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且精神状态较差,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也较为重要[1]。心理层面的疏导和精神层面的护理可以结合在一起,基于其进行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较为可取。本次研究将84名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作为了研究对象,现就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84名患者被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精神护理,在患者精神状态较为良好时对其进行抗抑郁相关的教育,讲解抑郁症的成因、表现和危害。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2.2实验组护理方法
为实验组患者提供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精神护理,在精神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同步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1个性化心理疏导方案制定
结合患者个体实际情况,特别是其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确定出心理疏导中的重点及预期目标,制定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案,为后续各项心理疏导方法的选用提供具体指导。
1.2.2.2结合心理症结给予心理帮助
与患者进行心理层面的沟通,心理沟通基础上掌握患者的心理症结,对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进行具体分析。结合患者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给予其针对性心理疏导,在言语交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层面的疏导,给予其心理层面的帮助,使患者能够树立积极对抗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2.3基于群体性文娱活动陶冶患者情操
在集体性疏导理念下引导患者参加各种老年文娱活动,在棋牌、太极拳等文娱活动中提升患者在老年群体中的融入感。通过组织患者参加群体性文娱活动陶冶患者情操,帮助患者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以此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满意率
基于问卷调查进行护理满意状况调查,将满意状况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每组例数×100%=护理满意率。
1.3.2GDS评分
基于GDS量表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意味着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分析
基于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x̄±s)数据处理中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比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下实验组患者的教学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2.2两组患者的GDS评分对比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下实验组患者GDS评分为(10.34±1.21)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GDS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通常较差,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压力也会对其正常生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2]。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较为重要,从心理和精神这两个层面进行护理干预十分可取。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中需要充分兼顾心理层面的疏导和精神层面的护理。在心理疏导中应当将个性化方案的制定作为重要基础,同时也要结合不同患者的心理症结给予其不同的心理帮助,以此提升心理疏导的针对性[3]。此外,护理人员也要引导患者参加各种群体性文娱活动,帮助这部分患者打开心扉,通过参与各种文娱活动的方式陶冶患者情操。在精神护理中则要系统讲解疾病知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并积极配合治疗,这同样可以帮助患者较好对抗抑郁症[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GDS评分为(10.34±1.21)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良好,其在提升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抑郁水平等层面具有明显优势,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也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燕钦,林珊珊.分析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8):1784-1786.
[2]石云霞.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护理方式及施行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A1):102-103.
[3]罗君樱,梁莹,吴晓琼,等.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激素补充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合并高血压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饮食保健.2018,(21):14-15.
[4]吕雅丽.分析心理疏导、精神护理等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作用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7,(19).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7.19.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