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文化自信的新一代青年显得尤为重要。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要关注其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一、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坚持“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并根植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用中华文明的基因灌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树,使其根深叶茂,牢牢扎根在中国大地,扎根在中职学生的心中。通过在《哲学与人生》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灿烂文化和卓越成就,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吸引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人生智慧等元素,为《哲学与人生》课程提供了广阔的教学资源。通过引入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名言警句等,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第五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例,我们用《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的发展引导学生领悟哲理,并思考自己是如何对待人生中的顺境逆境的,应该如何对待,由此达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解哲学道理,并用哲学引导人生,用人生体验哲学的有机结合,既注重了哲学基础知识和人生哲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又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更注重其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提升。通过在《哲学与人生》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提升其应对问题的能力。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堂教学中,我们以“议题式教学”为形态,将课程内容议题化,在议题中理解哲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针对“缺深度思考、缺全面思维、缺行动自觉”的学情,推行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践行在实践中提升,课前领任务,或调查,或阅读,或采访,激发学生兴趣,课中请学生展现自己的任务成果,从中领悟哲学道理及在做任务时学会运用哲理解决人生问题,课后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效果。
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中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者。因此,提升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其文化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教师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包括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价值观念等,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见解。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培训是提升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教师可以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掌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培训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开展相关学术研讨活动也是提升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学术研讨,教师可以与同行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同时,学术研讨还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贴近学生生活的传统文化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更能从中领悟到其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同时激发其对于哲学与人生问题的思考。情景模拟也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情景模拟,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和内涵,从而增强其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小组讨论也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某个传统文化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同伴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更能激发其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索和思考。
(三)挖掘教材资源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材中,犹如一座宝藏,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材中的经典故事和名言警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讲解这些故事和警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挖掘教材资源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生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