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高,发病后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1]。宫颈癌的发生时间比较长,病理演变过程漫长,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从宫颈上皮内病变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时间约为10年到15年之间,通过对疾病早期予以相应的干预,能进一步提升受检者的生存率[2]。说明对宫颈癌受检者实施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抑制宫颈癌的发展。如今对于宫颈癌的癌前筛查方式主要为液基薄层细胞学、HPV检测等,都能获得良好的诊断价值[3]。本文主要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实施TCT联合HPV检测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受检者500例,所有受检者均需要接受HPV检测、TCT检测,采用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一般资料如下:年龄为25岁到64岁,平均年龄(42.46±3.04)岁;孕次为1次到4次,平均孕次(2.17±0.35)次。纳入标准:所有女性均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都已婚,有性生活史;符合宫颈活检指征者行活检病理检查;受检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完整。排除标准:处于特殊生理期女性受检者,如孕期、哺乳期等;存在炎症病变,如阴道炎、宫颈炎等;此前有过宫颈手术或子宫手术史;既往史中有宫颈上皮内瘤变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等。
1.2方法
所有受检者都接受TCT联合HPV检测方法,步骤如下:(1)TCT检查:指导受检者保持膀胱截石位,置入窥阴器之后充分暴露宫颈,应用棉拭子轻轻擦拭宫颈口黏液,使用宫颈刷深入到宫颈内轻轻转动5~8圈,取出后将宫颈刷置入到细胞保存液当中待检。使用新柏氏全自动细胞制片机制备成直径为2cm左右薄层细胞涂片,使用95%酒精对标本进行固定,置入到显微镜下镜检,以未见
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为阴性,以鳞状细胞癌,不典型鳞状细胞病变、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不典型腺上皮细胞以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为阳性。(2)HPV检查:使用配套HPV取样刷于受检者的宫颈口根据逆时针旋转5周,获取取样标本之后置入到细胞液中保存送检,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法对标本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包括检测、杂交、变性以及捕获等,高危型检测结果为阳性。
1.3研究指标
分析HPV检测、TCT检查以及联合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以活检病理结果作为检查金标准。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为有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不同检测方式对疾病的诊断效能
单独应用HPV检测疾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27.27%(3/11)、98.16%(480/489)、96.60%(483/500),见表1;单独应用TCT检测疾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8.18%(2/11)、98.36%(481/489)、96.66%(483/500),见表2;联合检测疾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1.82%(9/11)、99.80%(488/489)、99.40%(497/500),见表3。
表1:分析HPV检测疾病的诊断效能
表2:分析TCT检测疾病的诊断效能
表3:分析联合检测疾病的诊断效能
2.2对比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的诊断效能
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都比单一检测高,P<0.05,见表4。
表4:对比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的诊断效能(%)
*:与联合检测对比P<0.05
3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生殖系统疾病,及时对疾病进行诊断有助于及时掌握病情发生与发展情况,从而尽快预防[4]。HPV检测与TCT检测都是临床常见检测方法,这两种检测方法单独应用其检出率比较低,应用也有弊端,检出率不理想,为此需要联合诊断。联合检测方法则能互相补充其缺陷,能从不同角度对疾病进行诊断,不同筛查方式的对比与参照,也能进一步提升宫颈癌检查符合率[5]。结果也显示: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筛查诊断效能比单一检测高,P<0.05。
综上所述,在宫颈癌筛查中联合应用HPV检测与TCT检测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其诊断效能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明明,赵芳,张亚青. TCT、HPV联合阴道镜检测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信息,2023,36(13):103-106.
[2] 廖菲. TCT、HPV基因分型与DNA定量检测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12):86-88.
[3] 陈小兰,刘春桃. TCT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测在藏族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西藏医药,2022,43(6):25-26.
[4] 刘端芳. HPV E6/E7 mRNA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实施价值[J]. 系统医学,2022,7(8):160-163.
[5] 李志芳. TCT联合HPV筛查转诊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8):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