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一种源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乳腺肿块、乳头糜烂等,伴有高发病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虽然手术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能有效控制疾病,但化疗的副作用、疾病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1]。特别是对疾病进展和复发的恐惧,成为了患者心理社会问题的主要来源。
癌症复发恐惧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其特征为孤独感、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的负面体验。这种恐惧,如果过度,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能和心理状态,引发多种心理应激问题。相反,适度的复发恐惧可以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提高疾病管理的参与度[2]。
希望水平在乳腺癌患者的康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3]。希望可以视为对未来积极结果的期待和信心,是患者在面对疾病挑战时的重要心理资源。高水平的希望能够激发患者的积极心态,增强面对疾病的内在动力和应对策略[4]。
叙事护理作为一种结合科学与人文关怀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通过帮助患者叙述、解释和重构对生活和疾病的认知与态度,能够有效挖掘患者的潜能,建立良好的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5-6]。这种护理方式不仅能改善乳腺癌患者对癌症复发的恐惧感,还能提升他们的希望水平和改善疾病应对方式,从而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持续的时间维度分析,本研究应用叙事护理于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结果显示这种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提高了他们的希望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更有效的疾病应对策略的形成。这些发现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强调了心理健康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确诊为乳腺癌,均处于化疗期;②年龄在18岁以上;③具备正常理解与沟通能力,且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肿瘤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伴有其他恶性肿瘤;②依从性较差、失访或中断治疗者。
通过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5-65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31例,导管内癌8例,髓样癌5例,其他类型1例,癌症分期为I期24例,Ⅱ期12例,Ⅲ期9例。对照组年龄范围也为25至65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9例,导管内癌10例,髓样癌4例,其他类型2例,癌症分期为I期23例,Ⅱ期14例,Ⅲ期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叙事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包括:
准备阶段:成立一个由经验丰富的叙事护理专家、专科护师和医生组成的小组。团队成员共同学习叙事护理知识,理解癌症复发恐惧的概念,并培训问卷调查方法,制定统一、规范的研究计划。
实施阶段:叙事护理专家与乳腺癌患者进行一对一访谈,鼓励患者通过写日记、录制视频或音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抗癌经历和感受。对于出现严重负面心理的患者,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专业干预。保证每个患者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访谈和交流,总共3至4次。所有访谈和交流记录采用匿名处理,确保患者隐私。
访谈技巧:选择安静、私密的环境进行,确保患者的舒适和隐私。访谈以患者的自述为主,研究人员提供尊重、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记录和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引导患者进行情绪自我调节和缓解癌症复发的恐惧感[7]。
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叙述和日记,帮助患者识别问题和情感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康复计划。采用人文关怀、心理干预和倾听倾诉等方法,帮助患者重建自我认知,进行放松训练,转变负面情绪,培养积极的心理体验。鼓励患者参与社交和文化活动,增强社会支持,提升疾病应对能力。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癌症复发恐惧(FCR)水平
使用癌症复发恐惧量表(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Inventory, FCRI)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癌症复发恐惧程度。考虑到研究关注了时间维度,评价将侧重于FCRI的不同维度在护理前后的变化,包括触发因素、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应对策略、洞察力、心理痛苦和寻求安慰。FCRI总分范围为0至168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癌症复发的担忧程度越高[8]。同时,关注这些维度在时间维度上的趋势和相互关系。FCRI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2。
1.3.2 疾病应对方式
为测量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疾病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量表(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MCMQ量表包含3个维度,即面对、回避和屈服。在研究中,将持续观察这些应对方式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特别关注护理前后在不同维度上的得分变化。MCMQ总分范围为20至80分,分数越高表示疾病应对方式越好[9]。MCMQ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6。
1.3.3 希望水平
使用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 HHI)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希望水平[10]。在研究中,将注重观察希望水平的时间轨迹,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和与他人保持的亲密关系。HHI总分范围为12至48分,得分越高反映患者的希望值越高。同时,我们将研究这些维度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得分变化趋势。HHI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1。
1.3.4 护理满意度
在评估护理满意度时,将采用本院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同时观察护理满意度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包括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访谈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和护理效率等5个条目。满意度调查表采用100分制,根据分值划分护理满意度等级,<60分为不满意,60至80分为满意,>8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计算为(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1 两组FCR、希望水平及疾病应对方式比较
进行叙事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癌症复发恐惧量表(FCRI)、医学应对问卷量表(MCMQ)及希望量表(HHI)的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在接受干预前的癌症复发恐惧、希望水平和疾病应对方式方面具有可比性。
叙事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FCRI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叙事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对癌症复发的恐惧。同时,观察组在MCMQ和HHI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叙事护理不仅提升了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还改善了他们的疾病应对方式。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变化趋势表
表2 希望水平变化趋势表
表3 疾病应对方式变化趋势表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接受叙事护理的乳腺癌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具体数据见表2。
表4 护理满意度比较表
3 讨论
3.1 癌症复发恐惧的时间维度变迁分析
