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愈发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协同发展。其中,数学建模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转化,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应试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而考试分数则是评判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唯一标准。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标准,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挖掘知识,在生活中理解知识。数学建模思想最为关键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尝试用这些方法来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将数学的建模思想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的每个地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相较于其他课程来说比较枯燥,各种理论知识无法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乐趣。很多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令学生难以激起学习的乐趣,而抽象的数学课堂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展现教学的多样性,让课堂更为丰富,更加新颖。这是每个教师在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通过将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课程枯燥,学生也就难以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通过数学建模思想的运用,学生直接理解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策略
(一)从简单出发,树立学生建模的自信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建模教学的手段,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建模方法和思想,形成扎实的建模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简单的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学会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自信心,为接下来的建模深入教学做好准备。比如,在教学“方程和方程的解”这一节内容时,考虑到学生是刚刚开始接触方程方面的知识,对于将未知数代入式子当中还不熟悉,因此,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家奶茶店为了吸引顾客,决定将店里的奶茶全部降价为八折,其中一款奶茶原本的定价是15元,之后通过统计,这家奶茶店在这款奶茶的销售方面仍然获利百分之二十,那么这款奶茶的用料价格是多少?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奶茶是他们十分喜爱的一种食物,因此能产生熟悉和亲近的感受。在提出了问题之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利润等词语还不熟悉,于是接着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说明,然后再带着学生一起进行相关模型的建立,让学生拥有成功建模的体验。
(二)模型分类,促使学生把握好建模的方向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未形成扎实的建模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数学模型进行分类,让学生可以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找出合适的建模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的自主建模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初中阶段,学生会学习三角函数、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以及全等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看作成集合形式的模型;再如,针对学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式、不等式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不等式、方程的模型来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模型方面的分类,可以让学生产生基本的数学建模意识,在面对问题时找出所有可能的情况,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不断得到优化。
(三)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学生数学建模内涵
学生的知识储备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育观念,积极地向学生传递更多层面上的数学文化信息,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深入体会数学建模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掌握有效的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更多的问题当中去。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简述笛卡尔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直角坐标系是如何产生的,对数学历史的发展又起到了怎样的促进作用,从而激活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鲜活的生命力,促进学生建模意识的提升。总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的理论认识进行补充,加强数学教育与其他方面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可以用更高的观点去看待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建模的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将迎来深刻变革,教师必须始终贯彻落实培育综合能力的要求,积极促进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与应用,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同时,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教师更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和应用数学建模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数学问题,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姚素敏.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
[2]曹雪霜.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策略[J].魅力中国,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