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开始多姿多彩起来。从公园的艺术交流角,到中国大妈的广场舞,无一不显示出群众对精神文明的追求,这其中群众文化音乐创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群众文化艺术丰富着人们的业余生活、放松着群众的身心。针对这种情况,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应该得到深入的研究,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二、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出现的问题
2.1 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众口难调
社会群众对于音乐的追求是多样化的,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取材比较丰富、创作形式也比较多、风格更是千变万化,这是因为群众的组成基础非常庞杂,每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背景、经历履历、性格爱好都不一样,所以群众对于音乐的偏好类型也是不同的,可以说是众口难调。对于比较内向的人来说,他可能喜欢比较舒缓的音乐类型,而外向活泼的人来说,他可能喜欢比较动感节奏的音乐类型。年龄比较偏长的人,可能会喜欢传统戏剧,而年轻人可能倾向于喜欢RAP和布鲁斯。学校的学生可能会喜欢民谣类型的青春音乐,而白领丽人则喜欢比较动感的流行音乐。艺术家可能会喜欢比较高雅的美声唱法,老百姓可能会喜欢比较脍炙人口的网络音乐。这些巨大的审美差异,区分出来不同的音乐品味,每一个渠道的音乐创作,都是体现了不同的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需求,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的难度。
2.2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素养问题存在差距
对于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问题,是一个广泛性的音乐创作问题,每个人都拥有创作灵感,每个人都拥有创作的权力。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广泛的创作基础,导致每个人的音乐素养不同。本来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是一种感性的音乐创作行为,但是因为很多人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和音乐素养,所以很多口水歌应运而生,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的审美水平。这样来看,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理性行为,它是基于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音乐素养所创造出来的。在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过程中,应该基于人民群众一定的专业性指导,不能天马行空的进行胡乱创作,应该在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过程中,引入专业音乐院校的指导人员,建立和专业音乐人之间的沟通桥梁。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的创作目标不仅仅在于雅俗共赏,还在与能够广泛的流传开来,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迅速淘汰。
三、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策略分析
3.1 以历史为书写背景,创造时代旋律
我们知道,歌曲大部分书写的是回忆。而对于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应该通过积极的融入历史,创造出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歌曲。追求生命的美好状态、通过多元的情感融入,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民族情感的、歌颂祖国繁荣昌盛的歌曲。在题材的选择上,可以具备一定的政治倾向,旋律主要以清新大方为主,歌词的创作上应该具备大众化的思维,下笔简约而不简单,具备深刻的内涵和白话的特征。在歌曲展现的主体上,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展示出不断超越与解放的时代精神,并且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确保大众审美的一致性。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将作者的艺术情怀和家国情怀融入到一起,唱响时代主旋律。
3.2 以心灵为指引,唱出百味人生
我国传统的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是追寻家国情怀的大型歌曲,是具有主流价值观的“红歌”居多。在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下,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进入到个人情感的抒发中去了。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应该符合市场的需求,创作出情感飞扬、歌词如散文般优美的歌曲。听众能够从你的音乐中听出你的故事、你的情感、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并且能够感同身受。例如在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作品《我的小路》中,这首歌表达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带,通过深沉的情感抒发,表达了一种百味人生的情怀。再比如,在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作品《明天会更好》中,情感的用调比较沉静,歌曲的旋律比较平和,悠扬的主旋律中,人们会体会到深刻的文化元素。在表达个人情感类的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作品中,我们虽然看到的、听到的是更切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这种歌曲却更加又有亲切感,更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3.3 传承文化,颂扬民族精神
抒发完家国情怀,就是民族情结的书写与歌唱。我国拥有56个民族,所以说民族类的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作品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类歌曲的特征是抒发民族情怀、歌唱民族奋斗精神、颂扬民族融合的时代精神。例如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曲,就通过描写主人翁对草原的眷恋和神情,抒发了蒙古族的铁汉柔情。“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那是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这首歌曲中,作者把草原之家形容成天堂一样的美好存在,所以作者是非常喜欢并热爱家乡的。旋律上更是抑扬顿挫、优美悠扬,仿佛一听到旋律,人的心就能飞到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徜徉。而腾格尔更是把这首歌的情感表达尝到了极致,几乎接近窒息感的旋律切换中,表达的是歌者的饱满情感,和对家乡无限的眷恋。
2.4 以艺术为哲思,追求生命的意义
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作品除了表达家国情怀和民族情结,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具有哲思艺术形式和追求,因为这体现出一首歌的高度,也是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作品理性创作的表现。哲学思想虽然高于生活,但是也来源于生活,是更加高级的艺术品味,也是很多传作者追求的艺术目标。在这种创作氛围下,往往诞生出敲击人类灵魂的作品,或是拷问人性、或是歌颂牺牲精神,或者是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出,主人翁的艰难选择。比如在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作品《丹顶鹤的故事》中,就讲述了一个具有牺牲精神的真实故事。这件事情发生在吉林省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小女孩,她从小受父母的高贵品格影响,从小就在品德上现代高人一筹,她热爱动物、珍惜生命、从来不欺负弱者。这个女孩的家庭是饲养丹顶鹤为生的,这个事业是家庭所有的支柱,并且一直供养女孩上了大学。没想到,有一天女孩为了寻找一只生病的丹顶鹤,不幸掉入了沼泽地中,再也没有出来。女孩为丹顶鹤牺牲的故事迅速传开了,没有人不为女孩童话般的璀璨心灵所感动。作曲家和作词家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了《丹顶鹤的故事》,并且传唱至今。
总结
每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背景、经历履历、性格爱好都不一样,所以群众对于音乐的偏好类型也是不同的,可以说是众口难调。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理性行为,它是基于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音乐素养所创造出来的。对于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首先应该通过积极的融入历史,创造出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歌曲;第二,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应该符合市场的需求,创作出情感飞扬、歌词如散文般优美的抒发个人情感的歌曲。第三,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所以说民族类的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作品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类歌曲的特征是抒发民族情怀、歌唱民族奋斗精神、颂扬民族融合的时代精神。第四,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作品具有哲思艺术形式和追求,因为这体现出一首歌的高度,也是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作品理性创作的表现。以上四点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也是成果性体现,希望对同行业从业者形成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春梅. 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之我见[J]. 文化月刊, 2016, 000(006):96-97.
[2]周莉. 关于群众文化艺术音乐创作之我见[J]. 神州, 2020(2):21-21.
[3]李军锋. "群众文化音乐创作思考."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000.008(2016):181-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