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公益动画的形象塑造以及衍生
屠治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屠治,. 浅析中国公益动画的形象塑造以及衍生[J]. 中国艺术研究,2021.6. DOI:10.12721/ccn.2021.157054.
摘要: 公益动画作为承载思想观念与人文情怀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服务于时政观念营销与热点问题下的价值观念传播,对于促进社会问题解决、正确树立社会舆论导向、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时下,针对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公益动画的技术转型、传播策略及运作模式等方面的研究颇为丰硕,然而就公益动画内容表现及其对应的思想宣传收效层面的研究却聊胜于无。本文着眼于本土公益动画中的形象塑造与角色编排这一特定内容,对“梦娃”、“family”等已有优秀动画案例展开分析,探讨视觉文化视野下公益动画中角色的形象、性格塑造和集群映射,提出公益动画中角色塑造应当具备目的靶向性与对象明确性,找准与时事契合点,并同流行文化巧妙结合,结合形象的独立性和辨识性开发衍生产品等观点,以期引发更多创作主体对公益动画内容本身的关注与思考,从源发层面推动公益动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公益动画;艺术表达形式
DOI:10.12721/ccn.2021.157054
基金资助:

一、公益广告的影响

公益广告是向人们宣传日常行为规范,劝导人民向善,弘扬社会主旋律并传递正能量的广告。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单纯为公众服务,通过形象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向观众传达主题,以解决社会问题或环境问题并让大众积极参与其中为意图,具有纯粹而直接的,为社会风尚和社会公众切身利益服务的广告目的。公益广告一般由政府宣传部门制作,来自广告公司和部分企业的赞助支持,或完全由它们办理。这些企业可以借用公益广告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树立自身企业形象。这也是公益广告带来的衍生影响。

二、公益动画独特的表现方式

(一)公益动画的发展

动画广告和传统的广告不同,他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这种极具创造性的表现力也给动画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动画和公益广告的结合,很好的迎合了公益广告的特性。公益广告所主要强调的几个要求,主题富有创意、内容反应深刻、便于广大人群所接受、更好的传播,这些在动画的表现形式下都可以完美的做到。

现在大部分公益动画是通过叙事性画面来表达公益主题。很多都结合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例如剪纸,彩塑,皮影等。这些工艺本身就栩栩如生,精妙绝伦,能让观众留下印象。在宣传公益主题的同时也宣传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结合中国文化的公益广告,不仅是在传递公益精神也是在树立中国的文明形象。

(二)公益动画的优势

随着动画介入到公益广告的范畴,让传统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我们所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已经不再是当今时下的主流,其强烈的教条、说教性质,已经让人开始产生了抵触和麻木的情绪,其惯用的煽情化处理,单一的题材表现手法,也慢慢使人们开始审美疲劳。这时,随着动画公益广告的流行,人们越来越愿意去接受理解简单、幽默风趣、创意无限、弱化说教却立意深刻的动画公益广告。

公益主题本身是枯燥刻板的,所以想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在广告设计上就要下功夫。而公益动画相比较于实拍,动画设计者的创作空间更大,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最大,就如同赋予了摄影机生命,在创造性上远大于实拍。观看动画影片,观众能够产生更多的联想,他们自己思维可以在动画中自由遨游与发挥。正是因为有这种思维上的互动,动画更容易让观众留下印象。不仅是传播了公益主题,还给予了观众视听上的享受,发挥了广告的审美功能。

(三)公益动画的卡通形象塑造

在公益动画中,主角不一定要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非生命物品,身边一切可以接触到的事物都可以拟人化作为角色去塑造,以这样的角色作为主角,公益内容可以表达的更加直接,广告本身也会更深入人心。从最开始用真人与动画结合,到现在的纯动画表现。可爱亲切的卡通形象的出现让原本题材严肃的广告拥有了活力更能让民众所接受。早期这些短片的题材都是家庭、环保类较为轻松传统的主题,渐渐的他们如同雨后春笋般开始遍布各个邻域。

动画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可以呈现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在艺术表现力上的高度自由,使动画可以符合各个年龄段的想象空间。心理学家舒帕尔·卡格安曾经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只有当所呈现形象与受众内心形象不一样时才会产生注意力的转移。并且一旦形象塑造成功,会形成连锁记忆。比如铁臂阿童木的歌响起大家就会想起那个脚底喷着火充满正义感的机器男孩,当说到猴子大家又回想起那个中国神话里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角色——孙悟空。通过不断添加元素会让卡通人物逐渐丰满,最终成为一个符号被人们熟记。

三、案例分析

(一)公益动画《family》案例分析

《family》是以前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个公益动画短片,分别用拟人的方法将单词father、mother、I的首字母F、M、I来代表家庭中的爸爸妈妈以及孩子自己。最后点题“有爱就有责任”,点出家庭的本质即爱与责任的相持相守,使整个广告的主题得以升华。

许多人是在看完这部公益动画后才终于明白family这个单词的含义,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正是意指“爸爸妈妈我爱你”。这是典型的传统二维动画,也是早期公益动画的代表作。这种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来塑造卡通角色的方式到现在也一直在沿用。动画将字母的变形运用的很到位,将字母“F”头上一横拉长将其他的字母包裹在身下以示父亲是家里的靠山,到后面用弯曲来表现父亲的老态龙钟,前后形成鲜明对比。M也从一开始的苗条变到后来的臃肿还有I从矮小到高大接替F照护其他字母都十分生动形象,加上张家瑜老师经典的配乐,整体艺术表现极为成功。正是因为这也意味着每一位观众的成长,无论看多少遍都会有所感动。

(二) 《梦娃》案例分析

《梦娃》是之前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系列公益广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深受老百姓喜欢。其主题“我的梦、中国梦”,也编成了一首琅琅上口、轻松欢快的儿歌,传唱起来轻松好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得深入人心。“梦娃”这一角色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工艺彩塑制作的,视觉形态上的民间民族艺术融于卡通化的表现技法,让这个传颂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有了浓浓的中国色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梦,我的梦》这部公益动画和《family》不同,它采用最新3D技术,通过剪纸和3D模型动作的结合包含十足的中国气息,十分符合中国梦的主题。同时, 该作品几乎没有剧情,是标准的宣传语式的公益广告,像这一类没有剧情的宣传语式的公益广告往往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想要达到广告应有的效果,这就对这部公益动画的画面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也正是这部公益动画出彩的地方。用一个胖胖的可爱女孩作为原型,让观众觉得就像自己邻居家的小妹妹,亲切可爱。结合中国剪纸作为装饰性的背景完美的和彩塑融合,十分喜庆,而中国人崇尚喜庆。这是设计者的智慧,更是只有动画才能做到这样完美的搭配。

四、结语

动画以动静结合,生动幽默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在受众群体上更加广泛,可被全年龄段接受,亦可塑造亲民可爱的形象作为道德文明榜样,引导观众向善爱美。对比公益动画和传统公益广告,归纳总结前者特点优势,为后续公益动画作品实现更佳的宣传效力,最终令受众更好接纳其公益思想内涵, 践行公益内容,才能将公益热情不断延续。

简介:屠治(1994—),女,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画设计研究。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