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病症,急性期随着患者病情和症状加重,“三凹征”表现明显,如果未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危及生命[1]。儿童是支气管哮喘的高发人群,具有较高患病率,且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通常由诸多炎症细胞参与,如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患儿发病后咳嗽等症状明显,病情严重可导致呼吸困难等表现,对于处于身心健康发展关键时期的儿童造成严重危害[2]。因此,早期阶段有效治疗十分重要,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以西药对症为主,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相关症状,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虽然效果确切,但是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容易引发其他不良反应[3]。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方法,且目前中医治疗在儿科治疗中应用广泛,因为效果显著、无副作用、使用方便等优势,深受青睐。其中外治法是中医常用治疗方法,治疗该疾病经验丰富,常用方法有小儿推拿、穴位敷贴、耳穴压豆等[4]。基于此,本研究对中医外治法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期限2022.3月-2023.3月,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较小(P>0.05),如表1所示。可用于比较分析。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确诊疾病;(2)年龄3-10岁;(3)近1个月未服用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相关药物,如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4)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咳嗽等症状由感冒等其他疾病导致;(2)患儿依从性差,无法坚持合理用药;(3)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4)先天性疾病;(5)对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儿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初始剂量0.5-1mg/次,每日2次;维持剂量0.25-0.5mg,每日2次;给予患儿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剂量4mg,每日1次;给予患儿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初始剂量2.5mg,在雾化器中置入沙丁胺醇,患儿吸入雾化溶液,直到支气管扩张,效果欠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将剂量增至5.0mg,每日4次。治疗周期为1个月。
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中医外治疗法,西药用法用量和对照组相同。中医外治疗法:(1)穴位贴敷。方药选择白芥子散方,主要成分有延胡索、芥子、甘遂、法半夏、胆南星、细辛等,各5g,将上述药材制成贴敷膏,直径和宽度为2cm和1cm,院内中药房制作。遵循冬病夏治原则,在夏季初、中、末伏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合理选穴,初伏:定喘、膏肓、肺俞;中伏:大椎、风门、脾俞;末伏:大杼、脾俞、肺俞。方药采用鲜姜调和,每次贴敷时间3-5d,如果局部存在水疱等,应及时揭下,常规消毒。1周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2)耳穴压豆。选用经由沸水烫过的王不留行籽,放置于0.6cm×0.6cm胶布上,在耳穴反应区合理选穴,具体包括肺、平喘、神门、交感等穴位,每次治疗时贴双耳,选择2个或3个反应区,指导家属适度揉压、按捏王不留行籽,以患儿感受耳部发热、酸麻胀感为宜。每日进行3-5次按压,每周更换1次王不留行籽,治疗周期为3个月。(3)小儿推拿。推拿手法选择清肝经、清肺经,联合脾、肾、肺经,每日14分钟,10次/min,同时推六腑、三观,每日150次,20次/min,揉天突穴,共50次,10次/min,揉定喘穴,共150次,30次/min,揉按乳旁、乳根150次,25次/min,分推膻中,共20次,5次/min,揉肺俞穴,共150次,25次/min,开天门,共20次,10次/min,推坎宫、太阳,各20次,10次/min,治疗周期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患儿喘憋情况显著改善,未出现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有限:患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相关症状未改善或病情加重。(2)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包括咳嗽、喘息、胸闷、哮鸣音等症状,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计0、1、3、5分,计算总分。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3)肺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主要有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吸峰流速(PEF)。(4)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比较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
2.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x̄±s,分)
2.3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x±s)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5所示。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n(%)]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高发疾病,是一种多类细胞组分和细胞共同参与引发的气道慢性炎症病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关联性强,具体表现为复杂且广泛性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进而导致胸闷、气促、喘息等症状表现,夜间及凌晨症状明显,多数患儿经治疗能够减轻相关症状[5]。临床治疗该疾病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通常结合患儿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抗感染治疗、吸氧及对症用药等,应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但是西医治疗对疾病复发的控制效果欠佳,且长期用药治疗副作用明显,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6]。