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领导医务工作者开展伟大医疗卫生实践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红医精神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文化在医学领域的重要部分,是红色医学文化的重要传承和发展,对于强化新时代医学生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引导医学生涵养红医精神力量,矢志奋斗医学使命,为推进实现健康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一、红医精神及其丰富内涵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马克思主义卫生观与人道观指导下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实践与发展中形成的。红色医务工作者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坚持救死扶伤、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力发扬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红医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优秀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医者“悬壶济世”精神的延续,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红医精神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精神财富。红医精神的科学内涵由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专业追求四个层面组成,蕴含着政治坚定、救死扶伤、艰苦奋斗、技术优良的重要内涵。一是政治坚定的理想信念。红医精神是红医先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贯穿于革命道路和人民卫生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二是救死扶伤的价值取向。革命战争时期,红医战士义无反顾投身医疗卫生工作,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人民满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始终把军民健康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生动体现红医精神的价值核心。三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医疗资源匮乏、医务人员紧缺的年代,红色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在艰苦环境中奋斗、创造与开拓,克服一个又一个医疗卫生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实践中不断以勇于艰苦奋斗的红医精神锤炼过硬作风。四是技术优良的专业追求。党和国家培养一批批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医务工作者,具有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潜心专研精湛医术,履行医学职责使命,致力追求提高专业技术的卓越精神,坚守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使命。红医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根植于中华文化血脉之中,成为医务工作者矢志奋斗的精神动力,推动社会主义健康卫生事业发展和未来医学进步。
二、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价值意蕴
医学院校是培育未来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基石。对于医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方向和灯塔,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强医之本和强医之魂,涵养高尚医德是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
红医精神是红色医学文化的灵魂,具有政治坚定、救死扶伤、艰苦奋斗、技术优良的丰富内涵,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夯实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红医精神在革命精神的医学分支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是医学革命先辈的精神核心。一是有高度,丰富思想理论研究。构建以“红医精神”为理论的学习内容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医学生对红医精神理论的认同,切实做到以学铸魂。二是有深度,坚持实干笃行。深入推进红医精神入脑入心,在红医精神作用下涵养新时代医学生的精神品格,深化对以红医精神为源头的抗非典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谱系的认识,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三是有广度,指导发展实践。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重要作用,激励广大医学青年成长成才、担当作为,自觉把青春实践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创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把红医精神融入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以往传统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拓宽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一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思维及方法。把红医精神植入教育教学,拓展教师教学思维,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如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雨课堂、PBL教学等。二是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运用网络平台为教育媒介,汇聚红医精神网络力量,开辟新领域、拓展新力量、注入新活力,打造医学生向上向善网络正能量。三是激发实践育人新活力。坚持红医精神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红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增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推进红医精神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丰富了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一是学生学深悟透,将红医精神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实践,不断提升医学素养,投身医学实践。二是医学院校整合红医精神教育资源,形成精神铸魂、实践助能、知识筑梦的育人氛围,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三是着力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没有核心精神的思想会对后备军的培育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对人民群众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并进一步阻碍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繁荣发展。四是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彰显中国人类共同体理念所内含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对外国的援助体现了大国担当。
(四)提升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以红医精神涵育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使医学院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育医学生成为拥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医疗卫生人才,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医学院校推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加快了医学教育建设,推进了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断激励党领导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阔步迈进。
三、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路径探究
红医精神承载着丰富的红色医学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观念,凝结着中华医学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更好探究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对于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赓续红医血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领
以红医铸魂,厚植红医文化底蕴,赓续红医血脉,能有效强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第一,以培育医学生涵养红医精神为核心,将红医精神融入到医学生思想根基,塑造医学生高尚灵魂和健全人格。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中的红医思政、红医系列课堂、红医宣讲、红医电影等,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诠释红医精神,推动红医精神入脑入心。第二,培育医学生知行合一。重视红医精神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红医精神作为培育青年医学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医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通过红医精神理论学习、活动实践、教师引导和同辈交流等各种方式感知感悟,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牢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推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助推医疗卫生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医疗卫生行业文明风尚形成。第三,涵养正气,推进廉洁教育。把红医精神与廉洁教育相结合,通过有针对性地宣传红医廉洁故事、建设红医廉洁文化墙等,培育医学生廉洁精神,激扬浊清,促进形成廉荣贪耻的思想观念,培养过硬的医德医风素养,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为人民健康工作、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贡献。
(二)营造校园氛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红医精神是社会主义医疗卫生文化的精髓。推动医学院校红医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多形态转化,是增强医学院文化建设优势之举,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抓手。第一,充分挖掘红医文化资源进校园,将红医文化融入到校史馆、图书观展览区、校道宣传栏、校园雕塑等校园文化基础设施中,凸显红医文化特色,丰富校园红医文化底蕴,增强医学生对红医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第二,深化拓展弘扬红医精神活动,打造有特色、有引力、有实效的红医品牌活动,比如开展红医精神理论宣讲、红医故事讲堂、红医戏剧、红医榜样等,培养学生涵养红医精神的主动性、积极性,唤起医者的责任和担当,让红医精神代代相传。第三,纵深推进医学院校团学组织培养方案,将厚植红医精神作为培养学生骨干的关键要素,切实提高学生骨干思想觉悟,发挥榜样力量和同辈教育,让广大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医精神的教育和熏陶,感受红医精神的魅力,提升红医素养,营造良好氛围。
(三)创新宣传载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创新红医精神宣传载体,推动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第一,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红医精神,深化学生网络用户思维,推动宣传效果高质量落实,让红医精神传得更好、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可以建立专题教育平台,如在医学院校官方平台开设红医专栏,形成网络教育阵地,涵盖理论解读和专业临床实践内容,打造精品推荐。同时,重视学生媒介素养的养成,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牢牢占领网络思想文化主阵地,不断增进医学生对红医精神的认同感。第二,筑牢传统宣传阵地,通过宣传单、校园宣传栏、校园主要场所的电子屏、LED显示屏标语、横幅和海报等多形式,巩固红医精神的培育基础。第三,深入挖掘红医榜样。用心用情讲好红医先辈故事,发扬革命先辈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加强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宣传,凝心聚魂,激励学生学习先进,鼓励扎根基层、担当奉献。总之,多层次促进,多部门合力,多领域推进,多渠道传播,切实弘扬好红医精神,展现红医高尚形象,激励引导广大医学生发扬红医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四)打造实践品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打造立体贯通的实践育人体系,增强红医精神引领的针对性,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第一,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实践,通过开发建设红医教育基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医精神,引导医学生了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史,激发医学生的爱国热情、医学热情,进而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第二,运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红医志愿服务,形成育人合力,打造医学院校具有红医志愿的活动特色。可以通过健康义诊深入偏远地区、社区、养老院等地方,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观念;也可以开展引诊、陪诊、医疗照护等志愿服务,服务人民实际需求,让医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培育和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切实把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天职,充分培养和传承红医精神,在新征程上继续推动国家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为党奉献、为人民健康、为健康中国贡献的新时代医疗卫生人才的过程。党和国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厚植红医精神、培育红医情怀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于医疗卫生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为新时代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谱写新篇章打下坚牢基础,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孔澳港,陈延秋.红医精神研究综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35(08):870-878.
[2] 李珂.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23.DOI:10.27391/d.cnki.gxagu.2023.000497.
[3] 罗寒. 红色卫生优良传统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23.DOI:10.27680/d.cnki.gzyyc.2022.00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