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效果评价及作用
邱小青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邱小青,.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效果评价及作用[J]. 神经科学研究,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698.
摘要: 目的:评估神经电生理检查在临床应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的成效。方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以12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样本量,所有患者均开展神经电生理检查,分析传导速度结果;有无神经病变表现者异常结果。结果:124例患者经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有102例为糖尿病神经病变,66例为临床周围神经表现,36例无临床周围神经表现。存在周围神经表现患者,在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浅神经等对比无临床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神经患者上述的各项指标对比无糖尿病神经病变,存在差异(p<0.05);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感觉以及运动传导速度异常为62例/30例,占比93.9%/45.5%;无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感觉以及运动传导速度异常为26例/6例,占比72.2%/16.7%;存在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病变在诊断的过程中开展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诊断出下肢腓浅,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着显著的效果,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检查;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698
基金资助:

前言

糖尿病并发症较多见,尤其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早期,神经会有明显的损伤,会有漏诊的情况[1],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干预,晚期就会导致残疾,严重影响生命质量。根据相关的研究可知,糖尿病神经病变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患者需要进行截肢,截肢率远超过80.00%,所以必须要尽早的进行诊断,控制病情。当前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创性较高,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对此,本文将对2022.1至2023.1内,124例样本分析及综合测定。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124例糖尿病患者,均从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男70例,女54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87岁,(60.55±10.85)岁,病程时间小于5年患者50例,大于病程时间5年者74例。

纳入标准:①经过诊断确定所有患者临床周围神经表现出疼痛,肢体麻木,感觉消失等,符合糖尿病诊断;②精神意识为正常状态,可交流沟通并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免疫性有关的疾病造成周围神经病变;②精神异常,不能配合;③因为机械外伤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开展神经电生理检查[2],设备为台式肌电-诱发电位仪,室内温度设定在25°C左右,并且保持安静,让患者的皮肤温度维持在28-33°C左右,监测患者的胫神经运动、腓肠神经运动、腓浅神经运动、正中神经运动等,记录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以及潜伏期。

在检查的时候,将两个针电极设定为记录点以及参考点,从而进行感觉神经的观察,并且设定两个盘状表面的电极为参考点[3],记录点,观察患者的运动神经,刺激的强度设定为超强刺激,上肢设为尺神经F波,用以记录传导速度以及F波出现的情况;下肢进行胫神经H反射检查,记录腓肠肌,进行腘窝的刺激,记录H反射潜伏期。

1.3 观察指标

1.3.1 分析传导速度结果。

1.3.2 有无神经病变表现者异常结果:当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时候发现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有着2项或者以上显示为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核算入SPSS26.0 for winodws软件中,以IBM SPSS Statistics操作,有无神经病变表现者异常结果以计数资料分析,用频数(%)表示,做卡方检验,传导速度结果以(x̄±s)记录,做T值检验,P<0.05说明有差异性。

2 结果

2.1传导速度结果

表1可知,124例患者经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有102例为糖尿病神经病变,66例为临床周围神经表现,36例无临床周围神经表现。存在周围神经表现患者,在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浅神经等对比无临床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神经患者上述的各项指标对比无糖尿病神经病变,存在差异(p<0.05)。

表1:传导速度结果

截图1741848292.png

2.2 有无神经病变表现者异常结果

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感觉以及运动传导速度异常为62例/30例,占比93.9%/45.5%;无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感觉以及运动传导速度异常为26例/6例,占比72.2%/16.7%;存在差异(X2=4.6389,P=0.0313;X2=4.2266,P=0.0398)。

3 讨论 

根据统计可知,大约会有超过70.00%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神经病变,有部分患者会有明显的症状,也有一部分的患者没有症状表现,并且病情也较为隐匿化。因为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性不同[4],在临床上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必须采用有效的诊断方案,才可提升诊断的有效性。

糖尿病患者血糖一直处于较高的血糖值状态,对于病程时间长的患者会更容易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当前会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用以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情况,提高患者的诊断成效。神经病变对患者的身心感受造成影响,患者会从自主神经不良运动,到手脚丧失感知[5],慢慢的人体无法去感受到外界的感受,甚至会导致死亡。据资料,神经病变是利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体现,这时候已经证实患者身体出现异常,即为阶段性脱髓鞘神经,告知患者电生理出现变化,所以,在检查的时候,测量患者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浅神经以及腓肠神经传导等,用以鉴定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无临床表现特征。

在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时候,因受到温度影响,在检测前后都应当以各种方式检查皮肤温度,确保其保持在32°C-34°C,在进行神经传导的检测都要采用盘状表面电极和指环电极。在检查的过程中当发现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相对于正常数据值减少三个标准差时候[6],则证实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当看到神经传导速度变慢则考虑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有关系,在下肢表现的更明显,当在上肢发现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的检测异常结果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无关,这是因为下肢躯体运动,躯体感觉,自主神经相对于上肢更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在进行病情诊断时候,应当检测上肢的远端以及下肢的末梢神经,并还要检测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自主神经功能,用以进行病情确定。

本文研究中,存在周围神经表现患者,在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浅神经等对比无临床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神经患者上述的各项指标对比无糖尿病神经病变,存在差异(p<0.05);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感觉以及运动传导速度异常为62例/30例,占比93.9%/45.5%;无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感觉以及运动传导速度异常为26例/6例,占比72.2%/16.7%;存在差异(P<0.05)。说明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的情况是以感觉神经为主,在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时候可及时的发现异常并进行诊断和救治。

综合上述结论,糖尿病神经病变在诊断的过程中开展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诊断出下肢腓浅,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着显著的效果,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