并且由于病情迁延不愈,患儿免疫力也会降低,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生长[7]。因此针对疾病的治疗仍需要探索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医针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历史悠久,很多古代医书中均有哮喘的相关记载。元代前,哮喘主要被列入“喘证”,元《丹溪心法》首次将其命名为“哮喘”。中医学认为,小儿肺脏娇嫩,脾肾皆虚,且外邪入侵肺经,导致痰浊,严重影响气道通常,肺宣发肃降功能下降,气逆导致痰动,进而引发疾病[8]。哮喘患儿因为脏器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反复严重,同时导致脏器阴阳亏损,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表现。相关研究表明,邪实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机,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祛邪,且通过临床辨证可知,儿童支气管哮喘以热性最为常见,中医治疗应遵循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原则[9]。中医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包括内治和外治两种方法,内服汤药主要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对症中药,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外治法最早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云“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发展至今,中医涌现出诸多外治疗法,如穴位贴敷、推拿等,应用广泛,适用于药物服用依从性较差的儿童,且具有副作用小、方便、效果确切等优势[10]。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对患儿采用中医外治疗法效果理想,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安全性较好。穴位贴敷是常用外治疗法,主要在相应穴位贴敷中药,药理经脾渗透发挥药效。研究证实穴位敷贴可有效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改善相关症状,减轻气道阻塞[11]。本研究选用白芥子穴位敷贴疗法,初伏选肺俞、膏肓等穴位,具有止咳平喘功效,二伏选风门、大椎等穴位,具有清热宣肺功效,三伏选肺俞、肾俞等穴位,具有补益肺肾的功效,且方中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等药物具有祛痰、温肺、清火、止咳等功效。耳穴压豆也是常用中医外治疗法,耳为宗脉聚集处,取王不留行籽对耳穴反应区进行治疗,具有疏通经脉、调理肺气、扶正祛邪的功效。另外,研究显示,耳穴压豆对物理、化学感受器有直接影响,具有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及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有助于强化患儿机体抵抗力[12]。小儿推拿也是中医外治常用疗法,可结合病因达到强化患儿机体免疫力的效果,通过揉、捏、推等手法作用于患儿的腧穴,达到补益脏气的作用,具有补气固本、疏通经络、温化痰饮的功效[13]。另外,小儿推拿操作便捷、无创、与药物治疗相比患儿更易接受,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对儿童支气管哮喘采用中医外治法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恢复,减轻患儿不适症状,促进其肺功能恢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翠翠,刘志钟,刘威. 3~6岁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21,26(7):1026-1029.
[2] YUICHI,KAMA, YOSHIYUKI,YAMADA, TAKASHI,KOIKE, et al. Antibiotic Treatments Prolong the Wheezing Period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ildhood Bronchial Asthma[J].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2022,183(6):617-627.
[3] 张响玲,马旺生,陈向忠,等. 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舌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9,14(10):2790-2793,2797.
[4] 欧允裕,乔赟. 中医外治法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进展[J]. 甘肃科技,2022,38(19):97-99.
[5] 潘俊秀,周洁,彭云,等. 皮下注射及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对比[J]. 当代医学,2022,28(20):71-73.
[6] PAPAMICHAEL M. M., KATSARDIS CH., LAMBERT K., et al. Efficacy of a Mediterranean diet supplemented with fatty fish in ameliorating inflammation in paediatric asthm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human nutrition and dietetics,2019,32(2):185-197.
[7] 杨佳,范亚丽. 中医内外兼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3):5-8.
[8] 张媛媛,朱振刚,吕英. 中医外治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19,28(8):1499-1501,1504.
[9] 冯天骄,武蕾,侯硕,等. 中医外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19,34(12):2563-2569.
[10] 刘志平,冯亚兰. 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6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22,50(3):76-79.
[11] 黄国花.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2022,31(4):107-109.
[12] 张小茜.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护理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227-228.
[13] 李明,李伟元,黎俊玲. 小儿推拿联合止敏平喘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免疫功能及外周EOS、ECP、IL-5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8):89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