意识薄弱、干预知识缺乏、干预手段单一的情况。受制于种种的困境,致使出现自闭症儿童无法获得专业及时的干预治疗。在群众认知方面,有关自闭症的认知与信息在普通大众中鲜为人知,对自闭症群体有大的误解。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如今亟待帮助,社会关注关怀刻不容缓。

在发展势不可挡的互联网数字时代,对自闭症群体的治疗以及援助模式呈多样化发展,自闭症APP也由此诞生。在自闭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对自闭症干预治疗APP需求不断增大。根据调查研究国内自闭症干预治疗APP提供功能主要为三点:①提供自闭症相关资讯提高大众认知。②提供自闭症测试。③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国内自闭症干预治疗APP不足之处:①训练内容的缺乏,从语言、行为等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或心理情况的功能较少。②在线沟通较少,缺乏论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③国内产品展现形式都以图文为主[4],形式较为单调。

综上可得我国目前相关现有自闭症干预治疗APP尚处存在不足的早期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自闭症APP现状以及不足之处,结合自闭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自闭症患者相关人群的特殊性和需求来开展更具针对性、系统性自闭症干预治疗类APP的设计研究,以提出针对自闭症及自闭症相关人群的APP设计改进建议。

2 自闭症干预治疗群体特殊性

2.1针对自闭症患者本身的设计特殊性:

早期孤独症患者有五个方面的显现:①与他人目光接触,不看或少看;②对他人的呼唤,不应或少应;③对于想要的、想分享的事物,不指或少指;④与其年龄不匹配的语言表达,不语或少语;⑤不恰当地使用物品和不恰当地言语表达。这些表现会导向社交障碍、不愿与人亲近等问题,对于处在向外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段婴孩来说,会在成长过程中无法自理,对于更深度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残、情绪无法控制等问题。研究证明自闭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自闭症患者感知觉发展明显滞后于普通儿童,五感弱,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前庭觉等方面的不协调,严重影响了自闭症儿童心智等其他能力的发展[5]。因此对于APP中的针对性干预治疗手段、形式等许多方面自闭症患者群体本身的特殊性是需要在APP设计中关注思考的。

2.2针对自闭症患者涉及人群的设计特殊性:

自闭症的干预治疗不单只涉及自闭症患者本身,其也依托身边的人共同维护出力,一个更完善且符合大众需求的APP应该为更多面的社会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对于家长来说,在缺乏系统指导和专业训练的情况下经受心理压力以及经济压力。对于社会群众来说,自闭症是陌生而遥远的,群众对这方面的认知了解薄弱,同时也存在少部分社会人群对其了解而无从帮助的情况。针对自闭症相关群体的不同需求,APP设计完善上需要做出应对不同群体的功能板块,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这是APP设计需要考量的特殊性。APP平台能够将这些有需求的人群聚集在一起,APP设计之初则应该考虑如何更完善这样的平台,通过怎么样的形式给予他们最大的助力。

3 针对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及相关人群需求APP设计改进

3.1针对性用户板块设计

目前国内大多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APP的面向的用户对象局限于自闭症儿童,事实上,对于自闭症儿童是否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干预治疗,家庭监护人、专业医护人士、社会人群的共同努力是关键所在。针对目前相关APP面向群体单一、扩展功能局限从而难以满足更多群体使用需求的问题。在设计自闭症APP时,能够通过多用户群体的功能版块区别化设计发挥各个群体使用时的最大效益。应该基于自闭症儿童以及相关群体用户的认知、习惯及需求等特点,进行针对四类用户群体的App交互界面设计。

1.自闭症儿童版块。该模块主要功能为自我干预。在该版块与现代AI技术相结合,主要可以设置了AI技术、媒介两个小版块。

2.自闭症患者家庭版块。家长是自闭症儿童最亲近的人,对患儿的成长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模块界面可以分为三个认识与了解自闭症、检测与发现、辅助干预教学的主要功能。

