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多传感器智能拐杖设计与实现
霍政宇 李文 邹雨 王子涵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霍政宇 李文 邹雨 王子涵,. 基于STM32的多传感器智能拐杖设计与实现[J]. 传感器研究,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8.
摘要: 为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而设计的智能拐杖,配合多种传感器系统可实时监测老人的心律、血压和所在地理位置等信息,在信息实时传输中还可以把当时的时间一起传输至监护人的手机终端。本设计操作简单,具有很强的实际使用价值。
关键词: STM32单片机;多传感器;智能拐杖
DOI:10.12721/ccn.2023.157018
基金资助: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安全出行引起大家的关注。以老年人常用的拐杖为载体,利用GPS定位技术、多传感器监测生命体征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对老人出行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忘路、碰撞、摔倒等常见问题进行监测,并将信息实时远程传输到家人的手机小程序中,使家人及时发现危险后采取相应措施。这种智能拐杖可以实时监测出门在外的老人的状况,既可以扩展老人的活动范围,又可以减轻监护人的负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该系统以单片机STM32F103为核心,配合监测体温和心率/血氧传感器,同时加入GPS卫星定位芯片,实时得到老人的主要生理指标和所处的位置和当时时间,利用wifi技术传输到监护人手机终端,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接收。同时,所得信息在拐杖的液晶显示屏显示,一旦出现异常数据,可发出声音报警,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给予关注。

截图1741766987.png

图1 系统方案设计示意图

2硬件部分

2.1 体温传感器

采用红外非接触式测温模块GY-MCU90615V2,该模块尺寸小,适合拐杖的载体。供电电源为3-5V,电流为10mA,可以直接使用STM32F103开发板上的供电接口。串口输出数据,波特率可达到9600或者115200。发送输出指令给模块后,模块将连续输出温度数据;还可以查询输出,需要注意的是:查询频率低于10hz时,发送0xA5+0x15+0xBA给模块后,每发送一次,模块将返回一次温度数据,查询频率高于10hz时,要使用连续输出模式,即发送0xA5+0x45+0xEA指令。

2.2 心率/血氧传感器

传感器模块MAX30102集成了一个红光LED和一个红外光LED、光电检测器、光器件、以及带环境光抑制的低噪声电子线路,可有效排除外界和内部光干扰。通过手指接触传感器进行测量可进行心跳脉搏和血氧测量,心率测量范围是20-200次/分钟。供电电压为5V,可通过软件关断模块,待机电流接近为0,实现电源始终维持供电状态,适于室外监测。

2.3 GPS定位/WIFI传输模块

GPS定位模块采用ATK-S1216F8-BD GPS/北斗模块,模块核心采用S1216F8-BD模组。具有167个通道,追踪灵明度可达到-165dBm,测量输出频率达到20Hz。该模块分别通过Vcc、GND、TXD和RXD连接。结合采用ESP8266芯片组建Wi-Fi无线传输网络,将数据无线传输至手机终端。

3.软件设计

软件部分主要包括GPS定位、组建WIFI、开发微信小程序等部分。此外,为实现传送的数据中包含当时时间,还要启用芯片STM32F103自带的RCT功能。

3.1 GPS流程图

GPS模块首先需要进行初始化,通过设置定位信息更新速度为5Hz,判断GPS模块是否在位,然后初始化所用串口3的波特率和脉冲宽度,配置SkyTraF8-BD的更新速率。程序如下:

//GPS模块初始化

if(SkyTra_Cfg_Rate(5)!=0) //设置定位信息更新速度为5Hz.

{

LCD_ShowString(30,120,200,16,16,"S1216F8-BD Setting...");

do

{

USART2_Init(9600);   //初始化串口3波特率为9600

SkyTra_Cfg_Prt(3);   //重新设置模块的波特率为38400

USART2_Init(38400);   //初始化串口3波特率为38400

key=SkyTra_Cfg_Tp(100000); //脉冲宽度为100ms

}while(SkyTra_Cfg_Rate(5)!=0&&key!=0);//配置SkyTraF8-BD的更新速率为5Hz

  LCD_ShowString(30,120,200,16,16,"S1216F8-BD Set Done!!");

delay_ms(500);

LCD_Fill(30,120,30+200,120+16,WHITE);//清除显示

}

GPS接收数据部分程序如下:

//GPS模块接收数据

if(USART2_RX_STA&0X8000)  //接收到一次数据了

{

rxlen=USART2_RX_STA&0X7FFF; //得到数据长度

for(i=0;i<rxlen;i++)USART1_TX_BUF[i]=USART2_RX_BUF[i];    

USART2_RX_STA=0;      //启动下一次接收

USART1_TX_BUF[i]=0;   //自动添加结束符

GPS_Analysis(&gpsx,(u8*)USART1_TX_BUF);//分析字符串

Gps_Msg_Show();    //显示信息

if(upload)printf("\r\n%s\r\n",USART1_TX_BUF);//发送接收到的数据到串口1

}

3.2 微信小程序

在手机微信环境中,腾讯云提供了小程序在云端服务器的技术方案,由于无需安装即可使用,给广大用户带来极大便捷。在配备好相应开发环境后,通过注册获取APPID,即可下载开发工具进行新建。 本系统结合GPS定位技术,通过获取的数据可以查看出行老人的活动轨迹,并对其进行定位和跟踪,效果如图2所示。

图片6.png

图2 开发微信小程序界面效果图

3.3 RCT功能实现

STM32的RTC可看作是一个掉电后还继续运行的定时器,相对于通用定时器TIM外设,它只有计时功能。但它掉电后还能继续运行。借助RTC系统可以实现把采集数据时的时间一起记录并传输功能。RTC是单片机STM32内部的实时时钟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定时器。RTC芯片大多采用精度较高的晶体振荡器作为时钟源,可以为智能系统提供精准的实时时间。由于单独单片机不能同步网络时间,如果需要同步时间需要手动设置,如果可以同步到一个外部的时间点,那么单片机可以记录更方便。在HARDWARE中增加RTC相关文件,在main.c文件中增加RTC初始化和运行时时间的更新。

4.结论

本系统采用多个传感器对出行老人进行生理参数监测,使用ATK-S1216F8-BD GPS/北斗模块对其出行轨迹进行定位和跟踪,利用ESP8266芯片组建Wi-Fi无线传输网络实现无线远程通信,并和手机中的微信小程序开发的界面相关联,从而保证了出行老人和监护人之间可以实时联系。智能拐杖中的数据出现异常后可声音报警,提高了老人被救助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郑灏,喻伟闯,钱楷,等.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拐杖设计 [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15:32-33

[2]蒋逸飞,武卢剑,朱国杰,等.基于单片机应用的智能拐杖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

2018,14:67-68

[3]蒋逸飞,武卢剑,朱国杰,等.基于单片机应用的智能拐杖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技版).2012,30(5):445-449

本文资助项目:2022年北京市级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编号: B018)

作者:霍政宇(2002-),男,北京丰台,汉,本科生,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通信作者:李文(1971-),女,山东德州人,汉,博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与电子技术应用。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