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血管神经性头痛又叫做“偏头痛”,具有迁延难愈和病程长等特点,病人可在体位变化、情绪波动与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需积极干预[1]。本文选取80名血管神经性头痛病人(2022年3月-2023年2月),着重分析头痛汤和针灸联合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2年3月-2023年2月本科接诊血管神经性头痛病人(n=8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40人中:女性17人,男性23人,年纪范围31-75岁,均值达到(53.28±4.69)岁;病程范围0.5-4年,均值达到(2.01±0.42)年。对照组40人中:女性18人,男性22人,年纪范围32-75岁,均值达到(53.74±4.03)岁;病程范围0.5-4年,均值达到(2.05±0.41)年。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用头痛汤,详细如下:(1)组方。丹参,15g;蔓荆子,12g;天麻,9g;菊花,12g;僵蚕,9g;生白芍,15g;钩藤,9g;红花,6g;熟地黄,15g;川芎,6g;白蒺藜,12g;桃仁,6g。气滞严重,加木香、香附和玫瑰花。头痛严重,加地龙、蜈蚣与全蝎。肝肾亏损,加何首乌与山萸肉。肝阳上亢,加夏枯草、丹皮与石决明。痰浊,加竹茹和胆南星。(2)用法。水煎,留取药汤200ml,早晚餐后30min服用,1剂/d,疗程是4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针灸疗法,详细如下:额顶疼痛,选择头维穴、印堂穴、阳白穴与攒竹穴。颞部疼痛,选择外关穴、丝竹空穴、太阳穴与率谷穴。巅顶疼痛,选择四神聪穴与百会穴。枕部疼痛,选择风府穴、玉枕穴、风池穴与天柱穴。用碘酒对病人的所选穴位进行充分的消毒,然后再用一次性无菌毫针经督脉往后平刺,需确保进针和皮肤表面之间的夹角达到15°,此后,再用1.5寸毫针对准穴位进行斜刺,需控制刺入深度为0.5-0.8寸。得气后,留针约30min,并以10min为周期行针1次。每日1次,疗程是2周。
1.3 评价指标[2]
1.3.1 参考下述标准评估疗效:(1)无效,头痛等症状未缓解。(2)好转,头痛等症状有所缓解。(3)显效,头痛等症状消失。计算总有效率参考:(好转+显效)/n*100%。
1.3.2 统计2组不良反应(低血压,及胃肠道不适等)发生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的作用:处理数据。t作用:检验计量资料,也就是(x̄±s)。χ2作用:检验计数资料,也就是[n(%)]。而P<0.05的含义是: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经评估,可知:从总有效率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7.5%,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0.0%。相比较下,试验组疗效更高(P<0.05)。如表1。
表1 疗效评估数据罗列表 [n,(%)]
2.2 不良反应分析
经统计,可知:从不良反应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发生率低至2.5%,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7.5%。相比较下,试验组发生率更低(P<0.05)。如表2。
表2 不良反应数据罗列表 [n,(%)]
3 讨论
目前,血管神经性头痛在我国临床上十分常见,可引起害怕光声刺激、头痛与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严重后果[3]。头痛方中含有僵蚕、生白芍、天麻、熟地黄、白芷、川芎与白蒺藜等中草药,可起到较好的补气养血、祛痰止痛、健运脾胃与平肝熄风等作用。针灸乃中医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干预手段,能够通过对病人的相关穴位进行刺激的方式,起到止眩晕与清头目等作用[4]。
综上,血管神经性头痛联用头痛汤和针灸疗法,病人的不良反应较少,疗效提升更加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欣. 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4):151-153.
[2] 王瑞敏. 头痛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4):31-33,46.
[3] 兰美霞,秦竞开,张敏环,等. 血管神经性头痛通过针灸联合活血祛风通络汤治疗的临床效果[J]. 健康必读,2020(35):34.
[4] 张云龙. 平肝潜阳汤结合针灸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及对Hcy、CRP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8):139-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