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足现实问题,探讨课后服务优势
(一)教师层面的因素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数学学习应当以课堂为主体,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记录教师所讲述的每一个知识点,便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学习则是次要的,仅仅作为巩固知识的一种方式。受到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仅仅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解题,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练习的过程,没有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教师设计的课后练习也存在一些缺陷,少数教师会让学生重复练习课堂中讲解的例题,也有教师一味地引入分析计算题、概念公式判断题。殊不知,这些问题相对枯燥,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不愿意认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地改善以上问题。通过课后服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检测,当发现学生兴趣缺失时,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引导,也可以适当转换练习方式,确保学生的课后学习高效开展。
(二)学生层面的因素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主体思想深入人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然而,部分教师走入了教学误区,认为“学生主体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用做过多的引导”。殊不知,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当薄弱,许多学生在课后学习时缺乏驱动力,很少主动开展学习探究。课后服务同样能够解决此类问题。在课后服务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养成自律意识和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逐渐自主学习。从这个两方面,教师能够深刻领会课后服务的重要价值,并且集中精力应对课后学习中的问题,找到切入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让课后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
二、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创新策略
(一)分析需求,合理安排
在“双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服务形式非常普遍,老师借助现有的教材和资料,给学生提供课后咨询和答疑服务。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成绩,老师布置了更多的作业,但进行作业设计和课后服务时很少能站在每个学生的角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有效结合智能化设备来为学生安排课后服务,充分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落实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设计内容和形式上也要有不同的创新;同时,还要充分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展他们的潜能,在课后服务设计上可以多安排一些个性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进而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缺陷。
(二)设计活动,趣味减负
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开展趣味、减负的数学课后服务活动时,应着眼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课后服务活动设计和开展都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创新、优化教学活动的每个流程,为课后服务活动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时,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环境,鼓励学生及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在教学效率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上,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数学知识竞赛、数学知识接龙等有趣的课后拓展活动,提升学生课后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提高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他们以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位置与方向”的内容辅导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室外活动课。在操场上画出一张地图,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邀请两个同学进行一次有时限的闯关,一人蒙住双眼,一人语言指导其走出迷宫。此时,同学们所掌握的位置描述知识就能在活动中得到最好的体现,这样不仅能让同学们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数学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放松的环境下顺利地完成课程学习。同时,教师要主动和同学们探讨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巩固和发掘新的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指导的效果。
(三)分层辅导,拓展效率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受多方面条件影响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进行分层课后服务。针对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加快学习进度,讲授更深层次的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稍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合理地带领学生查漏补缺,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首先,对各个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规划,对内容的安排在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同时要兼顾合理性,让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在教学和辅导中,还要对每位同学的学习特点和状态进行仔细地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学习中的问题。还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每次的测验成绩适时进行评估,切合学习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鼓励和激励,然后通过适当的评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比如,甲级学生要对教学内容有很好的了解,并且可以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来灵活运用。乙级学生应该对课堂知识更加熟悉,并能实现基础应用。同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竞争,并追随甲级的学生,得到新的发展。而丙级的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学到一些基础的东西,并且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后服务是教师提升学生课后学习质效的重要举措,能够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启发,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应当强化课后服务的效果,使之更好地融入教育体系中,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得以迅速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琳.在双减政策落实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J].北京教育:普教版.
[2] 姜丽莉,谭琳.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发展阶段及建设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
2022(4):4.
[3] 黄晓玲.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化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22(4):5.