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医疗器械风险防控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医疗治疗过程中,医疗设备已经变成了医护人员治疗病患的关键工具。现如今,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医院想要实现医疗设备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大对医疗设备的研究力度,持续提升医疗设备的品质,并有效地防止医疗设备的风险。
为了推动医院的进步,我们需要依赖优秀的医护团队,并且拥有尖端且优良的医疗设备。只有如此,医院才能顺利跟上社会的步伐,满足当前的需求。另一方面,医疗设备操作者的主要职责并非只是保证设备的安全操作,也包括预防和管理设备可能存在的危害,持续改善设备的品质,以减少医院在设备费用上的投入。使医疗机构可以实现最高的财政收入,并且高效地提供临床检查服务。
另外,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持续进步,众多的医疗设备被普遍采纳,这也是促进我国医疗行业在社会经济领域飞速增长的关键途径。在实施全方位的品质管理的情况下,预防和控制医疗设备的风险,不只是提升了其总体品质,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对病人的疾病预测能力,进而给予病人的生活健康带来了必要的保护。
2.国内玩医疗器械研发现状
2.1我国医疗器械研发现状
目前,许多高级医疗设备都需要从海外进口,这导致了医疗设备的经济压力增大。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是,我国在医疗设备研发方面的投资不足,目前的医疗设备研发公司规模各异,大型的医疗设备研发公司相对较少,严重阻碍了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然而,我国的高级医疗设备使用频次并不高,这对医疗设备研发的技术革新造成了阻碍。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的医疗设备研发公司的总数正在持续上升。一些医疗设备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以血压计为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水银型和电子型。前者需要专门的医护人员来操作,最后的结果主要依赖于医护人员的直接观察,精度不高。而后者虽然使用起来比较简单,也容易操作,但是很难实现对人体血压的实时监控。科技进步带来了计算机软件嵌入技术的提升,使得电子血压计能够实现通信功能,并且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增加接口,以便实现电子血压计和其他设备的数据交流。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医疗器械的开发,以全方位地推进我国医疗器械的进步。
2.2国外医疗器械研发现状及管控
2.2.1国外医疗器械研发现状
现代医疗设备行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且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医疗器械如医用耗材、心脑系统医疗设备、矫正装置、以及电子医疗产品的开发已经实现了显著的突破,其市场份额和使用成果均居于优势。
2.2.2国外医疗器械的管控
现阶段,美国及欧盟的药品监管机构对药品首次销售前的审查程序极为苛刻,同时,药品首次销售之后的临床及潜在问题的监管亦十分严谨。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照药品的危害程度,实施了层次化的管理,规定的标准比较全面,而且,美国所有的药品生产商,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球范围内,都采取了极为严苛的管理策略。
3.我国医疗器械研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风险受益分析不够深入
在具体的管理环节,医疗设备的开发和风险控制是相对独立的,对风险的利益评估并未做到深度,这使得风险控制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实质性。医疗设备与其他领域有所区别,我们需要尽量减少开发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风险因素,以此来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安全和效率,从而让医疗设备在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生产商需要思考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根据以下步骤,逐一采用一种或多种手段:通过设计手段获取原始的安全性;在医疗设备的自身或生产流程中实施的保护手段;提供安全信息。
假设制造商的经济状况和其它影响,无法确保降低所有的风险,那么就必须要做出剩下的风险的收益评估。若这个评估没有足够的深度,那么医疗设备一旦上市,就有可能会发生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大范围的召回。
3.2缺乏对医疗器械应用实效性的分析
在执行危险控制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医疗设备的具体运作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有效运作。比方说,核磁共振设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界的设备,能够通过电脑将人的身份数据呈现出来。由于各种不同的运作环境,核磁共振设备的制造步骤和所选择的原材料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设备的开发阶段,我们必须针对设备的运作环境,对磁体系统做出详尽的解读,若是没有提前做好设备所需原材料的预测,那么设备的运作就会受到影响。这将对医疗设备的销售使用产生极大的冲击。
3.3风险分析方法缺乏先进性
风险预测应由风险分析来实现,目前,风险分析的方法有PHA、FTA和HACCP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相关人员并未对这些方法进行足够的研究,从而使得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显得不够有价值。
4.全面质量管理下我国医疗器械研发风险管理措施
4.1风险管控应贯穿整个研发流程
在医疗器械研发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风险分析。为了全方位地提高医疗器械的开发质量,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开发过程的管理,以便更详尽地管理风险。在开发初期,深度探索市场,清晰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在设计输入阶段把所有的客户需求转变成可以通过后续的设计验证或ACK的工程规定。在初始的研发阶段,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并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视角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我们需要逐一列出所有的风险条款,并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频率,来决定在后续的研发设计过程中如何减少风险。同时,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结果也是设计输入的关键因素。在项目的最终阶段,我们必须根据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逐一检查所有的风险点是否已经被妥善地控制。这种风险的管理始终存在于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之中,同时它也构成了设计验证的重要环节,以此来判断医疗装置是否达到了期望的功能。
4.2完善风险分析体系
在开发医疗设备时,应深入探讨风险评估手段,并且全方位地优化风险评估体系。比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设备的经济市场也在扩大,可以利用PHA预先对开发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首先找出与医疗设备开发有关的主要风险,比如设备操作对设备使用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分析造成损害的根源,并分析这些损害可能给用户带来的影响。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然后实施相应的预防策略。PHA的风险评估能够显著降低潜在的威胁,进一步增强医疗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基于这个,我们还能进一步探索各种风险评估手段,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来改进风险评估手段,进一步探讨风险带来的好处,以便更好地构建和完善风险评估的整个架构。
4.3加强研发队伍建设
医疗企业应该重视对研发团队的培养,因为他们是提高医疗器械研发水平的主要驱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医疗企业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在全面质量管理的社会背景下,产品质量应该是核心。在培养员工的过程中,应该引导他们专注于产品质量。同时,研发人员也需要对产品的易用性、生物兼容性、安全性、功能性和性能,以及产品风险防控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
4.4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为了全方位避免研发风险,有必要强化技术创新。相关人员应该深入研究国外的先进技术,以此全面推动研发技术的创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医疗公司应该增加产品研发的投资,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
5.结语
在医疗设备的研发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深入探究医疗流程,全方位提升研发团队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强化对风险的分析研究,全面改进研发风险管理系统,并推动医疗设备研发的现代化进程。基于此,医疗公司应当注重技术革新,主动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优化我国的医疗设备研发流程。同时,也需要强化对医疗公司质量的监管,保证医疗设备的实用性,尽可能减少医疗设备研发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徐千贺,谭磊.全面质量管理下的医疗器械研发及风险管理[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2(12):77-79.
[2] 孙桂梅.全面质量管理下的医疗器械研发及风险管理[J].数字化用户,2019,25(32):64,66.
[3] 孙玮.医疗器械行业的成本管理分析[J].中国市场,2019(2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