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郭燕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燕兰,. 探索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4.1. DOI:10.12721/ccn.2024.157369.
摘要: 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组织形式,它强调以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等多方面要素。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文字理解,而是要求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逻辑关系、观点的合理性以及多元解读的可能性。在思辨性阅读中,学生要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作者观点等进行批判性分析,挖掘文本中的隐含信息,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
DOI:10.12721/ccn.2024.157369
基金资助:

前言: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框架下,思辨性阅读被赋予了更为系统的要求。学习任务群强调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有目标、有层次的任务体系。对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而言,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思辨性阅读的核心。本文将探讨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作用

思辨性阅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则截然不同。它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对文本中的观点、情节、人物等元素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例如,当阅读一篇故事性文章时,学生不再仅仅关注故事的表面情节,而是会思考故事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是否合理,人物的行为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等。这种思考方式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有条理地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而打破思维定式,为他们今后解决复杂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思辨性阅读能够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任务群为思辨性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任务导向。在这样的框架下,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才能完成各项任务。思辨性阅读促使学生不仅仅关注文字的表面意义,更要挖掘文字背后深层次的语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对文中的词句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作者的用词意图、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等。通过这样的深度阅读,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进而提高整体的阅读理解水平[1]。这就好比是在挖掘宝藏,思辨性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深处,探寻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珍贵“宝藏”——文本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基础

小学生纵使思维已经高度发展,但是面对思想性较强的思辨性阅读表达知识,他们一般难以很快理解消化掉。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寻找有关思辨性知识点的思想理念视频、图片、动画等,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这样的思辨性信息化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语文思维的基础得以构建[2]。例如,近些年来大火的《奇葩说》《主持人大赛》等辩论类节目,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辩证学习视野,还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谈论中,学习辩证观点,形成自身的思想意识,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和表达技巧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拓展思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利于实现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任务。

(二)挖掘教材资源,统整单元内容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主战场当然是教材编排的思辨性单元。为此,必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统整单元教学内容,响鼓重槌地落实学习任务[3]

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包含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等多篇各具特色的文章。在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视域下,挖掘这些教材资源有着独特的路径和方法。首先看《竹节人》这篇文章。它充满了童真童趣,描述了孩子们制作和玩耍竹节人的有趣经历。在教学中挖掘其教材资源进行思辨性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竹节人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竹节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玩具,它背后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孩子们在物质相对匮乏年代的娱乐方式等。从统整单元内容的角度出发,《竹节人》中的这种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可以与单元内其他文章建立联系。例如,《故宫博物院》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二者可以在文化传承与文化价值的维度上进行关联思考。再看《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涉及到科学探索的领域,充满了理性的思考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在挖掘教材资源方面,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思辨。文中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假设、论证、分析来探索宇宙生命的存在与否,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辨范例。学生可以思考科学家们在面对复杂的宇宙问题时,如何筛选证据、如何构建逻辑链条。在统整单元内容时,《宇宙生命之谜》的科学探索精神可以与《竹节人》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对比和互补。竹节人的制作是一种基于生活经验和创意的创造,而宇宙生命的探索则是基于科学知识和严谨逻辑的探索,二者的对比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不同思维方式的特点。最后是《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犹如一扇通往古代宫廷文化的大门。在挖掘教材资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建筑艺术、历史文化、文物保护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辨。例如,故宫的建筑布局体现了怎样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传统文化观念?故宫中的文物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仅仅是艺术观赏品,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承价值?从统整单元内容来看,《故宫博物院》与《竹节人》在传统文化的体现上有共通之处,但又在文化的深度、广度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与《宇宙生命之谜》相比,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索与文化保护这两种不同的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三)引导学生评论实事

作为新时代小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全球实事,并积极展开思考和评论。这个评述实事的过程,更是拓展全球化视野,形成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家国情怀,提升道德修养,故而教师要利用实事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例如,在课前的三分钟,让学生发表对近日时事新闻的短评;在每天七点,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并在之后让学生提出自己观点,并思辨论证,要求学生的立场明确,语言精练,表达有逻辑。在这样真实的场景化练习中,学生的辩证理性意识才会更加明确,思维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4]

(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和表达

阅读是表达和理解的先决条件。所以在任务群教学模式之下,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协作沟通,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寻故事所表达的知音难觅精神。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历,思考自己的知音,并与同学分享讨论。同时又要让学生思考“知音难觅”的意义,辨析什么是“朋友”,什么是“知音”。通过这样的思想性阅读,学生发表自身的感想,联系生活实践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实现阅读、理解、思考、实践的整体性。不仅体现了生活与阅读的联系,还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思想性。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在提升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一种极具价值的阅读方式,应当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广[5]

参考文献:

[1] 陈尔杰. 统编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任务群综论[J]. 语文教学通讯, 2021(33):4.

[2] 陆志平, 张克中. 思辨性阅读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J]. 语文建设, 2019(3):5.

[3] 何苏武, 孙红梅. 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 2021.

[4] 梅国琴. 谈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任务群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2020.

[5] 曹丹.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实践[J]. 文学少年, 2020(6):0052-005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