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检查在面神经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赖观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赖观香,.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面神经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神经科学研究,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697.
摘要: 目的:探讨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价值。方法:以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为样本量,360例面神经炎患者参与本次分析。记录各项差异结果。结果:360例患者中,BR波形缺失96例、面神经F波异常率94.00%、面肌针极EMG异常率85.00%、面神经M波异常率68.00%。其中BR异常率和F波无差异性(P>0.05)。BR异常率同F波、EMG、M波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神经炎诊断中,BR、F波诊断阳性率更高,EMG则和病程有联系性。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检查;面神经炎;评估价值
DOI:10.12721/ccn.2024.157697
基金资助:

前言

患有面神经炎患者,以72h为峰值期间,越早判定面部神经损伤程度,可对预后进行准确评定,加速病症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形成[1]。现如今面神经炎的评定形式包含功能性量表、神经电生理检查、计算机评定,每一个评定形式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缺少系统标准性,而现如今采用的BR等检查,可辅助完成分析。基于此,该文将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应用,对360例面神经炎患者展开评定,分析应用于此疾病中的检查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入时间范围2023年2月—2024年2月,纳入样本360例,均为单侧面部神经炎,性别分析,男性20例、女性340例,年龄范围经计算7—82岁,均值(45.50±0.20)岁,发病时长以1—12d区间设定,均值(4.48±0.02)d,左侧、右侧发病154:206例。

纳入标准:①存在程度不等的额纹消失、减少表现,同时出现鼻唇沟位置发浅、眼睑闭合障碍。②无其余神经系统体征。依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2],完成上述患者的评定,其中100例面神经严重病变,轻—中度260例。排除标准:①中耳炎;②颅脑损伤;③脑血管病变。

1.2 方法

测定环境进行设定,温度以20—30℃执行,电生理检测开始进行,通过丹麦丹迪生产公司,产出的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应用,选取型号KEYPOINT。检测流程:患者仰卧位后,保持闭目休息状态,分别予以①BR、②面神经F波、③EMG、④面神经M波的测定,测定流程分别为:①选取的电极为表面电极,放置在患者的眼睑下眼轮匝肌位置,将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3]放置在眼外眦区域处,通过地显放置前方额头处,在眶上孔部的区域,进行超强刺激性,频率、刺激波宽设定为0.5Hz,0.1ms,当形成清楚和稳定的波形时为最佳,记录时间100ms,灵敏度验证200IxV,带通滤波器20 Hz—10 kHz,双导一同记录,主要完成BR波幅和潜伏期阶段的记录。②于眼轮匝肌、降口角肌位置应用表面电极记录,在耳朵前方神经位置,开展超强刺激,时长0.3ms,频率1H方波,总计进行20次刺激性,总计完成50ms的分析,滤波带通100—5000 Hz,同时记录健侧位置和患侧位置的F波变化。③EMG测定:通过同芯针电极(concentric needle electrode)[4],完成患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EMG数据结果。④面神经M波测定:以表面电极处理后,放置在相同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位置,参比电极放置在鼻骨位置中,地线放置在手臂位置,在茎乳孔位置施以刺激,设定频率1Hz,波宽0.1ms,滤波带通2—10Khz,灵敏度500 txV,分析时间20 ms。

1.3 观察指标

统计神经电生理指标数据,根据现有《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认证的标准、实验室测定的基础值区间处理,存在的异常性判定依据为以下四点。

1.3.1 BR测定:瞬目反射的潜伏时期,常规值R1≤13ms,左侧、右侧差值区间1.0—1.2ms,其中R2值≤40ms,左侧、右侧差值≤5ms。如测定患者的每一项均值,比正常参考的范围大,即(±2.5s),则两侧每波潜伏期差值,在(±2.5s)以上。其中R1、R2、对侧R2波消失、一侧波幅值<对侧50.00%,以上中出现1项,即可证实BR异常。

1.3.2 F波测定:如健侧面神经、患侧面神经的F波,潜伏期值在1.0ms以上,F波的出现率在70.00%以下,或者为波形消失,有1项异常时则说明F波异常。

1.3.3 M波测定:当测定的健侧面神经、患侧面神经M波潜伏期值,差异在0.5ms以上,M波的幅差值在50.00%以上,M波缺失/患侧M波潜伏期在3.8ms以上,有1项说明M波异常。

1.3.4 EMG测定:以发生插入电位延长、纤颤电位(fibrillation potential)[5]、正锐波(positive sharp wave)[6]、重收缩募集电位中等程度减弱,则证实有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样本360例,经测定结果由SPSS23.0软件计算,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操作,正态分布确认,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完成表达,T检验执行结果;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达,经X2检验,P<0.05证实差异显著。

2 结果

分析的360例患者,经由电生理测定数据予以分析,其中异常性最高的为BR,波形缺失例数共计96例,有260例处于潜伏期阶段,或呈现波幅障碍,异常率99.00%。其次为面神经F波特征,104例为波形缺失,236例处于潜伏期、波幅异常,异常率94.00%;另外面肌针极EMG中,总计306例以观察指标中1.3.4确定,异常率85.00%;最后研究的面神经M波,总计20例波形缺失,226例为潜伏期、波幅异常,异常率68.00%。

通过应用以上电生理测定结果,予以顺序和检验后,经BR异常率和F波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BR异常率和EMG、M波结果分析,具有差异性,P<0.05;F波异常率,同EMG和M波分析,具有更明显性,P<0.05;EMG异常率、M波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

3 讨论

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7]的发生,是由于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中,所形成的具有急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局部性面瘫,面神经炎有Bell麻痹、Ramsay Hunt综合征两类,现今关于Bell的发病因素未知,但是整体研究认为,是由于嗜神经病毒导致,而Ramsay Hunt综合征的产生则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8]引发。

目前以神经电生理学发展下,此技术在面神经炎的诊断中,起到重要意义,应用M波、针极EMG检查,可能导致漏诊、误诊率的提升,F波则是运动神经元经过超强刺激后,起到的逆向冲动兴奋特征,可评定全程运动神经纤维功能结构[9]

综上,通过对360例面神经炎患者,开展神经电生理测定,证实BR、F波检查的阳性占比更高,也是早时间诊断敏感指标的方式,EMG检查结果和面神经炎病程有联系性,可记录面神经损伤程度,M波则记录面神经远端功能,早期诊断不具有敏感性。

参考文献:

[1] 刘桂英.格林-巴利综合征应用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比较[J].中华养生保健,2022,40(13):148-150.

[2] 樊东升.加强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治及研究中的培训与应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8):845-847.

[3] 邓玉琴,沈德驹,李简书,等.瞬目反射及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对面神经炎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价值评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6):22-26.

[4] 党成晶,刘洪满,向兵,等.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与腔内电生理检查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对比[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3,32(4):265-268.

[5] 贾莉子.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在糖尿病伴周围性面神经炎疾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9):36-37,45.

[6] 马翔宇,郭兴,张超,等.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2,38(1):29-33.

[7]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1):1-12.

[8] 徐纬,孙丹,叶文雄,等. 面肌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所致面瘫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1):44-46.

[9] 杨帅,张伟明,王继先,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急性面神经炎综合康复治疗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1):40-43,4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