癌症复发恐惧的时间维度变迁在本研究中显得极为显著。观察组患者在经历了叙事护理的过程后,呈现出明显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下降趋势。分析原因可能是在治疗初期,观察组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较高,但随着叙事护理的实施,治疗中后期逐渐减弱至最低。这种趋势显示出叙事护理在患者心理适应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一变迁反映了叙事护理在帮助患者理解疾病过程、面对治疗挑战以及重塑对生活的信心方面的有效性[11]。通过自我故事的表达,患者更容易认知到癌症治疗中的不确定性,并逐渐建立起对治疗结果的正面期望。叙事护理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和情感整合的平台,使患者能够审视并适应自身情感状态,从而减轻了其对于癌症复发的持续担忧。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显著下降,这强调了叙事护理作为一种心理支持手段的独特价值。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叙事护理如何在更大范围和更多样化的患者群体中发挥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叙事护理在不同癌症阶段的效果。这一发现为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的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强调了综合治疗中心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的重要性[12-13]。
3.2 提升希望水平和改善疾病应对方式
患者希望水平的动态演变在叙事护理介入下呈现出显著的积极趋势。随着治疗的进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初期和中期表现出明显的希望水平提升。这一动态变化与叙事护理的个性化指导密切相关,患者通过叙述个人经历和愿景,逐渐建构对未来积极的期望。[14]叙事护理创造了一个安全而支持性的环境,使患者得以通过言语表达内心的渴望和愿望,从而激发对治疗过程积极面向的信心[15]。
对照组在希望水平方面的变化相对较为平缓,缺乏与观察组同样的显著提升。这强调了叙事护理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在激发患者内在积极动力方面的独特价值[16]。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挖掘叙事护理如何影响患者的希望水平,并进一步探讨这种积极心态如何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对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发现提醒着护理实践中应当更加重视患者情感需求的关注,以提升其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17]。
3.3 疾病应对方式的变化趋势
叙事护理在观察组患者中引发了疾病应对方式的显著变化趋势。研究揭示,在叙事护理的指导下,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在治疗中后期呈现出积极的转变。观察组患者逐渐采用更为积极主动的策略来面对癌症治疗过程中的挑战,这体现在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治疗不适和更积极地参与康复计划。这一变化可能归因于叙事护理在帮助患者建构对抗疾病的新认知、鼓励积极思考和提供应对策略方面的有效性[18]。
相对而言,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变化较为有限,未呈现出明显的积极趋势。这对比强调了叙事护理在引导患者更健康的心理应对方式方面的独特价值。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叙事护理如何影响患者在长期康复中的持续应对方式的改变,并在护理实践中促使更广泛的应用,以提升癌症患者的整体康复体验。这一发现为护理团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着眼于帮助患者培养积极的疾病应对心态。
3.4 护理满意度
在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患者对叙事护理表达了显著的满意。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访谈能力、问题沟通能力以及护理效率等方面的满意度普遍高于80分,表明叙事护理在提供个性化关怀和支持方面获得了患者的积极评价。相较之下,对照组的满意度则相对较低,未能达到同等水平。这一结果强调了叙事护理在提高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卓越效果。在实际护理实践中,注重叙事护理的推广与运用,有望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和温暖的护理体验。
3.5 研究展望与实际应用
研究中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考虑。首先,样本规模较小,可能限制了结果的普适性。其次,本研究未对不同癌症阶段或治疗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因而在深入理解叙事护理在不同情境下的效果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的研究可通过扩大样本规模和更详细的分层分析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并深入挖掘不同背景下叙事护理的实施效果。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本研究结果仍为未来研究和护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未来的研究可着眼于深入探讨叙事护理在不同癌症患者群体中的效果,并结合更多生理学数据来解析其机制。在临床应用与护理实践方面,护理团队应加强对患者心理需求的关注,积极推广叙事护理的应用,以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水平,为其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这一研究旨在引导未来更深入的研究和护理实践,以优化乳腺癌患者的综合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翟祎,李小环,赵春玲,等."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研究[J].微创医学, 2021.
[2] 李佳佳、夏瑞强、南克、周盈丰、李军.COVID-19疫情期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 2020, v.32(08):64-66.
[3] 徐欣怡,许勤.简明围. 术期疲劳评测量表的汉化及其在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2):5.
[4] 周俐李, 俐丘, 梅青谢,等.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评估[J].国际呼吸杂志, 2013, 033(021):1613-1616.
[5] 叶瑞繁, 耿庆山, 陈剑,等.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与Beck抑郁问卷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评定抑郁的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1):4.
[6] 张珏颢, 杨学林, 张凯.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卷3期, 233-237页, ISTIC, 2020.
[7] 李佳佳,夏瑞强,南克,等.COVID-19疫情期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 2020, 32(8):3.
[8] 万惠惠.优质护理在改善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中的作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 2018(28).
[9] 吕倩倩.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39卷18期, 64-66页, 2022.
[10] 张杏羽.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 2019.
[11] 洪泓,梁素琼,何文君,等.两种抑郁量表在乳腺专科门诊抑郁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9):2.
[12] 付蓉,陈泽雯,黄名璐,等.DHI量表和HADS量表在外周性眩晕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13):3.
[13] 郑磊磊,王也玲,李惠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综合性医院中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 2003(5):3.
[14] 苏茜,刘玉萍,程幼夫,等.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健康体检中心应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四川医学, 2012, 33(1):3.
[15] 白晗.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分层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 2022(034-006).
[16] 方芳,台瑞,余倩,等.预康复对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43(1):70-78.
[17] 洪宇彤丘丽红杨猛,等.术前预康复策略在高龄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21, 028(010):46-49.
[18] 车建焕,赵彤霞,陈潇,等.系列化护理干预措施在下颌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 42(4):4.
作者简介: 刘晓静(1987-),女,籍贯:河南省安阳市,现有职称:主管护师,毕业院校:新乡医学院,专业:护理学,研究方向: 心理护理学;罗艳艳(1965-),女,籍贯:河南新乡,现有职称:教授,毕业院校:新乡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研究方向: 心理护理.应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