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刘婷 张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婷 张娇,.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儿科杂志,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073.
摘要: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入选观察例数共80例,均为儿科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研究,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对其分组,包含了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对所有患儿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分析不同感染类型患儿的检测结果、治疗结果等。结果:在细菌感染组中,PCT水平超过10ug/L的患儿4例,病毒感染组患儿PCT均未达到10ug/L,占比相比差异较大,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PCT达到了(5.83±1.02)ug/L,相比于病毒感染组水平更低,且有较大差异P<0.05;从两组PCT检测的阳性率来看,病毒感染组数据更高,且与细菌感染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从不同水平的PCT患儿的治疗效果来看,在0.5~2.0ug/L的患儿当中,抗生素使用频率最高,取得治疗有效率也最高,以其它PCT水平区间的患儿相比,检验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果: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PCT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一般来说,细菌感染患儿PCT水平高、阳性率,而PCT水平在0.5~2.0ug/L的患儿,治疗效果好,抗生素使用频次也比较高。故认定PCT检测能够为呼吸道感染患儿感染类型的鉴别治疗起到参考。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儿科呼吸道感染;感染类型;阳性率;治疗效果
DOI:10.12721/ccn.2023.157073
基金资助: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例如支气管炎、肺炎等,此类疾病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和成长[1]。呼吸道感染的类型比较多样化,例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不同感染类型的患儿治疗难度不同,在用药方案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2]。现代医学认为,应尽快对疾病做出诊断,明确感染状况,从而实施准确的抗感染治疗,避免病情恶化,促进病情康复[3]。血清降钙素原(PCT)属于无激素活性糖蛋白降钙素前肽物质,是诊断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指标,可以用于鉴别感染类型,并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血浆中血清降钙素原比较稳定,在进行生化检测时,准确率较高,目前,其在临床诊断感染及炎症疾病的应用中十分广泛[4]。对此,文章分析了PCT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并入选了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的80例患儿进行观察,详情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入选观察例数共80例,均为儿科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研究,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对其分组,包含了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对所有患儿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经诊断,确认含有病毒感染患儿40例,细菌感染患儿40例。细菌感染组入选患儿的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值是(5.03±0.14)岁,男21例,女19例;病毒感染组入选患儿的年龄在2~9岁之间,平均值是(5.02±0.25)岁,男23例,女17例。经过检验,可以排除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中的较大差异,P>0.05,其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查,在血常规、影像学、病原学等相关检查结果中,均显示患儿患有呼吸道疾病,与《儿科学》第7版中相关的诊断描述一致;患儿家属同意进行研究。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残缺的患儿;精神障碍患儿;中途退出患儿;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实施血常规检测、病原学以及影像学检测,抽取患儿的空腹静脉血,离心操作后,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实施血常规检测,检测项目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蛋白等等。C反应蛋白检测标本为患儿空腹静脉血,获得血液标本后,进行标本凝固操作,取得血浆,解冻后室温下进行检测。病原学检测样本为痰液样本,应用免疫荧光测试方法。影像学检查采用造影检查,空腹状态下检查,检查前,可以少量饮温开水,同时禁止使用葡萄糖药物注射,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采取平卧位检查,指导患儿进行憋气操作,并保住其头部,注入显影剂,达理想效果后,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测。

所有患儿在上述基础上,进行PCT检测,检测样本为空腹静脉血,共3ml,实施离心操作,速率设置2000r/min,15min后,取出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施检测,荧光剂为底物,相针为载体,发光剂采用了4-甲基伞型酮,而后严格按照从操作流程及说明进行检测。

细菌感染或是病毒感染的判定依据金标准进行,即为在血常规检测、病原学以及影像学检测、病症分析下鉴别分类,病毒感染表现为全身酸痛乏力,出现脓性分泌物,细菌感染多有发热、黄痰、寒战等表现。病毒感染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中心粒细胞基本异常,C反应蛋白略高于正常水平,但低于50mg/L,淋巴细胞水平下降;细菌感染中,则一般可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且多在200mg/L以上。此外,病原学检测中,可以直接展示病毒或是细菌感染类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PCT的水平,统计各水平范围下患儿的占比。对比PCT的阳性率,PCT≥0.5ug/即为阳性。

比较不同PCT区间下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抗生素使用频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检验应用SPSS23.0,数据形式包含了计数资料(百分数)、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检验值采用了X2和t值,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中不同PCT水平占比分析

在细菌感染组中,PCT水平超过10ug/L的患儿4例,病毒感染组患儿PCT均未达到10ug/L,占比相比差异较大,P<0.05。

表1:两组中不同PCT水平占比(n/%)截图1741768840.png2.2两组的PCT水平对比

细菌感染组患儿PCT达到了(5.83±1.02)gu/L,相比于病毒感染组水平更低,且有较大差异P<0.05。

表2:两组的PCT水平分析(gu/L)

截图1741768882.png2.3两组的PCT阳性率

从两组PCT检测的阳性率来看,病毒感染组数据更高,且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

表2:两组的PCT阳性率(n/%)

截图1741768912.png2.4患儿的治疗效果分析

从不同水平的PCT患儿的治疗效果来看,在0.5~2.0ug/L的患儿当中,抗生素使用频率最高,取得治疗有效率也最高,抗生素使用频率和其它PCT水平区间的患儿相比,检验出现明显差异,P<0.05。

