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持续增大,临床亚健康比重增加,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1]。亚健康人群的激增,其发生因素较多,主要与生活压力增大、健康意识薄弱相关;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发展,临床于亚健康疾病管理重视度增加,通过开展有效的膳食指导及健康宣教,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度,提高机体免疫机制[2]。随着临床现代中医不断发展,中医治未病理念成为现代医学发展主要方向,其于慢性疾病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反馈,于亚健康管理中具有积极导向,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状况,临床开展辅助价值较高。本研究笔者为了推动现代中医持续发展,探究适配的亚健康疾病管理最佳模式,开展联合心理护理、膳食指导与中医“治未病”理念相结合,特收集300例健康患者患者进行客观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课题研究指标为笔者单位档案收集的亚健康人群,档案收集时间为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共300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分,150例纳为常规组,男女比均衡,中位年龄值42.2岁,150例纳为联合组,男女比均衡,中位年龄值41.6岁,2组数据比对(P>0.05)。
纳入原则:(1)300例客观数据均符合《健康指南》中对亚健康的评估依据,患者入院经综合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患者入院时主诉有全身不适症状;经汉密尔顿心理量表评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烦躁、焦虑情绪
(2)客观指标均具有完整的数据资料;(3)课题已获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方式,予以健康教育;联合组患者心理护理、膳食指导与中医“治未病”管理理念,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脾胃虚弱患者予以白术、柴胡、黄连、茯苓、香附、白芍、枳实、陈皮水煎煮服用;针对肝肾不足患者予以丹皮、当归、木香、生地、龙眼肉、茯苓、熟地、夜交藤水煎煮服用;针对痰凝血淤患者予以丹参、半夏、郁金香、黄连、枳实、胆南星、茯苓、陈皮、竹茹水煎煮服用;针对脾肾阳虚患者予以泽泻、肉桂、甘草、山药、附子、川断、丹皮、狗脊、熟地水煎煮服用;加强心理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健康运动,多食用高质量蛋白;比对管理后1个月效果。
1.3评价标准
采用《亚健康管理》[3]中对疾病亚健康管理疗效的评估,于开展后1个月,对患者健康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行量化评估,若评估指标上升30%,疗效判定为有效,若评估指标上升75%,疗效判定为显效;其余则评估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有效和显效的综合占比。
1.4统计学分析
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组健康管理评估
联合组患者经由综合管理后,其健康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量化评估及健康管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健康管理评估[x̄±s/分,n/%]
3、讨论
亚健康疾病管理难点较多,临床开展阻碍主要为患者健康意识薄弱,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认为机体健康;该类患者一般伴有不良心理情绪,若没有开展早期亚健康管理,心理不良情绪对亚健康疾病具有负面推动机制,反之,亚健康导致全身机体不适感受,一定程度会加重患者机体不适感受,导致恶性循环的发生[4]。中医“治未病”管理理念,借助未病防犯,已病防变理念,考虑亚健康人机体免疫机制较低,为多种疾病好见人群,需开展早期预防干预,加强对患者心理因素及饮食因素的指导,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5]。本研究表明,联合组患者经由综合管理后,其健康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量化评估及健康管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
综上,于亚健康管理中开展心理护理、膳食指导与中医“治未病”管理理念,临床指导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赖长沙,李学麟.基于治未病思想之理气健脾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8,33(22):3348-3350.
[2]Ju Chen, Dianxing Yang, Yue Cao,等.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Algorithm Mode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Disease Caus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ditions[J]. IEEE Access, 2018, PP(99):1-1.
[3]郑波,张霞,张巍.以治未病思想探讨掀针疗法调治小儿脾虚型亚健康状态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6):79-81.
[4]汪伊恋,吴秋娟,叶碧云.治未病理念应用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健康促进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141-142.
[5]赖名慧,冯色青,陈烁鸿, 等.1005例亚健康患者中医体质分析及治未病干预措施[J].中医学,2018,7(0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