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在广告、游戏、工业、建筑、影视、虚拟现实等多个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认真、积极的学习相关知识点,从而顺利完成课程教学设计目标,实现高效课堂。
一、三维建模
建模是三维角色制作的基础,模型贴图、骨骼绑定、动画调节等工作都是在成功创建模型之后才得以顺利完成的。因此,建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若是应用3ds max制作项目,其首先要完成的步骤就是创建模型。建高楼需要打牢地基,建模就是项目制作的地基,在建模时如没有恰当的布线则会影响后期蒙皮、骨骼绑定,动画等等的调节,由此可见建模至关重要。设计者可以根据项目需求或自己的操作习惯在3ds max中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进行有效制作。例如,Editable Poly就是一种适合新手、操作简单的建模方法,设计者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多次修改,尽可能施展自身的想象空间。即使需要制作复杂模型,Editable Poly建模方法也能够通过多边形建模技术以较少的面数实现理想效果。要注意的是,这种技术也不可以称之为非常完美,因为一旦需要借此表达更多的细节,就必须增加一定的面数,这会影响3ds max的性能。
设计者在创建模型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特定的角色,包括怪物、动物、人物等生物类别。若是对这些角色进行分类,通常可以以脚的数量作为依据,如两足角色、四足角色、六足角色、八足角色、n足角色、无足角色等。设计者要想制作出效果理想的角色模型,则必须掌握好相应的比例结构。比例,即身体不同部分的所占比。结构,即角色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结构。设计者完全掌握好角色的比例结构后,就能够更加完美顺畅的制作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说,设计者在创建模型之前应认真细致的分析原画,在完全把握原画角色中的比例结构之后,再完成后续的工作。
效果良好的模型通常在布线时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既可以突出角色模型的结构,也能够具备工整有序的布线。设计者在布线时通常会遵循以下几种原则。第一,三角形和四边形。该项布线原则通常可以做到面与面大小均匀排列,方便之后的角色蒙皮UV。第二,肌肉走向。该项布线原则通常可以有效控制角色造型与形态,但是很容易导致布线混乱,无法完全均匀的做好面与面之间的分布。第三,合并第一第二种原则。该项布线原则可以集合第一、第二种原则的优点,做到布线均匀,肌肉走势流畅。设计者在布线时,应严格控制好线条的疏密情况,若是角色运动幅度较大,可以在膝盖或眼睛等部位适量增加布线。既可以突出细节,也可以帮助动画的伸展过程。若是角色运动幅度较小,可以在后脑勺或大腿等部位量量减少布线。
设计者在通过Editable Poly建模方法制作角色模型时,应以角色原画三视图为依据建立平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材质,并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将其显示出来。一般情况下,角色模型都具有对称性,设计者可以制作一半之后通过修改器得到另一半,从而提升制作效率。在制作过程中,设计者可以通过软件对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在制作完成后检查游离点,去掉可以删掉的面节省面数。接着,设计师就可以做好模型uv的设置与平展,再进行贴图绘制,并选择合适的材质进行渲染。之后,设计者就可以为角色创建骨骼,进行蒙皮绑定,从而按步骤完善模型
二、动画制作
在游戏或动画中,动作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设计师通常会依据动画角色的性格设计其运动状态,让剧情更具有关联性,从而有效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设计师可以以项目需求为中心设计角色类型,根据结构比例与布线原则在软件中创建合适的角色模型,并为其匹配合适的骨骼,完成蒙皮设置,最后进行动画设定和后期处理就可以完整的制作好角色动画。
在传统动画制作过程中,动画师通过调节关键帧来保证动画的流畅性。所以,动画师可以通过在3ds max时间轴上找到关键点,由软件自动计算就可以得到动画。在这个过程中,动画师应具备一定的运动学知识,懂得运动规律,能够精准寻找关键帧位置与角色姿势。既可以保证动作的精度与生动性,又可以保证动作的流畅与自然,但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
动画师可以在3ds max中内置足迹模式,从而便捷的完成不同动作,应通过加载外部文件完成角色动画。动画师可以先绑定角色模型的骨骼,并进行有效调整。接着选择足迹模式,定位关键帧位置,创建多个足迹,设置好相应的参数。再选择为非活动组织创建关键点即可。当前阶段,在实施运动捕捉技术时,捕捉人物动作是一种典型应用。通常指的是把人物面部表情或肢体活动三维数字化处理得到相应的数据,接着对复杂的表情与动作进行模仿。既可以做到真人重现,让人物角色变得灵动真实,也可以提升动画制作效率。
三、思考与建议
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校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与流程引导学生完成建模过程,并选择不同的角色模型进行动画制作。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关注学生的技术操作过程,让学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其创造性,从而熟练掌握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的知识技巧,并进行思维拓展。要注意的是,角色动画只是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一部分,可以在虚拟技术、游戏制作、建筑动画、影视制作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行业链较为复杂,衍生产品较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掌握相应的技术,让学生有意识的拓展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的新领域,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课程教学设计值得探究。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掌握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的相应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琳,李定华,伍跃胜.三维可视化建模在地质教学动画制作中的应用——以青塘野外实训为例[J].科技视界,2018(12):95-97.
[2]刘小英,张宽.基于三维建模的MG动画制作[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7):126-128+133.
[3]刘树华.基于AutoCAD和SolidWorks的汽轮机本体结构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J].科技风,2021(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