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晏梦娟 陈媛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晏梦娟 陈媛,. 心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心理学研究,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13.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及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评分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关键词: 心理干预;脊椎骨折;脊髓损伤;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1.157013
基金资助: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大多数是由于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等因素引起的[1]。根据调查显示[2],多数脊髓损伤的患者年纪较轻,正处于学习或事业的巅峰期,由于突然的事故,损伤程度较大,患者会不同程度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恢复慢,治疗、康复时间长、费用高, 很难达到患者预期治疗效果,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是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x±s

image.png

1.2评估工具

1.2.1负性情绪评估:负性情绪评估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进行评估。HAD共由14个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评定抑郁,7个条目评定焦虑。共有6条反向提问条目,5条在抑郁分量表,1条在焦虑分量表。采用HAD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焦虑、抑郁的筛选检查。评分结果判读:焦虑和抑郁亚量表的分值区分为:0—7分属无症状;8—10分属可疑存在;11—21分属肯定存在;在评分时,以8分为起点,即包括可疑及有症状者均为阳性。

1.2.2生活质量评估:生活质量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来评估SF-36作为简明健康调查问卷,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全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

1.3评估时间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4小时内进行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在出院当天所有患者进行再次评估。

1.4干预方法 常规组按骨科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常规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①科室建立心理干预小组,经验丰富、善于沟通的人员担任组长,4~5名培训合格的护士为组员。③待患者入院生命体征平稳,争取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开始心理干预,通过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评估心理状况,并有效实施制定的计划[3]。④干预措施:a为患者营造干净、舒适的病室环境,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减少患者的孤独感与陌生感,尽量满足其生活需求。b讲解脊髓损伤的主要症状,注意事项及康复知识等,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c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其不适,教会患者减压方法,如音乐疗法,深呼吸等;对负性情绪得分较高的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d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建立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e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心理负担及病情变化,针对性调整心理干预方案,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及时反馈。f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尽量让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随意表达等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以免影响患者。

2结果

表二 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当天HAD评分中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x±s

 

image.png

由表二得知,干预组和观察组在入院当天HAD量表中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在出院当天中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三  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当天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image.png

由表三得知,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出院时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普及,临床医护人员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一系列护理措施被不断提出,旨在减少应激反应,说明医护人员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脊柱骨折约占全身骨折中的5%,具有不可预测性、突发性特点,对其身心都会造成较大冲击,患者抑郁、焦虑、紧张的情绪明显,对医疗行为也间接产生影响[5]。临床护理配合中要高度重视心理干预的作用,以缓解疼痛,促进康复[6] .本次研究中,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干预组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均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该类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疾病应对方式,促进早日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说明心理干预是值得进行推广并应用的。

参考文献

[1]钟润冰,黄少霞.脊髓损伤截瘫病人肠道功能训练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1,4:35-36

[2]刘珊.ICU脊髓损伤的患者的焦虑状况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8:127-128

[3]杨菊莲,陈利明,向小玲.压力干预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06):170-172

[4]马春霞,张金花.心理护理对颈椎病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7):885-886

[5]张灿芬,徐向红,方燕芬.承气丸脐疗对脊柱骨折后腹胀便秘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8):793-794

[6]茅惠贤.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老年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负性心理、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7):132-13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