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开展德育工作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自我,不断雕塑自己的过程。德育教育是与体育教育、智力教育、美术教育等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的复杂多样性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与各国联系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下,初中生的价值观会受到多种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德育工作又多是说教灌输性教育,其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接受效果不佳,自然德育的效果也不理想。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
当前社会,初中生所处的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中的信息五花八门,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消息诱导而使其进入错误的方向,学生的思想会受到网络资源的影响而变得复杂,网络信息比之传统德育又多姿多彩,增加了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也降低了学生的信息接受度。
(三)德育工作的内容老套不新颖
传统的德育工作基本上等同于思想政治课,灌输式的培养模式、千篇一律的道德意识培养内容老套,无法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且多年来对教学的内容不进行更新,不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缺乏学习的相关兴趣,自然会增加班主任老师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
(一)树立全新的德育工作理念
教育工作不能固步自封,要跟随时代不断更新和丰富教育内容与教育理念,想要让德育工作取得一定的实际作用就要让其具有相应的开放性,要敢于打破德育工作的局限性,将课堂转向社会,带领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多参加实践活动,拓展活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切实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提高班主任德育水平
班主任做好自身的德育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要经常关心、接近学生,平时也可以和学生交流,要平易近人,不能整天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再者就是自己遇事的时候要冷静,要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个人原因而影响整个班的学习进度。对于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理解和允许学生有过错,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教学中不仅要言教,还要注重身教,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自身还要有良好的形象,比如:不要穿拖鞋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衣服、头发要整洁干净。
(三)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开展理想教育
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动态,从而在工作中能够有效做到对症下药,帮助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要让学生知道,理想不是妄想,理想需要通过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来实现,没有理想的生活就失去了目标,也就没有了奋斗的动力,以此教育学生坚持理想,树立崇高信念[1]。
(四)利用微信丰富德育的方式
传统的德育方式无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会在枯燥的说教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班主任要革新教学方式,利用微信,QQ等方式搭建德育交流平台,帮助学生解决困惑,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实践体验、收集德育心得等方式,向学生传播正面积极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活动中和结束时,班主任要树立起反思的意识,积极总结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改善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整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活动,并且将这些活动带到德育工作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用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采取有针对性地教育。
(五)采用多种方法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更好的实效性,要不断拓宽它的实施路径,用多种方法来实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德育一般都是指学校的德育,那么学校的德育就会受到一些教育者的影响。德育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根据教育方针和教育任务来指导,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六)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要注意采用的方式方法,不能给学生一种被班主任叫去谈话的感觉,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在心里感觉到师生平等,而非上下级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地敞开心扉,才能真正在交流中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也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班主任选择的方式也要有区分,合理地选择交流方式,才能更高效地达到相应的目的。
(七)抓细节教育学生行为规范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初中学生要做到对人诚实守信、加强社会实践、团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具有创新意识,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懂得自我保护、远离烟、酒、毒品等。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要着眼于高处,着手于细节,通过持之以恒地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行为道德素养,提升行为规范。
(八)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为了更好实施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要把学生当成有灵魂、有思想的人来看待。师生之间并不是一种"我来说,你按做"的关系,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要用一种强迫、命令的方式来教学,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反感,也起不到好的效果,所以一切要从学生出发,注重学生的发展。比如可以创设一些德育的情境,发展学生的德育情感,德育情境可以是家庭的,也可以是学校的,家庭的可以是与家人的关系,校园的可以是学校环境的净化、校园的绿化以及师生关系。家庭的德育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也能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九)良好的德育环境是高效进行德育工作的保障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注意环境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所谓物以类聚就是如此,每天与积极向上的学生一起学习,学生自身的行为与思想会随着时间而逐步得到升华,这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总之,初中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不但需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德育修养。最重要的还是要"以人为本",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静静.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6):73.
[2]陈雄生.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8(15):62-63.
[3]张敏嫦.关于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8(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