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幼儿始终离不开“学习、游戏、生活”这几项成长中的技能。学习更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能力,当下幼儿园的学习活动,更多的来源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有的来自于教材书本,有的高于幼儿实际生活,导致幼儿被动学习,没有主动性的状态,大多归因于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思考、反思。随着《幼儿园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意识到“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孩子”,“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敏锐的察觉其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教工作者不断创新、研究更为有效、合理的师幼互动教学模式。
一、关于幼儿自然科学探究的项目课程的提出
近年来,“项目课程教学”受到国内外幼教工作者的关注,它与“以教师主导计划的课程”思想完全不同,一是幼儿学习时间根据课程发展情况而定;二是主题选择来源于幼儿兴趣,以幼儿兴趣建构课程内容;三是幼儿在探究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由教师协助整理。这种教育思想更注重幼儿视角,尊重幼儿的想法,同时在教育活动中内容、形式多样化,幼儿学习的途径更加趣味性。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中,他提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幼儿学习的活教材。于此相悖的是高科技产品、各种学习视频软件、网络游戏等占据了幼儿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幼儿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失去了热爱大自然的激情、抹掉了感受自然界生活美好;也与我们《纲要》中提到的“让幼儿去接触大自然,对自然界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背道而驰。
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中的科学现象;把幼儿喜欢、感兴趣的事物变为课程,让幼儿主动地学习,是幼教工作者育人的一个目标。因此让幼儿在独特的项目课程中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是幼儿园自然科学课程发展的方向。
二、课程研究的价值
“项目课程”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它与瑞吉欧项目课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以儿童为中心,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发展幼儿创造力。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儿童天生就是充满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他们会对一片树叶感兴趣,会对蚂蚁运粮充满好奇,会模仿秋天落叶飘,冬天雪花落.......大自然中的一切富有生机的事物都会让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陈鹤琴先生认为: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幼儿园课程应结合自然,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但是由于教师多采用计划性课程,通过收集各种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教学,幼儿自主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大大减少,因此忽略了幼儿天生的好奇心,限制了幼儿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引起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教师们在这个项目课程课程研究的实施中有利于提高扎实的教学能力,提高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促进其专业水平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记录者,让幼儿成为主体。
三、幼儿自然科学探究的项目课程在幼儿园的实施
参考国内外文献研究观点,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内的研究还是国外的研究,都已经从各个方面深入说明了项目课程的基本精神,并提供了实施项目课程的清楚易懂的步骤。让幼儿探索大自然中的科学现象,把课程建立的主导性留给幼儿,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一)课程在幼儿园研究的方向
1.在研究中,以幼儿兴趣进行的自然科学探究生成课程主题,深入开展项目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师观察幼儿、记录幼儿、回应幼儿的能力。
2.通过研究,引导幼儿自己观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在活动中呈现对经历与环境的思想,在关注和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幼儿实现自信,得到认可。
3.通过研究把适宜的项目课程教学策略与计划性教学结合,形成一系列的课程实施途径,有效推动项目课程的实施。
(二)课程在幼儿园研究的实施内容
1.在幼儿自然科学探究的项目课程研究中,教师捕捉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有目的的好奇心生成活动内容,真正让孩子参与自我获取经验的课程。
2.幼儿在自然科学探究中通过讨论、调查、记录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
3.以项目课程教学开展活动并形成课程网络图,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梳理归纳适用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三)课程在幼儿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教师教学中使用课程的现状,及幼儿在课程中表现和与老师互动的情境。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更有效地推动课题的研究。
2.图文观察法
教师认真观察幼儿,记录他们的言行情感,帮助教师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以促进与幼儿有关的课程、活动内容的改进。
3.行动研究法
深度延伸,对研究内容的各个环节各方面进行反思,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列出计划、实施行动、反思总结、反馈提升等一系列步骤,使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4.文献研究法
收集有关方面的资料,了解国内外对该内容研究的现状成功及进展,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结合《指南》,《纲要》,明确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四、项目课程引发的思考
自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以来,实施项目课程受到了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大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惑,以下几点值得深入思考。
第一,我们要借鉴渗透在项目课程中的理念和精神,不能机械地实施书本中的课程模式。
第二,项目课程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平衡课程的重要部分。幼儿园应赋予教师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支持教师利用自身的教育智慧,进行课程创生,但并不是所有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内容都适合开展项目课程。
第三,实施项目课程时,教师应思考如何真正做到理解、倾听并且回应幼儿,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获得自我发展。
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对所有的探索者来说,教与学都将持续成为探险历程,让我们和幼儿一起开启项目课程的探索之旅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倪华,叶蕾.幼儿园课程实施微探——以项目课程为例.[J]华人时刊(校长).2021.8.15:50-51.
[3]张苏群.幼儿园项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20(78).
[4]黄建芬.幼儿园“项目化”主题课程实践与探索.[J].求知导刊.200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