表4: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抗生素使用频度

截图1741768936.png注释:t值依次为0.5~2.0区间患儿顺序和其它区间患儿的检验值。

3、讨论

PCT主要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是13 kD,是一种降钙素前体,在机体内,一般由甲状腺C细胞进行分泌[5]。细菌感染情况下,对于人体PCT表达凋控机制目前还尚不明确,一些学者认为可能与肝脏、肺部、肠道内的一些细胞分泌相关,例如肝脏中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肠道以及肺内的淋巴细胞、神经细胞[6]。此外,内毒素、细胞因子能够对原降钙素酶解过程产生抵制作用,从而增加机体循环中PCT浓度[7]。许多的临床实验和研究都曾证实了,在脓毒症、脓毒症体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PCT水平有明显的升高,一些研究还将其它的炎症指标与PCT进行了对比,例如WBC、CRP等,结果均显示,PCT在细菌感染的鉴别中具有最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这项指标也逐渐被用于重度细菌感染的检测和治疗,其可靠性远高于其它的常规检测项目[8-9]

PCT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大约是25~30h左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检测过程比较简单,能够快速出具结果[10]。健康状态下,人体PCT水平基本在0.1ng/ml以下,几乎无法测出[11]。严重感染情况下,机体将受到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细胞以及细菌内毒素的刺激,故其水平较高,因此常规临床检测中,会通过对以上指标进行检测判定疾病类型和病重程度,但由于临床对PCT产生的位置尚无法确定,因此对PCT检测的参考价值也产生了疑惑[12]。目前的一些临床研究对各感染性疾病下PCT的水平做出了限定,一般认为,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PCT浓度不低于0.93ng/ml,细菌感染和疱疹病毒PCT浓度不低于1.6ng/ml,虽然当前临床尚未提出金标准,但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将以上研究作为参考,及时予以抗生素治疗[13-14]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细菌感染组中,PCT水平超过10ug/L的患儿4例,病毒感染组患儿PCT均未达到10ug/L,占比相比差异较大,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PCT达到了(5.83±1.02)ug/L,相比于病毒感染组水平更高,且有较大差异P<0.05;从两组PCT检测的阳性率来看,病毒感染组数据更高,且与细菌感染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从不同水平的PCT患儿的治疗效果来看,在0.5~2.0ug/L的患儿当中,抗生素使用频率最高,取得治疗有效率也最高,以其它PCT水平区间的患儿相比,检验出现明显差异,P<0.05。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下述观点:第一,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PCT水平有明显的升高,且基本在0.5ug/L以上,其中细菌感染的患儿PCT水平比病毒感染患儿高;第二,PCT水平在0.5~2.0(不包含2.0)之间的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较好;第三,临床诊断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也多选用抗生素。由此可见,PCT检测对于呼吸道感染患儿而言,具有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同时,可以帮助鉴别细菌感染或是病毒感染。

儿科患儿的年龄较小,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中,应尽量选择比较简单的操作方式。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度差,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有恐惧感,反复多次的进行检查,可能导致患儿哭闹、抗拒,甚至导致检查失败。常规的血常规检查所需样本量较多,故标本采集的难度大。而PCT检测所需血液样本为3ml,检测过程简单,出具结果较快,对于患儿而言,是一种高效、快速且安全性较好的检测方式[15-16]

综上所述: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可应用PCT检测,其参考价值较高,检测中多呈现阳性,不同感染类型的患儿,PCT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并且该检测方式操作简单,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芳,李兰,钟日英,李承爱. 氨溴索联合拉氧头孢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分析[J]. 吉林医学,2022,44(01):127-129.

[2]杨志超,罗冰燕,陈俊敢.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价值研究[J]. 吉林医学,2022,44(01):59-62.

[3]李华文,吴日暧,袁启艳,陈金妮. 20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临床及实验室特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21):3357-3360.

[4]陈玉屏. 降钙素原联合SAA检测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21):145-148.

[5]李明平.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病原学检测在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9):74-76.

[6]蒋智锋,陈梅英,陈爱静. 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与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 吉林医学,2022,43(05):1368-1370.

[7]程华枫. 血清降钙素原在煤工尘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作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2):146-148.

[8]徐慧,闫玉琴,赵琳娜. 血清APOC1水平检测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1):144-145+187.

[9]王云燕.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2):82-84.

[10]陈静,刘克亮,龙颖婷.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2021,34(20):28-29.

[11]Chen YangLin-Hui LiShi-Pian LiShi-Jin ChengTian-Yu ZhuWei Zhai. Meta-analysis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eduning injection and ribavirin injection for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J]. 传染病研究(英文), 2022, 3(4):1-9.

[12]郑志炫,谢丹. 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价值[J]. 医疗装备,2021,34(18):37-38.

[13]王淼,张浩.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患儿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4):195-198.

[14]万林峰,陈虎. 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病原菌分布情况[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4):3290-3292.

[15]Vorilhon P ,  Arpajou B ,  Roussel H V , et al. Efficacy of vitamin C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 in children (Retraction of Vol 75, Pg 303, 2019)[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21(6):77.

[16]邓婷,袁炜华,朱洁好. 肺炎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3):90-9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