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生态视角下用户在线交往中的社会支持研究——以孕产妇群体为关注对象
刘振 夏慧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振 夏慧敏,. 信息生态视角下用户在线交往中的社会支持研究——以孕产妇群体为关注对象[J]. 交叉科学研究,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047.
摘要: 本研究使用了信息生态链和社会支持两个理论分析用户间的在线互动。研究发现信息生态链中的网络社会支持主要有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同伴支持和工具支持。研究发现,生产者主要提供信息支持并相互竞争,消费者在情感支持、同伴支持和工具支持上互帮互助,生产者和消费者互利共生。
关键词: 社会支持;信息生态链;网络交往
DOI:10.12721/ccn.2022.157047
基金资助: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公共传播中的受众非理性行为及其传播助推”(编号:19K055)的研究成果之一。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几乎全部的人类智慧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搜索行为从网络获得,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并获取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初次生育的孕产妇群体相比于正常人群更需要社会支持,她们初为人母,在育儿以及家庭关系的维护上缺乏经验。当遇到困难时,生活在互联网中的她们更容易在网络上寻找倾诉对象,寻求解决办法。此时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一、信息生态链上参与角色及作用

信息生态链的概念是从生物学中的生态链概念借用过来的。不同的学者对信息生态链的概念定义有所偏差,学界公认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个理论流派: 一是以韩刚、覃正为代表,他们认为信息生态链是由多种必要元素形成的信息共享系统。该定义从系统的角度界定信息生态链,概括出了信息生态链的本质与属性,但并没有指明信息生态链的根本特点,因而无法与一般的信息共享系统相区别。 另一个理论流派以娄策群、周承聪为代表,他们将信息生态链定义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信息人之间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 这个定义不但指出了信息生态链的主体要素(信息人)和核心功能(信息流转),而且形象地(链式) 揭示了信息人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得到了该领域更多专家学者的认可。

本文主要研究信息生态链中的信息人。信息人指的是从事信息活动的用户,主要包括信息消费者、信息生产者两种。

(一)活跃的生产者

信息生产者是指高频率生产正确、有益信息的用户,这些人多进行了官方认证,他们是拥有优质原创能力的内容发布者,热爱分享育儿及生活方式的早教达人、话题主持人等。由于他们生产的信息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帖子的互动数都较高。除了生产信息,信息生产者还会回答信息消费者的问题,这也是一种被动的信息生产过程。一般来说,用户在平台上的粉丝人数越多,生产的信息也越多。不过这里要把广告主除去,虽然粉丝不多,但生产的信息依然很多。虽然在数量上远不及信息消费者,但信息生产者的活跃度高。生产者的粉丝数、获赞与收藏数、影响力和参与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用户,说明信息生产者是信息生态链上粘性最强、最活跃和重要的参与角色,发挥着增强平台活跃度、引导讨论的作用。

(二)有目的的捕食者

信息消费者是浏览信息、寻找信息和吸收信息的用户。这些用户分布零散,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消费对应的信息,少部分给予反馈。信息消费多的用户有更大概率进行更多的信息生产。用户在平台的的关注人数越多,则消费的信息越多。

从数量来看,信息消费者人数最多,但相比信息生产者,他们的互动率和活跃度低,大多信息消费者往往基于某一类需求加入信息生态链,但当他们解决了这一需求,就会在浏览、点赞或评论之后暂时或永久的离开。尽管在信息生态链中的流动性很大,但消费者的需求仍是信息生态链运转的主要动力。

二、用户在线社会支持存在类型

网络社会支持是指基于虚拟空间的交往中,人们在情感、信息交流,物质交换的过程里被理解,尊重时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根据前人研究,网络社会支持主要有情绪支持、信息支持、同伴支持和工具支持。而是否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朱瑞娟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城市青年女性产后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83.9%的受访者将互联网视为孕产期获取信息支持的首要途径,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女性产后获取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用户在线互动过程也伴随着其它用户的旁观,即使网络用户间没有现实生活联系,互相帮助也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特别是面对陌生人时,这种弱联系可以让网络用户没有顾忌,畅所欲言。这种信赖使得网络社会支持得以产生。有相同需求的用户,更利于建立并加强在线交流,缩短彼此距离。因此现实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之间不但可以交换信息,也能从中获取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

(一)信息支持

信息性支持即给予或提供信息、建议或指导。这是一种最本质、最核心的支持,是消费者的主食。论关系是一种信息支持关系,在用户的参与行为中,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行为传达自己的意见,其中发起评论的用户成为评论者,被评论的用户成为被评论者,信息支持关系发生于评论者和被评论者之间。产妇群体有一胎孕妇也有二胎孕妇,相比于一胎孕妇,二胎孕妇更有经验,还有一些认证用户,她们会在平台发布一些经验帖供其他用户参考,这个过程是在提供信息性支持;而关注这些经验帖的孕妇们则会浏览并评论表达感谢或进一步提出疑惑,这个过程是在接受并寻求信息性支持。这是实质上的帮助,能够让用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寻求信息性支持的用户参与行为不多,以浏览为主。

