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肺结节是指在肺部组织内形成的小而圆形的病变或异常区域,其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它们通常在胸部X射线、CT扫描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中被发现。根据肺结节的直径大小,可将其分为微小结节、小结节两种类型。医疗健康管理理念发展背景下,肺结节发病率以及其检出率呈现升高趋势。相关研究指出,肺结节的发病率为23%-35%,其中0.5%-1.7%的肺结节患者将会出现结癌转化,转变为肺癌[1]。因此肺结节的健康管理对于肺癌的预防管理具有重要价值。体质即个体在先天和后天的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了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祖国医学领域认为体质类型不同,个体的疾病易感性、症状表现、治疗反应等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在疾病干预工作中,给予中医体质特征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提升疾病预防干预工作的质量[2]。本次研究将以在我院就诊的肺结节患者为例,探究肺结节群体与健康群体中医体质存在的差异,分析中医体质与肺结节之间的关系,并在该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为肺结节预防干预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式
1.1样本资料
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为研究时间范畴,完成该阶段在我院就诊且确诊为肺结节的患者样本收录工作,共收录样本78例,男女比例为40:38,年龄中位数为(49.7±11.2)岁。收录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样本78例,将其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9:39,年龄中位数为(49.8±11.9)岁。纳入标准:肺结节样本符合肺结节西医诊断标准;健康样本身体健康、未见疾病表现以及疾病史;能够理解本次研究且独立完成问卷;知情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一月内存在抗生素、激素药物应用史;存在精神疾病、意识障碍。
1.2方法
采取一对一发放问卷的方式邀请所收录样本进行问卷填写,问卷填写前对所收录样本进行问卷说明且不带有任何引导性,确保其能够充分理解问卷的填写内容后,为样本提供独立问卷填写空间,问卷回收后采用双人核对方式,对问卷进行核对,排除存在问题的问卷,并邀请被调查者再次进行问卷填写,确保问卷填写无误后将其纳入本次研究中。
1.3判定标准
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作为依据,对样本的问卷填写结果进行得分计算与转化,经评估后,如问卷填写转化得分≥60分,则样本为平和质,问卷填写转化得分<30分,则为其他体质,转化得分≥40分,为偏颇质。
1.4统计学方式
利用spss25.0对本次研究中所收录的各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p<0.05,则证实两组样本的各项体质分布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肺结节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为偏颇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为肺结节群体的主要中医体质。健康群体的中医体质主要为平和质。具体数据见表1、表2。
表1 肺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n=78)
表1 健康群体中医体质分布情况(n=78)
2.2肺结节与健康群体中医体质比较
健康群体与肺结节群体中医体质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肺结节与健康群体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
3讨论
中医领域将肺结节归于“积聚”范畴,认为渐积成病为该病的主要原因,如个体存在五脏亏虚,气滞血瘀痰凝、脉络瘀阻等气血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调表现,则随着时间增长,将会转为积聚,出现肺结节。中医学将体质分为九种类型,分别为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其中后八种体质均属于偏颇质。根据本次研究的调查结果可知,相对于健康群体,肺结节群体的主要体质分布类型为偏颇质,仅有一小部分肺结节患者的中医体质为平和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为肺结节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气郁质的主要特征为情绪不稳定、情绪抑郁、胸胁不适,因此该体质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更易出现情志郁结等问题,导致气机郁滞,诱发肺结节。阴虚质的主要特征为阴液亏虚,体内阴寒不足,以及火热症状,该体质个体更加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痰液淤积等症状,导致肺结节的出现。阳虚质的主要特征为阳气亏虚,体内阳寒不足,以及寒凉症状,该群体存在脏腑活力不足,易出现寒症,造成寒邪聚积,造成肺结节。气虚质的主要特征为体内气虚,体力和抵抗力较弱,以及气虚症状,该体质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造成,气虚质个体更易出现痰淤内结、肺络不畅表现,阻滞气机,造成肺结节。
本次研究初步说明了肺结节群体中医体质与健康群体存在的差异,体质是个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为降低肺结节的发生率以及其危害性,作为医务人员,在后续肺结节干预工作中,应当重视中医体质与肺结节之间的关系,基于个体的体质特征为其制定相应的生理、心理预防干预方案,改善肺结节群体的中医体质,促使其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生活,降低肺结节结癌转化率。
参考文献
[1]朱潇雨,李杰.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肺结节分型辨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07):1082-1085.
[2]张阳,王志鹏,张伟.基于“瘀毒”理论和“治未病”思想探讨肺结节的防治[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8(05):1051-1055+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