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发展、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物理教学期间,教师需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目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物理实验恰好为培养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将重心由讲授知识向实验教学转变,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培养探索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改变初中物理教学现状,需要提升开展物理实验的力度。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开展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处世界的好奇心,每个学生都显现出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很有必要。例如,在讲授“摩擦力”的章节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介绍生活案例来让学生对摩擦力产生初步的了解,再以做实验的方式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刻阐述。如在介绍摩擦力的相关概念时,可以做“瓶子赛跑”的小实验:将分别装有水和沙子且重量相等的瓶子从同一高度滚下,观察两个瓶子的下滑速度。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何装水的瓶子下滑速度快呢?”以此来引出摩擦力的相关概念,通过实验的方式对物理内容尽心阐释,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将重心由讲授知识向实验教学转变,通过实验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物理知识的抽象性较强,虽实验活动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但易出现学习流于表面的状况,很难引领学生深入探究物理内涵。而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引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物理问题,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思维发展情况等,在实验课堂期间灵活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夯实基础。以《温度与物态变化》为例,在教学物态变化知识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呈现牛奶、冰块、铁钉、水、气球等不同物体,然后通过思维导图给学生介绍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概念及相关的物体。当学生初步掌握新课知识后,可带领学生进行加热冰块的小实验,把冰块置入烧杯,使用酒精灯缓慢加热烧杯,并对冰块的变化进行观察。在实验中,冰会逐渐化成水,水又会逐渐变成水蒸气,这时教师可提出“实验说明了什么现象呢?”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发展自身的思维。在教学完成后,物理教师也可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自主进行水冻成冰块的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态变化,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的物理素养得以提升。
三、联系实际生活
大部分的学生在刚接触物理知识时,都存在较强的好奇心理,因而物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联系,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明白生活物理现象,从生活中挖掘物理知识,走入广阔又充满趣味的物理世界,真正地爱上物理学科。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在本节课堂中,物理教师可准备好一根长的棉线和两个一次性纸杯,并为学生讲解“土电话”的制作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合作制作土电话的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学生成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声音的传播实验,即为一个学生站在教室中,另一个学生站在教室外,拉直一次性纸杯连接的棉线,一人在纸杯的一头说话,观察另一人是否能听到声音。通过此实验,学生能了解到声音传播需要相应的介质,明白声音的传播与产生,加深学习记忆。
四、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另外,物理教师更应特别重视,因为学生是学生,教师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不能完全介入学生的实验。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们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学习、去做实验。在进行了分组之后,每一个小组的学习目的都不一样,但是在这个小组中,他们的学习目的都是一样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探索思维和物理学思维。例如,在教授《熔化与凝固》这一课时,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只要把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融会贯通,理解有关的实验就可以了;如果是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那么在这一节课中,他们不但要将薄弱小组所学习的内容和实验全部完成,还要找到习题展开练习,并按照练习的情况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要注意每个小组在做实验时的状况,防止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为后期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物理学习,提升物理成绩、应试能力以及综合思维水平。在2022新课标以及“双减”深度实施的大环境下,物理教师应该更加明确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在日常教学活动的预设过程当中,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教学整体水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全面深化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蕾.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环球慈善,2020(1):1.
[2]林俊宏.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