3.自闭症专家学者版块可以设置对外输出、干预治疗两大主要功能。

4.社会人士版块。群众的对这方面的认知了解薄弱,并且难以找到途径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帮助,基于此,该版块可以设置认识与了解自闭症、提供帮助途径与平台两大板块。

3.2 游戏互动性

游戏作为一种自发性的儿童行为,对于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内涵价值。在李瑛的研究中发现,体育游戏、假装游戏、综合游戏干预都可以有效促进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1]。在干预中融入游戏的元素,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以及各项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游戏的方式,使自闭症儿童处于放松舒适的状态,同时进行引导思考,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释放本能,提高交往和进行行为互动的意愿,发展其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增加生活体验感,可以更好地学习、领悟知识技能,可以提高其认知能力。在干预中结合情景游戏、动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将知识游戏化,可以激发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参与到干预治疗中,提高干预效果。因此在自闭症干预治疗APP中通过设计一些适当、适合、适用的游戏互动环节来进行干预治疗,对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例如笔者设计的星光APP也融入了许多游戏的元素,提供了绘画游戏,生活场景模拟,积分打卡,“面具”人物交流等游戏形式的干预。

3.3 AI技术辅助

自闭症儿童在社交和沟通上存在障碍,他们在与人进行交往和互动时,会有逃避心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7],机器人介入治疗在自闭症中的应用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与发展前景,例如在学术领域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人形综合智能服务机器人NAO投入到特殊教育领域的使用以缓解自闭症儿童的状态,改善他们与周围环境及人的沟通[8]。机器人的恰当使用,可一定程度上提升孤独症孩子基本的互动技能,如模仿、社交。然而国内的孤独症康复智能产业算是刚起步,前沿技术的学习和引用是发展的趋势。国外自闭症干预治疗辅助机器人的表情、交流等形式以及技术能够创立到APP平台上,从而为更多有需要的自闭症患者提供更便捷专业的干预治疗。且与高端机器人相比,基于AI的应用程序APP成本更低,更容易集成到普通家庭以帮助到更多自闭症患者。

同时能够结合目前最前沿的AI技术,ChatGPT人工智能模型,能够通过专业自闭症康复师对AI进行自闭症儿童交流回应训练,使AI形成专门针对自闭症社交干预治疗的数据库,从而打造在APP中具备与自闭症儿童沟通交流能力,进行专业回应引导的AI虚拟康复师,同时还能设计不同生动的具备亲和力的卡通形象,激发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自闭症儿童交往互动的主动性。因此自闭症APP引用AI辅助技术的实现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国内对于自闭症专业干预治疗机构以及康复师供不应求的情况。如何将AI技术与自闭症干预治疗更好的结合,是自闭症干预治疗APP设计中需要更深入研究的领域。

3.4视觉表现设计

1.色彩层面

曹漱芹采用对偶比较法针对4-6.5岁汉语自闭症幼儿的颜色偏好展开探索, 实验结果表明了自闭症幼儿大多偏好冷色, 其颜色偏好的顺序为:绿、蓝、红、紫等 [11]。陈祖展团队通过调研十几所国内著名自闭症康复中心中发现,蓝色与绿色这两种颜色更加能够让自闭症儿童感觉舒适。这两种颜色中,绿色对于能够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在治疗过程中有利于平复自闭症儿童的情绪[12]。因此在进行APP界面设计时,应该以冷色作为主色调,打造更适应自闭症儿童的APP氛围。

2.图形表现风格层面

图卡样本表现风格的偏好顺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对卡通风格最感兴趣,其次是简笔画风格,再次是水彩风格、写实风格[13]。因此在设计APP界面的时候要注重运用卡通风格的图案或外形圆润抽象的图案。

3.文字层面

在图卡样本的文字偏好实验中,喜欢圆润文字的儿童人数多达50%,尖锐的文字会造成自闭症儿童情绪的不稳定,增大字号的文字能够避免儿童产生视觉疲劳[13]。因此设计界面时使用的文字一定要注意不能使用过于尖锐的字体,同时配合使用大号的字体能够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美国学者Ludlow在彩色叠加对自闭症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的实验中发现使用蓝色和紫色的镜片覆盖文本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阅读能力[14]。因此在APP字体颜色的设置中应该更加注重设置为偏蓝的文字颜色。

