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徐伶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伶俐 ,. 数字化转型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教育,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330.
摘要: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信息化时代逐步迈向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重塑符合当前社会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多元化培养,对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数字化转型视角探讨高职人才培养路径,旨在对高职数字化改革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DOI:10.12721/ccn.2025.157330
基金资助: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职教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T2023207);2024年度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会课题“数字化转型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大数据、5G、AI等技术推动数字化飞速发展,传统企业也纷纷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传统信息化管理转向智能化管理,企业转型也从1.0走向2.0时代,而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人们也愈加重视人才在数字化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用于创新实践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培养的首要任务,亟待进一步研究。

一、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数字化是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产物,也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逼近路径,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所趋。近些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视不断提高,不断出台相关改革实施方案,旨在提高新时期职业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水平专业人才。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想快速适应新技术变革要求,高职教育在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学习和培养上也要不断进行变革,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进行扩展,拉近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此新时期职业院校要顺应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增强数字化变革理念,担负起为企业变革提供人才保障的重任,培养数字化专业及应用人才,推动社会数字化创新发展。尽管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已经收到了一些成效,然而效果却不够理想,职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职业院校要紧跟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教育与信息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有效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二、数字化转型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院校要结合当前人才培养现状,并结合社会改革要求,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首要任务,通过各方面协同规划,共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树立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从技术型到技能型,最终到技术技能型的一个演变的过程,职业院校的办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这也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功利性和工具性特点,使得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重视与企业的合作,热衷于企业实践教学,侧重个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的全面发展,致使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融合程度不断提升,我国企业转型人力与智力依托于职业教育转型,企业的变革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员的工作从原来的服务与操作转变成规划、决策、协调、评估以及智能系统维护,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及跨产业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也给职业院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职业院校要重新进行人才培养定位,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低层次的技能型人才,而要定位在偏技术的中高层技能型人才,且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故职业院校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内涵,重视职业精神与文化素养培养,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培养跨界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创新信息化职业教育理念

近些年来,“翻转课堂”、“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慢慢走进了职业院校的课堂,职业院校也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并一度掀起了研究、开发以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法的热潮,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终究还是脱离不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使得信息化教学形同虚设。因此,职业院校在人才方面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首要问题就是要创新信息化教学理念,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跨越时空来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着学生,将之前的微信课堂、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技术转换成跨时空的个性化学习,将线下与线上有机集合起来,突破学校和企业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转变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整合学习资源,将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借助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获得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3、建立“1+X”智能化教学体系

“1+X”证书制度是我国教育部门推行的改革制度,目的在实现高校教育改革,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同时也是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1+X”证书制度帮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校内教育资源,通过多维度、多层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旨在培养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要重构职业课程体系,将学生按照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专业能力分成各个维度,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证书,获得个人的证书体系,在高校开发的课程体系中,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获得深入地、不同领域的探究,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同时高校教师通过“1+X”学习平台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数字化管理平台中,借助企业高度模拟化促进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工作程序与管理制度,并强化学生在企业的实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操技能,更便能更好地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深入实践三教改革,从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具体包含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并科学设置学校兼职教师以及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积极研发新型专业特色教材,如数字化、融媒体等形态教材,同时鼓励教师开发职业“岗课赛证”相关教材。职业院校还应将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作为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结合“平台+模块+方向”的教学思路,建立理实一体学习场景和全媒体体验式自学场景,构建灵活、互动、信息化、智能化多功能教室,建立专业与企业合作和实践平台,形成人才培养联盟,深入一线了解岗位需求和培训需求,制订校区育人模式,建立订单式校企学徒制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中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课程思政与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实现校企课程体系重构、校企共享,形成1+N多门课程标准等,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教学使用模块化教学、项目制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知识更新与课程的数字化改革,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完成教学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步入了数字化时代,教育行业也实现了教育与信息的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也与社会经济建设联系的更加密切。数字化转型时期具有应用性和时代性,数字化转型是职业院校提高教育适应性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动力之源。故职业院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重视多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促进教学体系科学化和智能化,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礼,吴伟伟.面向数字时代重置教育和培训——欧盟《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的要点和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4):24-34.

[2]谭喜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训赛创融合”实现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8):105-109.

[3]杨晓柏.培养数字人才,服务产业升级[R].北京: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2019:5-20.

[4]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探析与研究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22(4):1-8+2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