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予以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符雪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符雪梅,. 骨折患者予以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J]. 当代中医药,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18.
摘要: 目的: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6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8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为77.78%,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够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特色护理;骨折;疼痛;髋关节功能
DOI:10.12721/ccn.2023.157118
基金资助:

中医特色护理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方式,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较多,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工业的快速发展,骨折发生率也显著增加。手术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方式,但受骨折、手术创伤等因素影响,可导致炎性因子大量释放,术后疼痛明显[1]。同时,患者受伤后,极易出现烦躁失眠、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加剧其疼痛程度及应激反应,还会延缓骨折愈合,增加并发症风险。因此,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2]。常规护理由于措施较为单一,被动性、经验性较强,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而中医特色护理则能够充分利用辨证施护以及整体护理的特点,能够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因此,本文将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6例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髋部骨折;(2)接受手术治疗;(3)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患者;(2)严重内科疾病患者;(3)有酗酒史、药物滥用史患者;(4)肝肾功能损害患者;(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严重精神认知障碍、焦虑症患者等。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48~79岁,平均(65.86±4.0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0 min~12h,平均(6.24±2.09)h。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49~80岁,平均(66.46±4.2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4 min~12.8h,平均(6.33±2.22)h。两组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辅助检查、病情观察、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及康复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具体方法:(1)耳穴埋豆:术后 6h开始,给予耳穴埋豆处理,选取耳大神经、枕小神经、皮质下、神门等部位,主穴包括:大肠、小肠、皮质下、直肠下以及敏感点;配穴包括:交感、肝、肺。首先评估患者的耳郭情况,确认无丘疹、充血、水泡、硬结后,使用酒精消毒,一手托起患者耳郭,一手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医用胶带紧贴在穴位上,轻轻按揉,每次1~2min,每次可选5 ~ 7 穴,以产生酸胀麻感为宜,1次/d,双耳交替;(2)推拿按摩:术后 6h开始,进行穴位推拿、按摩,选取丰隆、蠡沟、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每穴2min,直至产生酸胀麻痛,3次/d;沿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推拿,15min/次,2次/d;(3)中药外敷:术后第1d,应用中药外敷,药方组成包括没药、桂枝、乳香各20g,大黄10g,芒硝3g等;浸泡30min,煮沸,时间50min,取汁800ml,使用无菌纱布浸泡,患肢局部湿敷,但应避开切口,温度32~35℃,时间20min,3次/d,持续5d;(4)饮食调节:根据患者的不同阶段给予饮食调节,术后早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例如水果、五谷杂粮、蔬菜;中期应以调和为主,目的在于接骨止痛、舒筋活血,适当补充营养,可食用高维生素、当归肉丸汤、排骨汤等食物;而后期应以“补”为主,基本原则为补益肝肾、补气养血,可多食用生姜煲牛肉、老母鸡汤等;(5)中药内服:选择桃红四物汤加味方,药方组成:桃仁、红花、牡丹皮、生地黄、延胡索、当归、赤芍、没药、乳香、川芎等,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后第1d、出院时评价,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越高,提示其疼痛程度越严重。出院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应用Harris 评分量表评价,分为优(>90分)、良(80~90分)、可(70~79分)、差(<70分)几个等级,分析其优良率。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x̄±s)均录入SPSS22.0软件,应用X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术后第1d,观察组、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6.02±1.24)分、(6.10±0.98)分,无明显差异(t=0.215,P>0.05)。出院时,观察组、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20±0.59)分、(3.34±0.65)分,差异明显(t=5.510,P<0.05)。

2.2髋关节功能比较

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为77.78%,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n(%)]

image.png

3.讨论

疼痛是骨折术后常见症状,受手术创伤、体位受限、神经组织炎性水肿等因素影响,可导致疼痛加剧,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加剧其负面情绪,还会影响其术后康复[3]。因此,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通过恰当的护理干预,可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其疼痛阈值,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而中医特色护理是一种基于整体调节、辩证施护理论开展的护理方式,可调节阴阳失调,改善脏腑功能,对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疼痛程度均具有积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应用耳穴埋豆、推拿按摩、中药外敷及内服、饮食调节等措施,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为77.78%,差异明显(P<0.05),也证实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实施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耳与机体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耳穴埋豆可刺激相关穴位,达到调和阴阳、通经活络、镇静安神、养气补血的目的。西医认为,按压刺激耳部相关穴位,能够调节脑部皮质层抑制、兴奋机制,可促使损伤器官功能恢复,达到畅通气血、镇静镇痛的效果[4]。而中药外敷、内服是中医常用诊疗技术,通过辨证用药,通过外敷或内服方式给药,可达到消肿镇痛、抗炎、温经壮阳、活血通络等多重功效。此外,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是津液气血补充的主要来源,而在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的饮食调护,可达到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5]

综上所述,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够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洁,党玉清,宿清翠.中医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9,37(5):56-58.

[2]李筱红,钟素珍,李小华.中医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7):2861-2864.

[3]高玲玲.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中医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6):855-856.

[4]周琴,周小兰.中医护理预防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并发症的效果[J].光明中医,2019,34(14):2243-2245.

[5]黎丽娇.中医护理改善胫骨骨折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329-33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