(二)情绪支持

情绪性支持即向他人提供鼓励,表达关心与爱意,使人感到温暖、同情与信任。这里也包括尊重性支持(评价支持),指用户相互了解,肯定他人,在态度与价值观上给予支持。情绪支持往往伴随着信息支持产生。已经有学者提出相比信息性支持,情感性支持更能影响用户在平台中的参与行为。用户获得的情感性支持越多,用户对平台的粘性和依赖性就越强。用户通过点赞或肯定的评论表达认同。正如前文所述,产妇群体婚后易与好朋友的关系疏离,更需要网络作为发泄和陪伴的空间,当处境相似的群体在互联网相遇时,很容易有惺惺相惜之情,这正是提供和获取情绪性支持的过程。

(三)同伴支持

同伴性支持是指通过与其他用户交流,满足人际关系的需要,缓解压力,促进积极心态的产生,即通过正向社会互动达到个体身心健康的支持。用户可以对其他用户发表的内容进行评论,有些评论会得到帖主的回复,还可以进行私聊,这是人际关系的线上延伸。用户互相分享自己的经历,他们并不用给予评价或表达观点,只是倾诉这个行为本身就能起到缓解压力,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效果。

(四)工具支持

工具性支持是指提供服务或物质帮助他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社会支持。网络用户在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因而平台中面对面的物质帮助实现难度较大。但网络中依然存在具有在线特点的工具支持,比如用户分享折扣链接、通过平台的KOL招募计划获得物质回报、在抽奖帖收到奖品等。此类支持受用户信息管理能力影响较大,即信息管理能力强的用户能获得和提供更多的工具支持。

三、信息角色与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

在参与网络社会支持时,由于信息生产者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信息,其在情感支持和同伴支持上少于信息消费者。用户的粉丝数与其回答其他用户的问题(信息生产的一部分)没有显著关系,粉丝数多的认证用户(信息生产者)也存在回答问题少的情况,而很多粉丝数少的普通消费者会积极回答其他用户的问题。

(一)生产者:提供养分

信息生产者主要是认证用户,她们参与了平台的创作者计划,平台有一系列规则激励她们为其他用户提供权威、专业和系统的信息,如分享带娃技巧、好用物爱用物等,其他用户点赞与评论也会成为创作动力,挖掘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支持、回答其他用户的提问也是信息生产者和组织者维护与其他用户关系的方式。在情感支持上,信息生产者参与相对较少。离题行为是指用户与平台主题无直接关系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看做一种间接的情感支持。信息生产者主要集中发布育儿、遛娃、用品等平台主题相关的内容,很少有离题内容。

在互动目的上,信息生产者更加注重工具支持。他们并不是完全出于互助互惠进行创作,而是希望通过完成平台的任务获得物质回报。

(二)消费者:互相团结

信息消费者主要获取来自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的网络社会支持。产妇群体中的大多数都是全职妈妈,即不工作在家带娃,因此产妇群体可以在该平台花费大量时间。信息消费者中的一小部分会转化为信息生产和组织者为其他信息消费者提供信息支持和情绪支持。信息消费者发布的离题内容较多,如家庭关系(与丈夫、双方父母等)、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等。信息消费者也会在无形中为生产者提供工具支持。研究发现,现实社会支持充足以及自我认同度高的用户更容易因为网络社会支持将消极情绪转为积极情绪。信息披露行为频繁的信息消费者能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也更乐于回答其他用户的问题。

四、小结

综上所述,网络社会支持以信息和情绪性支持为主,将信息生态角色和社会支持类型结合,我们可以把用户划分为信息消费者、情感消费者、信息生产者、情感生产者、情感反哺(前期消费情感支持,后期生产情感支持)、信息反哺(前期消费信息支持,后期生产信息支持)6类。其中,由于情感大多是伴随信息消费的,因此情感消费用户对平台粘性最低;信息反哺类和情感反哺类并没有消费完就离开,而是完成了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变,是最稳定的类别。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和种间互助三种关系。

(1)生产者间:种内斗争

种内斗争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争夺共同资源的生存竞争。生产者相互竞争消费者的注意力带来的工具支持,其竞争程度随生产者密度增大而加剧。尤其当密度接近平台负荷量极限时,竞争就更加剧烈,其结果是使生产者数量的增长受到抑制。而竞争能够选择出更优质的生产者,所以提升平台负荷量不仅能增多生产者数量,也能提高生产质量。

(2)消费者间:种内互助

种内互助是指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消费者个体之间没有明确分工,但是会互帮互助,为其他消费者提供信息支持、情绪支持和同伴支持,且来自多个消费者的同质性支持往往比生产者影响更大。

(3)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消费者依赖生产者生产的信息支持和情绪支持,生产者则依赖消费者的点赞、评论以及购买行为获得工具支持。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是平台良性运转的动力。

可见,网络平台的信息生态链是一个持续转化的动态结构,不同的用户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平台互动,并各取所需。他们之间的关系与生态圈十分类似,自然规律对平台治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刘振(1984-),男,汉,湖南,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410081,研究方向:传播心理与行为研究

夏慧敏(1999-),女,汉,湖南,硕士在读,湖南师范大学,410081,研究方向:对外传播。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