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结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史满红 武红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史满红 武红红,. 人性化护理在结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肿瘤研究,2024.3. DOI:10.12721/ccn.2024.157029.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癌围手术期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结肠癌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的对象,均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双色球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上床时间、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结肠癌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结肠癌;围手术期;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029
基金资助: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结肠癌的具体病因,但是一般认为与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吸烟、运动缺乏、社会因素、精神、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该病,但是外科手术作为创伤性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再加上手术过程中切除了病变组织,患者的消化功能有所减弱的情况,术后容易继发营养不良、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有研究表明,结肠癌围手术期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有关文献较少,不具备普遍性。为了进一步明确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纳入结肠癌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的对象,均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双色球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最小40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63.38±3.46)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6:14,年龄最小41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63.82±3.54)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即术前8h禁食,6h禁饮,术前1d清洁灌肠,术后给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切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常规胃肠减压,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手术前,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普及结肠癌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接受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和手术。术后耐心对待患者,认真倾听患者主诉,维持患者情绪的稳定。(2)饮食护理:叮嘱患者术前3d进食流质食物,术后通气后可少量进食清流质饮食,如米汤、肉汤等,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呕吐,给予软烂米粥、麦片等半流质食物,采用少食多餐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水分,包括温开水、糖水、盐水等。进食时采取舒适体位,防止食物反流。(3)体位护理:手术过程中在容易受压位置垫上软垫,避免皮肤受压;术后患者麻醉苏醒前采用去枕平卧的体位休息,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食物反流而发生误吸;术后6h后,患者意识清醒,情况稳定可采用半卧位休息,使呼吸更加顺畅,有利于引流,且减少腹部的压力。(4)运动护理:术后48h,定期给予患者按摩,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运动,如肢体的屈伸、旋转运动等,叮嘱患者活动时动作要轻柔舒缓,避免牵扯到切口和引流管。叮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和切口粘连的发生。(5)造口瘘的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延长了切口愈合的时间,增加造口瘘感染的风险,因此,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情况,必要时给予束腹带包扎,观察患者切口周围皮肤的情况以及排便情况。叮嘱患者咳嗽时要压住伤口,并避免牵扯到伤口。术后48-72h可开放造瘘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隔开腹壁切口和造瘘口,避免污染切口。

1.3 指标观察

1.3.1临床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通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的数据。

1.3.2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用%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首次上床时间、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数值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临床指标比较(x̄±s)

1.png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管家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png3讨论

结肠癌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40岁以上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其中41-65岁人群更容易患上此病。在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排恶性肿瘤榜第三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病后早期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后期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以及感染、贫血等全身性的症状。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该病,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切除病灶,以降低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但是由于生理结构的改变,大部分患者术后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应该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人性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关注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帮助,倾听患者的主诉与需求,尊重和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进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其各项临床指标的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的康复情况更佳。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人性化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人性化护理在结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玲燕, 黄小珍. 人性化护理在结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学, 2023, 47 (11): 1393-1395.

[2]耿玉双. 精细化护理在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2, 20 (06): 145-147.

[3]叶秀雯, 杨晓晓, 刘爱丽. 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措施和护理质量分析[J]. 当代医学, 2020, 26 (30): 186-188.

[4]王菊花.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 28 (S1): 233-23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