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来说,其主要针对电流变换、电压调整、电能分配等方面进行设计,以控制变电站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对区域用电提供保障。
一、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要求遵从一定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如果没有规定的设计原则,自动化控制将会出现标准无法统一、检修出现实施偏差、变电站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因此在对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中,要严格遵从设计原则。其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①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系统、中央信号系统等。其中继电保护系统包括变电站开关柜内的继电保护以及值班室的继电保护屏都应该在设计中保持统一不变。针对中央信号来说,在保持设计不变的情况下,也应该设计出一套固定的计量、信号和控制回路,同时使之进入到计算机检测与控制中去。因此,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中,遵循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极为重要的。
②电气自动化监视和控制原则:电气自动化监视控制原则也是电气自动化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变电站中的电气设计来说,其中电气自动化监视与控制是重要的一环。其能够监视变电站的地里使用情况,随之调整电流输送、电压调节等。在整个监视和控制系统中,终端会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已进行相应调节。因此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对自动化监视和控制系统应当保持一致,以确保终端的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具备电力调度的专网接口、软件硬件相互支持配合的互联网平台以及防误操自锁功能。因此在设计中应该保证监视与控制系统的统一,遵从电气自动化监视和控制原则。
③保护电气自动化配置原则:一般来说,在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设计中,都具备电气自动化系统配置。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系统配置大多数采用微机型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这种系统配置有利于保护变电站的低周减载功能。因此采用保护电气自动化配置原则,实现电气自动化的自投功能,以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合理性,保障变电站的正常使用。
二、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方式
(一)远端控制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变电站电气控制已经逐渐被淘汰。现在采用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远端控制方式对变电气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参数进行设计,对变电设备实现远端控制。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变电站在自动化控制中的时效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变电站设计中的设备消耗以及人力损耗,避免在检测监视变电站运行参数中出现的人员浪费问题。同时提高了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精度。
(二)集中控制的方式
在变电装置管理中,最为基础以及重要的工作就是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同时通过运行管理对变电站的电压输送以及调控进行配置。在这个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变电站运行的统一性,提供一种集中控制的方式。在变电站之间,其控制方式是统一的,对数据进行集中采集输送,提交到管理员手中进行分析。大大减少了管理员在对变电站管理中的难度,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以管理院疏忽而造成的设备故障,从而减少由于这些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三)线路控制方式
线路控制方式作为整个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基础方式,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用电量的需求大大增加,变电站的数量也就随之增加。在庞大的供电需求下,线路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提高,这也扩大了线路的应用范围,导致在出现变电站线路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监控以及维修。因此需要电气自动化控制对线路实时监控,能够针对线路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以及处理。另一方面,这也对线路维修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能够看懂自动化控制对线路的监控状态,保证线路监控功能的有效发挥。
(四)现场控制方式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下,能够及时地显示变电站中的现场设备监控状况,有利于现场工作人员对设备情况的了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视状态进行安全隐患的判断。同时能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维修方案的设计,保证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在这种控制方式下,能够很好的确保现场流程的控制以及设备安全。
三、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分析
(一)电气管理方面的融合应用
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控制中,对电气管理方面的控制是关键的步骤之一。电气自动化控制与电气管理的融合,使得电气管理结合编程以及调试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电气管理的稳定性。同时,这种应用的融合也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变电站发生误差的概率,有效地提高了电气运行过程中的准确性。
(二)在变电站自身自动化分析上的应用
对于变电站的应用分析来说,在变电站自身自动化分析上的应用也是重要的一点。其能够有效地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的能力,减少监控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成本的消耗。同时,采用微机控制的通用电磁装置,能够降低传输频率,使得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具有更高的效率。(三)在电网调度中的融合应用
在电网调度中的融合应用也能极大程度上保证目标的地调度、变电站终端的自动运行。自动化控制在电网调度中的融合应用可以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以及高效,最大程度上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
四、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策略
(一)不断优化监控系统运行管理
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管理中,监控机器故障而导致的变电站监控系统破坏是常有发生的。因此对监控机器进行合理的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管理办法。首先,要严格约束监控机器的管理人员,防止在工作时间使用监控机器去玩游戏、浏览网页等事情。同时也要禁止采用私人存储器与监控机器进行连接操作,防止监控机器因为外来病毒而受损。其次,对监控机器的使用要设置密码,防止操作系统以及监视软件被私人动用。密码应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中,工作人员不应该有知情权。最后,要定期地对监控机器进行问题排查,避免监控机器死机而导致的变电站监控问题,造成财力的浪费。
(二)注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管理
微机保护装置可以提供多套整体值,相较于一般的传统保护装置有更高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同时,这种保护装置能够实现异常自检、故障测距和故障录波等功能。所以,进行系统安全性的保障有利于变电站的使用,保障变电站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
五 结语:
随着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我国的变电站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其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变电站在电压调节、电流分配、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及时性和高效性。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进行优化,能够避免相关故障问题的出现,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电力系统。参考文献
[1]杨洋.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及应用研究[J]. 工程技术, 2019(01):131.
[2]张思聪,杨晓彤.浅析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应用[J].电工技术, 2017(02) :142.
[3]窦晓亮.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J]. 工业技术, 2018, 2018(18):736.
[4]陈余.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及其应用[J]. 科技展望, 2017, 27(0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