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探讨
张卫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卫东,. 红色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探讨[J]. 哲学研究进展,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416.
摘要:
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常规的教学方法相比,强化红色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提高整个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本文在这一研究中,对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做了一些探讨,并且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教育意见,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红色文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416
基金资助:

前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地推动和引导作用。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当“红色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难再感受到学生的精神了。近几年,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关于红色文化的教学越来越多,成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主要手段。老师要将有关红色文化的内容深度发掘到语文课本中,以这些内容为依据,主动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一、红色文化概述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优秀传统和优秀的革命精神,能够很好地总结和经受住一系列的历史检验,在革命年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红色文化”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物质”。它主要是指那些能够看到的事物,如博物馆、遗址、烈士墓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能够从某种意义上体现出革命前辈在战争中的艰苦劳动和优良素质。而在另一个层面上,则是心灵的修养。首先,延安与井冈山精神是由我们的先辈们在艰苦的斗争中所创造出来的。其次,雷锋精神,奉献精神等都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四是记载历史的著作,战争的著作等等。

二、红色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经过漫长的革命实践,创造出了一种巨大的革命精神,它包括了一种无形的、有实质的、有生命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东西。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都是很好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通过强化对红色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学生年纪小、思维不成熟等问题,减少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给小学教育工作造成的不利后果,从而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素养。通过强化利用红色文化,强化启蒙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生活态度、价值观,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时,老师要将其正面的功能加以利用,并将其与教科书中包含的革命理想相联系,使其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人格。从而培养出一种积极、稳定、长久的爱国情怀,加强了他们的国家自信。

三、红色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挖掘教学内容,讲好革命故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它所包含的红色文化,给学生们讲好革命故事,并对有关的红色文化进行渗透,使学生的学习进程得到持续地加强,从而提高整个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对红色文化的渗透作用。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强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更好地培养。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为例,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教育。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与之相应的阅读,如阅读红色经典等。让同学们将自己所知道的红色人物联系起来,全方位地强化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二)寓教于乐,将语文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有机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上,老师可以给同学讲一些前辈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奋斗的例子,潜移默化地对同学进行刻苦学习。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在遭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之后,依然对党忠心耿耿,对党忠心耿耿。老师还可以通过鲜明的新老人民的生活进行鲜明的对照,使他们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把这段历史牢牢地记住,不会忘记祖先的牺牲,以此来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一课中,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地融入“红色”的教学中去。延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时期,新时期的延安精神。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同学们自己去读这篇课文,深入理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延安”精神。其次,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理论讲解,提高他们的学识和文化素养。最后,老师要对文中所蕴含的延安精神进行有效的教育,运用科学的思想,让同学对延安精神有更深刻地认识,真正的美好生活,都是由我们的前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铸就的。

(三)强化语文阅读写作练习,渗透红色教育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在读的时候,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感情,但是,在读的时候,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情绪以书面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么,他们所感受到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淡化和遗忘。而抓住感情的积聚之处,以抒发、书写等形式累积情绪,构成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思路,并最终转变为学生的行动能力。我们都知道,文学是抒发感情,歌颂正义的。

许多作品都以宣扬善与美、表现爱国主义为题材。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可以将其作为一个话题来进行,使他们能够体验到“红色”,体验到国家的力量,并对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在写作中导入红色教育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对历史、革命精神有更深入地认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自己最崇拜的人和英雄。比如四年级的一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中可以体会到周恩来为了复兴祖国而刻苦学习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对国家的爱国情怀和国家的荣誉感都有很大地促进作用。

(四)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

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思想,转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其在校园和班级中的广泛传播。在将红色文化与班级进行融合时,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增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建立红色文化长廊,在教室张贴红色标语,摆放红色图书,在课间播放红色歌曲,构建红色教育氛围。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了红色文化的渗透,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心灵营养,保证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进行和平稳地进行,从而使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得到提高。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对教科书中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强化其运用,使其具有的正面效应和影响力得以有效地实现,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小学语文课堂的目的,推动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丽华,刘霞. 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教育的探究[J]. 萍乡学院学报,2020,37(5):110-116.
[2]邬晓霞. 安徽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 语文课内外,2020(34):3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