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破解之我见
郑晓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晓奇 ,. 教师职业倦怠破解之我见[J]. 中国职业教育,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331.
摘要: 目前,职业倦怠逐渐成为博广大群众眼球的关键词,尤其是在助人型岗位上高发,比如教师就是一个最为显著的行业,在相关文献中,对于教师类岗位的职业倦怠的文献数量遥遥领先,当然在各行各业中都有职业倦怠的出现,只不过助人型的岗位上更为多见。鉴于此,本文探究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破解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教师;职业倦怠;破解
DOI:10.12721/ccn.2025.157331
基金资助: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新陈代谢不可避免,优秀的名师会从朝气蓬勃到波澜不惊,心生厌倦,教师职业倦怠就成了一些学校目前面临的棘手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主要从加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入手,加强思想工作,调动中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幸福感形成的原因就是教师新的价值观的建立,所以,要建立起教师的幸福感,教师应该从对职业的认识入手,正确分析职业的特点,分析自己的能力水平,建立合理的期望,利用各种条件,积极实践,不断调适,建立起真正的职业幸福感。

1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指的是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疲劳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情绪、个性和成就感。在情绪上表现为对工作没有热情,在个性上表现为刻意疏离工作环境,在成就感上存在过低的自我评价,认为当前的职业无法成就自我价值。

费登伯格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面对工作压力时,所处于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罗曼.罗兰说:职业倦怠就是,你有工作能力,但是你却丧失了工作动力!(比如:以前的名师、模范教师成绩突出,现在默默无闻,经常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或者手足无措。)

2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如果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那么他们会极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会经常感到愤怒、烦躁、枯燥、乏味。这种情绪变化会危害教师的心理健康,甚至对教师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自身,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当丧失了工作热情和兴趣后,教师可能会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心理变化,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阻碍学生的进步。与此同时,教师疲惫、易烦躁的状态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课堂氛围沉闷,这将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在家校沟通中,教师的倦怠心理会使其疏忽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这容易使教师和家长间产生矛盾,为开展教学工作增添困难。

3教师职业倦怠破解策略

3.1坚持读书,提升教师内涵

读书,是最好的教育氛围。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然而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裹挟下,很多教师变得眼中只有分数、只有成绩,而对于生命中的阅读却逐渐淡化了。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读书,最应该读书的教师群体却成了远离阅读的一个群体。我们经常说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要让教师爱上阅读。作为学校的管理层,更要重视阅读的作用,为教师购置专业理论、文学作品和生活类书籍和杂志,定期举办读书分享和读书沙龙,开展“共读一本书”“我为好书推荐”等活动,营造读书氛围,让校园成为阅读的乐园。为教师定量、定任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读一本专业成长类书籍,读一至两本其他富有正能量的书籍,记写读书笔记,分享阅读感悟等。作为教师,认真地读几本书,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提升教师内涵,生活工作也随之会变得美好。

3.2职业幸福感取决于对自身职业的认同

1、这种认同感简单讲也就是对职业的兴趣,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能找到职业幸福感,这个兴趣不只是感性层面上对自身职业的喜欢,而且是要经过理性的分析后建立起来比较稳固的认识和爱好,愿意为教师这个职业付出自己的努力,希望在这个职业中收获成功。教育事业是教师的第二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的教师,都将直接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到而且应该会体验到教师职业幸福感。

2、教师职业幸福感就蕴涵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成为师生生命的升华过程。任何职业都需要奉献,若能将工作当作幸福的事情,将职业与生活融为一体,将生命意义与职业意义联系起来,他就不会从奉献中感到有什么损失。相反,他甚至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作奉献,他会从教师职业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充实。对于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幸福生活的本身。

3.3社会层面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事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全社会要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形成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支持教师、关心教师、爱护教师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社会媒体要深入挖掘我国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彰显其当代价值,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起公众对教师的尊重。社会公众通过了解优秀教师的事迹,能充分意识到教师的伟大,领悟教师所承担的艰巨责任,从而肯定和认可教师的付出,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这能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职业认同感,从而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3.4强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可以面向教师定期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使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更好地胜任教师岗位,消除职业倦怠。学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一些活动,丰富教师的假期生活。比如,当地的几个学校可合作开展有关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表演活动,以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释放压力,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还需要制定人性化、有温度的管理制度,多与教师进行沟通,除了关注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表现,还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变化。可多组织一些非教学工作方面的会议,让教师在会议上分享自己的心理变化,提出对学生、对学校、对学校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释放自己的压力,提出自己的问题,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从而消除职业倦怠。

结束语:

概而言之,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素质高尚、心态阳光的学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并且有职业归属感、幸福感、荣誉感的教师队伍。学校需要关注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帮助教师减轻外在压力,让教师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在工作中,教师应该保持热情,学会排解自己的情绪,用正面情感感染学生,为学生带来正能量,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燕.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J].好家长,2023,(42):72-74.

[2]魏丹丹,古翠凤.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37(06):18-22.

[3]姚登旺,郑鑫,尚定军,刘娟娟.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压力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职业倦怠与焦虑的中介作用[J].南京开放大学学报,2023,(04):54-60.

[4]吴金昌.云南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缓解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3.

[5]黄明明,陈丽萍,彭香萍.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源与其离职意向的关系: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序列中介作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1):56-67.

[6]邓常珠,唐芳贵,陈志平.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对5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调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06):32-37.

[7]梁智.破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难题[J].人力资源,2023,(22):118-1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