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红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播和红色思想与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融合,都是现代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的重大举措。积极传播红色文化,不仅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红色文化资源遇到的阻碍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需要更加重视红色文化的渗透,但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只要知道红色文化就可以了,缺乏对红色文化精神的探索,教学流于形式[1]。
今天,多元文化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代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阅读素材不够营养;缺乏有价值素材的阅读。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提高小学生的知识素养,也不利于他们的整体发展。
二、例谈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构建课本学习情境——深挖红色文化内涵
构建学习情境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情境可以推动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要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办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本和红色文化相关的实例,例如讲《七律·长征》时,可以对学生开展红色教育。笔者所在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了红色文艺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适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通过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红色文化中明白幸福生活时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课后,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感想写作”的作业,充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能从课文思想和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感悟到革命先辈的优秀思想。
2.感知家国情怀,渗透集体主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让学生了解为了拖住敌人,五个战士把大批敌人引上绝路,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那个时代所有的华夏儿女坚强不屈的声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强大,才不会挨打。国家是一个整体,是所有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启发学生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3]。
3.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让红色文化教育走进学生的心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寓教于乐”思想的指导下,在班内开展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的特色红色文化教育。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他们通常更能接受游戏这种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不能设定过高的教学目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无论课程多么枯燥,知识多么高深,只要有“兴趣”这个先决条件,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参与,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潜力,保证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效。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本性,享受美好的小学生活,并在玩耍中就了解了老师传授的知识,一举两得。那么,如何把“红色文化教育”中的“深奥”知识转化为“课堂上的游戏活动”呢?又该如何把“红色文化教育”中能够作为小学生模范和榜样的优秀人物形象呈现给他们呢?这都是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红色文化歌曲给学生,让他们在聆听中接受熏陶,在熏陶中逐渐学唱,在学唱中逐渐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如《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音乐旋律轻快、篇幅短小,更利于学习和传唱,简单明了的意思也更能让学生明白其价值意义,明白雷锋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在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时候,老师就会向学生们讲解歌词的意思,或者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们了解雷锋这个人物形象。“雷锋是谁?”“雷锋是一个红军战士!是一个为保卫祖国和人民而一心奔赴前线的英雄!”“那么大家知道雷锋的故事吗?”“雷锋是一个非常积极、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人。有一次,在一趟列车上,他看见一位老人没有座位,便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他,见他没有饭吃,便将自己的饭菜分给了他,这位老人被雷锋的行为所打动,连声称赞他是个好孩子。此外,他还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一个螺丝都不会浪费,是一个很好的节俭典范人物。”“那么,我们应该从雷锋身上学习什么精神呢?”“雷锋是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所以我们也要主动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不浪费食物,节约生活必需品,在生活中逐渐养成乐于奉献、勤俭节约的美德,我们也会成为其他孩子的楷模。”老师的这种提问和回答形式的教学能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雷锋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对雷锋的了解,逐渐学习雷锋的优良品质[4]。
4.积极参与课外红色文化实践
除了在日常课堂中加强红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学习生活。首先就是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例如朗诵比赛、红色主题班会、红色影视会、红歌大合唱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进行关于红军故事的文章的朗诵,观看影视剧《长征》等,将红色教育落实到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达到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另一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具体践行红色教育,走进展览馆或红色遗址切实感受当年红军走过的路,我们学校组织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毛主席挖的井,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时,将课堂搬到了红井旁,现场讲解红井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亲口尝井水,让他们真正学习到“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思想品质,让他们明白“一丝一线也当思来之不易”的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当地红色文化,并能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自己成长需要的精神品质。
结语
红色教育应积极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各级学校要提将革命红色内容具体融入到小学语文中,不断探索以红色文化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模式,最后,有效提高红色文化的渗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郭松芳.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华夏教师,2021(14):35-36.
[2]李志赟.关于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中旬,2021(12):0037-0037.
[3]蔡志鹏.“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J].黑河教育,2021(8):56-57.
[4]梁诗丰.立足乡土红色文化,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价值[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8):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