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也叫AIS,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疾病,造成脑供血不足,局部的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细胞功能障碍,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1]。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饮酒过量、体力活动不足等都是导致AIS发生的重要原因[2]。这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惯的变化,都和许多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目前对于AIS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是静脉血栓溶解,它可以在早期促进血管再通,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是静脉溶栓术后神经保护的关键[3]。依达拉奉是AIS患者中最常见的治疗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脑卒中等功效,但整体效果仍需进一步提高。依达拉奉右莰醇是国内新近上市的一类新药,其主成份除依达拉奉外,还加入了右莰醇结构。已有研究表明,相对于依达拉奉,依达拉奉右莰醇具有更显著的神经保护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4]。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将探索依达拉奉右莰醇与静脉溶栓配伍用于AIS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医师在临床上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为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3-75(60.45±3.83)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2-76(60.71±3.52)岁。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AIS的诊断标准;②经CT、MRI等检查确诊;③最后正常时间到就诊4.5小时以内;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血液系统,免疫功能不全者;②并发恶性肿瘤、肝、肾等器官损害的患者;③有脑内占位性病灶;④精神病患者或有认知缺陷;⑤对研究的药物过敏;⑥静脉溶栓治疗其他禁忌症。
1.2方法
2组均给予早期静脉溶栓术,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混合适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浓溶液30 mg混合适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2组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5]降低81%~100%;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19-80%;无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19%)、神经功能评分(NIHSS量表评估,分值越高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日常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评估,分值越高日常活动能力越好]、不良反应发生(皮疹、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M(Q1,Q3)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治疗效果比较[n(%)]
2.2NIHSS评分与BI评分比较
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NIHSS评分与BI评分比较(x̄±s,分)
2.3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不良反应发生比较[n(%)]
3.讨论
AIS是大脑细胞和组织的坏死性疾病,这是由于脑动脉血管突然供血、供氧不足,也有可能是由于脑血管形成了阻塞,引起了局部脑组织神经坏死,其发病迅速,需要及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导致严重的脑损伤。该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老年人,因此,如何修复受损的神经元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6]。AIS呈时间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分几步进行:(1)脑缺血后数个小时,因血流减少,脑组织中氧和养分的消耗,引起兴奋性的毒性反应,并引起梗死周边脑细胞的去极化。(2)损伤脑细胞分泌促炎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至缺血半暗带区,持续数日,触发脑组织炎性反应及氧化压力。(3)在随后的几天到几个星期内,炎性状态和ROS会破坏线粒体和DNA,从而引起脑细胞的坏死和凋亡。
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的不断进步,为AIS的早期治疗提供了可能。r-tPA溶栓虽然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但仍有可能出现血栓溶解性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由于静脉溶栓适应症有限、时间窗短,所以总体静脉溶栓率仍不乐观,目前国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只有2.5%,因此相当数量的患者无法进行静脉溶栓治疗[7]。目前,静脉溶栓再通率仅为30%左右,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不能从溶栓中受益,且再通后的再灌注损害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缺血再灌注可释放大量ROS,引发氧化应激,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钙超载、兴奋毒性、细胞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进而造成脑组织损伤,表现为梗死面积增加、无复流和出血性转化等,使患者在早期的神经功能变差,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8]。血管内治疗也存在着时间窗、缺血再灌注损伤、出血转化等问题,且受技术条件的制约,使其受益人群更少。在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应用神经保护剂等药物,通过对脑缺血后的级联反应进行干预,达到改善疗效的目的。因此,寻求有效的神经保护剂,降低再灌注损伤(如溶栓、动脉取栓等),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卒中药物的研发也是当今医学界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依达拉奉作为临床上常见的AIS治疗药物,可产生高效的自由基清除效应,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依达拉奉右莰醇除了依达拉奉外,还包含右莰醇,在临床应用中,既可清除氧自由基,又可产生较好的抗炎效应,使给药后的神经保护效应更加明显。一项国内的动物试验研究,评价注射用依达拉奉对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及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研究发现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脑外伤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降低神经元凋亡,其药效机理有助于提高学习和记忆功能[9]。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NIHSS、BI评分分别为(18.71±2.24)分、(44.38±4.48)分,对照组分别为(18.75±2.28)分、(44.30±4.5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9.46±1.09)分、(64.81±5.34)分,对照组分别为(11.31±1.78)分、(57.33±5.12)分,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依达拉奉右莰醇在临床上用于AIS的疗效确切,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的药理效应,一是通过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促进前馈环素的合成,可以有效地清除大脑中的毒性基团,防止氧自由基对大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纠正脑动脉的痉挛,以此来减轻因缺氧、缺血损伤而引起的脑水肿;二是该药还能降低脑内炎症反应,降低脑血管通透性,对炎症反应引起的脑损害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0]。因为依达拉奉右莰醇具有双重的药物作用,在多个层面上,形成了提高神经功能的药理效应,使疾病后的神经损伤得到充分的修复,从而显示出比依达拉奉更好的药物疗效,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观察组胃肠道、皮疹、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总发生率分别为4.00%、0.00%、2.00%、2.00%、8.00%,对照组分别为4.00%、2.00%、4.00%、2.00%、12.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验证,该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剂,服用后副作用较小,药物耐受性良好。但该研究仍有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临床试验时间短、样本量小、长期预后效果不详、长期疗效评价不明确等问题,因此,为了使研究的结论更加可靠,未来临床研究将会继续进行,通过扩大样本量,增加长期评价指标,以期实现对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临床使用价值的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AIS的方法,它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时也能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韩薇,徐宇浩,于明.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3):316-319.
[2] 张颖楠,姜扬,任莉,隋轶,徐冰.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开通良好患者脑损伤的改善作用[J].山东医药,2021,61(18):76-79.
[3] 姜飞,王东玉.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对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2水平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1):88-91.
[4] 薛广团,高巍,陈俊杰,等.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 2022, 39(11):771-772.
[5] Kwah LK, Diong J.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J]. JPhysiother, 2014, 60(1): 61.
[6] 陈小妮,谭会会,陈蕊.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海南医学, 2023, 34(3):314-318.
[7] 路鹏宇,刘毅,胡风云.早期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22, 62(32):63-66.
[8] 沈君华,朱保锋,王蕾,邢佳丽,李嘉.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iNOS水平的影响[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3,31(1):77-81.
[9] 王晓辉,崔小丽,常莎,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 20(6):137-140.
[10] 李剑华.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 16(2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