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每一次课程标准的修订都如同一股强劲的风,推动着教育实践的变革。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初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这部新课标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高度重视,更在核心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革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多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这一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一、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资源与设施的不均衡
不同地区的学校在教学资源和设施上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学校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难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优质的教材、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这种不均衡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难以获得全面、深入的语文教育。
(二)应试教育的压力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三)教学方法的传统与单一
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学方法的单一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四)文化传承与国际视野的失衡
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际视野的拓展往往存在失衡。一方面,部分学校过于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授,而忽视了对现代文化和国际文化的引入和融合;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则过于追求国际化,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二、语文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课堂定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深刻反思并摒弃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而追求一种更为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我深知,作为教师,我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课堂的精心组织者和智慧的引导者。在备课时,我始终围绕“学生学习活动”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力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我不仅准备了详尽的教案,还特意搜集了关于苏州园林的精美图片和视频资料。课堂上,我先通过播放一段介绍苏州园林的短片,让学生们在视觉上获得直观的感受,进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我深知语文教学不应脱离生活实际,而应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课外读本《本命年的回想》一课时,我围绕“年”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了“聊年趣——品年味——说年事——悟年情”四个教学环节。在“聊年趣”环节,我引导学生们回忆自己过年时的趣事,分享彼此的快乐与欢笑;在“品年味”环节,我带领学生们一起品尝旧时过年的传统美食,感受那份独特的年味;在“说年事”环节,我鼓励学生们谈论现在过年的方式,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最后,在“悟年情”环节,我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年的意义,感受亲情与友情的温暖。
(三)强化语言实践,提升综合素养
语言实践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深知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读书、写作、说话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读书方面,我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著和优秀文学作品,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我特意在班级里设立了一个图书角,放置了大量适合学生们阅读的书籍,并定期更新。同时,我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在分享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写作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我布置了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如日记、读后感、小故事等,并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在说话方面,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板块和课外活动时间,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练习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融入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我深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背景以及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等内容。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声音展示,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课文中的情感氛围。此外,我还利用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我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和QQ群,方便学生们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结语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背景,通过亲身教学实践,探讨了部编版语文新课标对初中课堂教学的深刻影响。面对教学资源不均、应试教育压力、教学方法单一等挑战,我们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课堂定位,创设学习情境,强化语言实践,并融入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这些尝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还展现了新课标下初中课堂教学的新风貌。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贡献力量,并期待与同行共享经验,共促语文教学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胡余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09(2):1.
[2] 王庆惠.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实践探索[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