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对照认识实践
​李丰旭 卢振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丰旭 卢振兴,. 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对照认识实践[J]. 神经科学研究,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615.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骨尤文瘤、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骨肿瘤临床分型,对患者分组。对照组(23例)纳入骨尤文瘤患者,观察组(13例)纳入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患者,对2组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两组X片、CT扫描比较显示,两组骨质破坏例数占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骨膜反应例数占比较高(P<0.05)。 结论 骨尤文瘤、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在临床表现上易于混淆,两种骨肿瘤均可造成明显的骨质破坏,但骨尤文瘤可造成明显的骨膜反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区分这两种骨肿瘤。
关键词: 骨尤文瘤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影像学对照认识实践
DOI:10.12721/ccn.2023.157615
基金资助:

受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加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骨肿瘤发病率上升。骨肿瘤分为多种临床分型,但它们都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引起疼痛,造成肿块),骨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在形态学上较为相似,它们在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相似[1],因此,各种骨肿瘤容易混淆,给确诊、治疗增加了难度。有鉴于此,需要认真、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本次研究,着重分析、比较骨尤文瘤、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骨肿瘤临床分型,对患者分组。两组基线资见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对照组基线资料

截图1741756806.png

纳入标准:①病例诊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骨尤文瘤或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患者。②有完整的影像学数据,包括X射线、CT扫描等。③有详细的病例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年龄、性别等信息。排除标准:①未能提供完整的影像学数据和病例资料,或影像学检查不清晰;②已经接受过骨肿瘤治疗(例如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③患者有其他已知的骨肿瘤或转移瘤,或并发症;④患者有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碍;⑤患者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1.2 方法

X线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需要检查的骨骼部位(例如肢体骨骼、脊柱等),调整患者的体位(如正位、侧位、斜位),根据患者的体型和部位设置适当的曝光参数。曝光时间通常设置为0.1-0.2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曝光电流通常设置为100-400mA,根据患者体型和所需图像质量进行调整。电压通常设置为60-80 kVp,根据患者体型和所需图像质量进行调整。进行X线检查,观察X线片。

CT扫描:确定需要扫描的骨骼部位,选择适当的扫描模式,通常选择螺旋CT扫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增强扫描或非增强扫描。设置各项参数,扫描层厚设置为1-3mm,扫描间隔设置为1-2mm,视野设置为25×25cm,矩阵设置为512×512,曝光时间在100-200毫秒之间,曝光电流设置在100-400毫安之间,曝光电压设置在80-140千伏之间。获得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主要观察两组的影像学表现,如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

1.4 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

2 结果

2.1 2组骨质破坏情况比较

见下表。

表2 2组骨质破坏情况比较

截图1741756817.png

2.2 2组骨膜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检出13例骨膜反应,占比为56.52%(13/23);

观察组中,未检出1例骨膜反应,占比为0。进行X2检验,显示X2=9.865,P=0.001。

3 讨论

骨尤文瘤和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都是骨肿瘤,这两种肿骨瘤会侵蚀和破坏正常骨组织,破坏骨结构,增加骨折风险;它们可压迫周围的神经结构,导致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神经症状。它们还有可能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浸润。但两种骨肿瘤的症状相似,在临床上很难通过症状来区分它们。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中,骨尤文瘤和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在形态和密度上也较为相似[2],加上两种骨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相似度较高,进一步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在本次研究中,对骨尤文瘤、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对比性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骨质破坏例数占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骨尤文瘤患者骨膜反应例数占比较高(P<0.0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骨尤文瘤和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都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这两种肿瘤的细胞会异常增殖并破坏正常的骨组织结构[3],导致骨质破坏。骨尤文瘤和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细胞可以通过骨间质的间隙扩散和侵入,从而引起明显的骨质破坏。但骨尤文瘤通常起源于骨膜,它的细胞会在骨膜下不断增殖,导致骨膜增厚并形成明显的骨膜反应[4]。骨膜反应是骨尤文瘤生长的结果,它是一种骨膜对肿瘤生长的反应,表现为骨膜增生和骨质增厚。这种骨膜反应是骨尤文瘤的特征之一。而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组织,它的细胞不会直接影响和侵蚀骨膜[5]。相比之下,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生长方式更倾向于向骨骼内部生长,而不是在骨膜下增殖。因此,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不会造成骨膜反应。

综上所述,骨尤文瘤、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在临床表现上易于混淆,两种骨肿瘤均可造成明显的骨质破坏,但骨尤文瘤可造成明显的骨膜反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区分这两种骨肿瘤。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