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主要以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形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感等为症状。若癌症扩散到其他器官,可能出现乏力、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目前,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年龄、家族史、饮食习惯、肠道炎症、肠息肉等因素有关。早期发现直结肠癌并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但在患者术后可能因为造口等因素导致患者自尊受到影响,因此需对其展开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1]。基于此,本次研究就直结肠癌造口术后患者予以选取,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直结肠癌造口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性选取80例直结肠癌造口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对象,时间段介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随机性予以游戏奥分组处理,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占据例数为24例,女性占据例数为16例,年龄选自36~67岁,均龄计算得出为(55.76±6.21)岁。观察组中,男性占据例数为22例,女性占据例数为18例,年龄选自32~69岁,均龄计算得出为(54.98±6.11)岁。两组的基础信息展开对比,差异较微小(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结肠、直肠癌症患者;患者均进行造口手术治疗;研究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排除标准:患者拒绝参与本次研究或者对本次研究不认可;患者合并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如实施健康教育,对伤口实施定期清洁等措施。
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具体如下:(1)伤口护理:定期检查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根据医嘱更换伤口敷料,定期更换引流袋,观察引流情况。(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逐渐转为流质、半流质和普通饮食。避免食用过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调剂,保证营养均衡。
(3)排便护理:监测患者排便次数、颜色、质地等情况。教育患者如何正确用药,推荐高纤维饮食,饮食中加入膳食纤维。鼓励患者适量运动,如散步等,以促进肠蠕动。(4)尿液护理: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颜色。饮食中适量增加水分摄入,鼓励患者定时排尿。(5)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绪支持和鼓励。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促进康复。(6)活动护理: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活动计划。鼓励患者逐渐增加体力活动,有助于康复恢复。(7)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定期随访计划。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均在护理后对患者实施满意度评价,满意度调查表则为本院自制量表,其中划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比较满意(61-89分)、不满意(0-6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满意度越高。(2)比较两组患者的自尊水平:利用自尊量表(SSES)对患者实施自尊评估,其中包含社会自尊、行为自尊、外表自尊三个项目,的份越高代表患者的自尊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的数据均汇总后录入SPSS22.0软件,计数相关资料均由(%)完成,并经X²完成结果呈现,计量相关资料由(x̄±s)完成,并经t对结果完成实现,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经过护理后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水平数据更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n(%)]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自尊水平
护理后显示观察组的社会自尊、行为自尊、外表自尊评分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自尊水平(x̄±s,分)
3 讨论
直结肠癌,均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需要实施手术治疗。但在患者术后可导致其排便改变,需要携带永久造口袋,患者会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2-3]。因此对患者需要开展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比如实施心理疏导、饮食护理、排便护理等等个体化指导,进而改善患者的自尊,得到较高满意度。本研究数据显示:经过护理后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水平数据更高。护理后显示观察组的社会自尊、行为自尊、外表自尊评分数据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针对直结肠癌造口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后,可利于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蒋杨萍,葛赛英,只倩文.直结肠癌造口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13):123-124+178.
[2]高悦.围手术期针对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231-232.
[3]李影.针对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9):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