3.5 社区交流

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治疗是一个缓慢且漫长的过程,家长在照顾孩子时经常会有手足无措的时候,他们往往要承受经济、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在长期巨大的压力下可能会产生消极的、负面的、不可控的情绪,此时如果有一个能理解、包容他们的倾诉对象往往是很重要的,针对这些需求能够在APP设计中增添社区交流板块。

设计中的社区交流板块是能够提供专业帮助、分享经验对策、发布暖心鼓励的平台。自闭症儿童家长在这个板块里可以结识其他的自闭症儿童家长,相互间交流分享一些经验对策,也可以互相倾诉烦恼、压力,专业人士也能在这个平台上对家长进行一些心理上的开导与治疗,爱心人士也可以发布一些鼓励话语,安慰与鼓舞自闭症家庭。自闭症儿童家长在遇到一些关于自闭症的疑问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问题寻求帮助,有经验的家长以及专业人士可以进行答疑,帮助家长解决疑惑、困难。因此APP里的社区交流板块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以达到共同为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提供帮助的目的。

4 总结

面向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类APP设计应该深入全面地从生理心理方面了解自闭症群体以及相关群体的状况,以更好的了解该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使自闭症干预治疗类APP能够为更广大的相关群体提供更完善更高契合的功能服务。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兼顾产品内容、视觉效果,能够通过游戏互动、AI技术辅助等方面提供效果良好、形式丰富的干预治疗,同时增加社区论坛等交流平台,加强相关用户群体间的沟通,针对有不同需求的APP用户群体进行系统板块划分以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设计。真正做到让自闭症儿童能够接收到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更全面的干预治疗;使家长求医有道,缓解各方面压力;同时提高社会对自闭症群体的认知以及给予自闭症群体关爱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邓俊臣. 感统训练对ASD儿童前庭平衡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影响[D].广州体育学院,2022.DOI:10.27042/d.cnki.ggztc.2022.000149.

[2] 刁倩妮. 纪录片《如果星星会说话》的叙事策略及价值表达[D].辽宁师范大学,2022.DOI:10.27212/d.cnki.glnsu.2022.000512.

[3] 黄茂华,黄琴琴.生态系统理论下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实施困境及行动策略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05):172-176.

[4] 陈文清,朱曦冉,楼婧等.我国自闭症APP需求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J].今日财富,2021(09):103-104.

[5] 屈家阳,何正义,李林材等.自闭症康复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2,42(05):529-535.

[6] 李瑛. 不同类型游戏干预对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2.DOI:10.27432/d.cnki.gxsfu.2022.000465.

[7] 张新新,王芳,杨广学.机器人技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8(11):24-32.

[8] 王杨,汪家豪,李元金,杨斌,赵根源.基于NAO平台的自闭症儿童陪护机器人设计与实现[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0,40(06):49-53.

[9] 鲁言敏. 教育机器人辅助语言教学对3-6岁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21.DOI:10.27019/d.cnki.gfjsu.2021.000667.

[10] 朱光辉,王喜文.ChatGPT的运行模式、关键技术及未来图景[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2023-02-27].DOI:10.14100/j.cnki.65-1039/g4.20230217.001.

[11] 曹漱芹,费雯,孙爱军.4-6.5岁自闭症幼儿颜色偏好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05):46-52.

[12] 陈祖展,赵铱焓,钟泽源等.基于NCS体系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性室内色彩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1):128-132.DOI:10.16771/j.cn43-1247/ts.2023.01.0022.

[13] 赵玉婉,张丙辰,李闯,毕译文.基于视觉偏好的自闭症儿童训练图卡设计研究[J].设计,2020,33(12):117-119.

[14] Ludlow, A.K., Wilkins, A.J. & Heaton, P. The Effect of Coloured Overlays on Reading Abilit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J Autism Dev Disord 36, 507–516 (200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