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韩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韩海 ,. 浅谈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体育学报,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495.
摘要: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各阶段学校都愈发重视赏识教育,以此为学生营造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与传统教学相比较而言,赏识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文章以高职体育教学为例,首先对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加以明确;其次,提出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赏识教育;高职;体育教学;实际应用
DOI:10.12721/ccn.2025.157495
基金资助:

引言:简单来说,赏识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放大学生自身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过去传统形式的体育教学,高职院校通常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技能,甚至还会严厉训斥部分存在问题的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并对体育教学产生抵触、抗拒等不良心理。而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让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发生互换、扭转,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受到我可以、我能行的自我暗示,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其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逐步强化身体素质,获得全方位发展进步。

一、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转变传统陈旧体育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我国各高职院校都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优化创新予以了高度重视。其中,赏识教育的教育效果最为显著,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可有效转变传统、陈旧的体育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语言表达的艺术性,通过生动趣味的教学内容及鼓励、表扬、赞美等话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各项体育运动训练,从而高质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此外,在赏识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更为有效、频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目标[1]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会发现,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水平都是不相同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优势也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运动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体育任务,从中获得发展进步。反之,也有一些学生运动素养及综合能力相对较差,完成同一项体育任务时,明显会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整体过程略显吃力。基于此,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可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优势。而耐力、柔韧度相对薄弱的学生,不善于跑步和瑜伽,他们可能在力量、爆发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优势,善于一些铅球、举重等;缺乏对抗能力的学生,可能更喜欢一些武术和跑步运动。所以,教师要通过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在体育运动中的长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2]

二、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积极采用奖惩激励与行为激励方式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懒散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或体育活动。所以,将赏识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应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群体,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可积极采用奖惩激励与行为激励等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以弥补赏识教育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按照教师制定的要求和规则完成相应的体育运动训练,教师则可采用奖惩激励的方式方法,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绕着操场跑圈,这一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可按照常规赏识教育方式对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通过趣味言语表达缓解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的尴尬场面,还能借此体现教师对学生在长跑体育运动方面的优势认可,使学生深度挖掘自身的体育特长。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和平台,使最终的教学效果得以稳步提升[3]

(二)重点把握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机会

要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赏识教育价值、意义,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展开细致观察,把握好每一次的赏识教育机会,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控整体的教学节奏,还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措施,以此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例如,高校体育教师教授学生排球这一课程内容时,在垫球技能自主练习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体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将球打出场外,那么这就会有学生主动捡起打出场外的排球,若教师观察到这一个小细节时,应积极对主动捡起排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彼此不再感到陌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又如,后续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部分学习能力及体育运动水平较强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帮助一些体育运动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应抓住此次的赏识教育机会,对学生提出表扬和肯定。由此可见,将赏识教育应用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之中,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有效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从中认识到团队合作以及互帮互助在后续学习和未来发展以及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师应对赏识教育予以高度重视,摒弃过去传统的说教形式,可通过积极采用奖惩激励与行为激励方式、重点把握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机会等有效策略,深化赏识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构建高质量体育教学的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季. 新课标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实践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 (16): 151-152+162.

[2]任光阳. 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1, (07): 164-165.

[3]姜君. 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 10 (20): 83-84+87.

作者简介:韩海,男,汉族,籍贯:山东省烟台市,生于1970-11,工作单位: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位省市:山东省烟台市,单位邮编:265600,职称: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一线体育教育和教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